政府采購預算編制應格外注意6個核心問題
2008-3-2 20:3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政府采購預算編制應格外注意6個核心問題:
“過高”“太低”均不宜
采購項目預算金額的編制不能偏離市場參考價太遠。不少地方的財政部門,在編制財政支出預算時,往往習慣用“整數”,編制政府采購預算時,很少或根本不考慮采購項目的市場參考價。如某一預算單位需要購置一臺筆記本電腦,就簡單地下達兩萬元的預算購置費,而事實上,根據市場參考價,只需1.45萬元左右。采購預算“過分”偏離項目市場參考價,導致政府采購執行過程中,出現采購節約率“奇高”的不正常現象。試問這樣的采購節約率算是誰的“功勞”?筆者認為只能算是預算編制脫離實際,浪費財政資金,降低資金使用效率的“不踏實”表現。
當然,預算金額也不能定得低于市場參考價太遠,以至于將來采購項目無法采購到位。因此,編制采購預算必須要密切注意采購項目的市場參考價,不要離其太遠,要讓采購預算在其執行過程中真正具有較強的競爭性。
技術指標須規范
編制采購項目的主要技術指標必須“規范”,不能變相“指定”品牌。不同采購人職能不同,即使采購同一采購項目,各自的技術指標要求也會有不同的側重點,因而,對采購項目的技術性指標一般會提出特殊要求。而任何一個采購項目,也會有多個不同品牌,他們在技術、服務等方面也各有優缺點。誰能“合”采購人的意,就看公平競爭下,誰能提供出更加適合于采購人優先選擇或優先考慮的技術指標了,而不是違背市場規律變相“指定”。
在具體研究和編制這些要優先考慮的指標因素時,必須要注意到指標的考慮不能“太具體”、“太死”,以免造成非某某供應商中標不可的變相“指定”品牌行為,從而直接侵害了其他品牌供應商參與市場競爭的正當權利,同時也給將來的采購監督管理工作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和弊端。
“相融性”不可缺
編制的采購預算必須要與財政預算具有“相融性”,不能脫離財政預算的約束。目前,絕大部分地區都已實行了部門預算,財政資金的分配基本上都已細化到了部門重要和主要的支出項目。因此,在編制政府采購預算時,無論是采購項目,還是采購金額等都必須要將其與財政支出預算有效地結合和銜接起來。因為財政預算主要是解決財政資金的科學分配問題,而如何規范使用這些財政預算資金,則就必須要通過編制政府采購預算來實現。同時,財政預算是經同級人大和政府審核批準的,具有法律約束力,一經批復,不得隨意更改。因此,作為進一步細化財政支出預算的政府采購預算,在其編制時就必須全方位服從財政預算的約束,不能脫離人大批準的財政支出方向而另搞一套支出計劃,更隨意變更遭約束
編制的采購項目必須要具有“確定性”,在預算執行中不得隨意變更。大家都很清楚,財政預算一經地方人大部門批準,就具有法律約束力,在預算年度就必須要嚴格地執行到位,不能隨意更改,因此,作為其支出預算中的具體組成部分的政府采購預算,一經確定,同樣也就不得隨意變更。這就要求采購人在編報政府采購項目時,必須充分考慮本單位的實際需求,本著從嚴節約、財力許可的前提,不能為了“爭取”財政資金麻木“上項”,更不能亂列項目,指望執行中“偷換”、更改。
端正認識嚴肅思想
編制采購預算的態度必須要具有“嚴肅性”,要突出和體現采購預算的源頭監管功能。編制政府采購預算是實施政府采購的源頭性工作,對政府采購的宏觀監管起著決定性的指導意義和規范作用,因而必須要十分嚴肅認真。而在實際工作中,一些政府采購工作人員對編制采購預算重要性的認識沒有到位,編制不夠慎重,致使出現簡單地照搬財政支出預算,采購預算有金額沒具體項目;簡單地摘錄采購項目,缺少采購預算金額等現象。這些不規范的預算編制,使采購預算喪失操作性,給監管制造了不應有的麻煩和弊端。因此,采購預算編制必須嚴肅認真、科學對待,切不可搞形式主義。
“透明”編制重質量
編制采購預算的過程必須要具有“透明性”,以廣泛接受社會各界的評議和監督,提高預算編制的質量和效果。政府采購的目的是要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促進廉政建設,因此,編制采購預算時,必須注意公開透明。甲部門為何能采購某些貨物或服務,乙單位為何就不能,對這些敏感的問題只有將其公諸于社會,才能增強部門和單位之間的相互監督力度,切實提高采購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達到和實現采購預算的源頭監督管理職能。不得變相逃避人大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