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之物流戰略探討
2008-3-16 20:1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物流時代,物流是一個國家、地區、產業、商圈、企業等最直接的信息反饋。
更是一個國家、地區、產業、商圈、企業等經濟實力的直接體認!
戰略管理是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和保證。
沒有戰略的企業是不會長久的企業,沒有戰略遠見的企業家是不到位的企業家。
現代物流管理系統處于復雜多變的環境,物流管理需要運籌與決策,要為提高供應鏈的競爭力提供有力保證。
物流戰略在供應鏈管理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物流管理戰略之意義何在
沒有通暢而敏捷的物流系統,企業很難以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站住腳跟。
在傳統的物流管理中,由于物流被看作是企業的經營活動中輔助的內容,許多企業沒有物流戰略,缺乏戰略性的物流規劃和運籌。
有的企業雖然生產管理搞得很好,產品研究開發也很有水平,但是產品就是銷不出去,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可能就是物流渠道不通暢導致產品分銷受阻,影響了產品的進一步生產與開發。
有的企業由于原材料的供應問題沒有解決好,沒有建立良好的原材料供應渠道,影響了產品的生產,也同樣制約了企業經營戰略的實現。
有的企業在售后服務方面,缺乏用戶服務的觀念,沒有建立通暢的用戶信息反饋機制,使企業的經營戰略沒能跟上用戶的需求,由于企業沒有及時捕捉市場信息的敏捷性,也會落得失去客戶的結局。
供應鏈管理的戰略思想就是要通過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有效合作,建立一種低成本、高效率、響應性好、具有敏捷性的企業經營機制,產生一種超常的競爭優勢;就是要使企業從成本、質量、時間、服務、靈活性等方面顯著提高競爭優勢,加快企業產品進入市場的速度。這種戰略思想的實現需要供應鏈物流系統從企業戰略的高度去規劃與運籌,并把供應鏈管理戰略通過物流戰略的貫徹實施得以落實。
由此可見,物流管理戰略對于供應鏈管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重視物流戰略問題是供應鏈管理區別于傳統物流管理的一個重要標志。
(二)物流戰略的框架分析
物流戰略內容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1. 全局性的戰略
物流管理的最終目標是滿足用戶需求,因此用戶服務應該成為物流管理的最終目標,即全局性的戰略性目標。通過良好的用戶服務,可以提高企業的信譽,獲得第一手市場信息和用戶需求信息,增加企業和用戶的親和力并留住顧客,使企業獲得更大的利潤。
現用戶服務的戰略目標,必須建立用戶服務的評價指標體系,如平均響應時間、訂貨滿足率、平均缺貨時間、供應率等。企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建立提高用戶滿意度的管理體系,通過實施用戶滿意工程,全面提高用戶服務水平。
2. 結構性的戰略
物流管理戰略的第二層次是結構性的戰略,包括渠道設計和網絡分析。渠道設計是供應鏈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包括重構物流系統、優化物流渠道等。通過優化渠道,提高物流系統的敏捷性和響應性,使供應鏈獲得最低的物流成本。
網絡分析是物流管理中另一項很重要的戰略工作,它為物流系統的優化設計提供參考依據。
網絡分析的內容主要包括:
(1)庫存狀況的分析。
通過對物流系統不同環節的庫存狀態分析,找出降低庫存成本的改進目標。
(2)用戶服務的調查分析。
通過調查和分析,發現用戶需求和獲得市場信息反饋,找出服務水平與服務成本的關系。
(3)運輸方式和交貨狀況的分析。
通過分析,使運輸渠道更加合理化。
(4)物流信息及信息系統的傳遞狀態分析。
通過分析,提高物流信息傳遞過程的速度,增加信息反饋,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5)合作伙伴業績的評估和考核。
對物流管理系統的結構性分析的目標是要不斷減少物流環節,消除供應鏈運作過程中不增加價值的活動,提高物流系統的效率。
用于網絡分析的方法有標桿法、調查分析法、多綜合評估法等。
3. 功能性的戰略
物流管理第三層次的戰略為功能性的戰略,包括物料管理、倉庫管理、運輸管理等三個方面。
內容主要有:
(1)運輸工具的使用與調度;
(2)采購與供應、庫存控制的方法與策略;
(3)倉庫的作業管理等。
物料管理與運輸管理是物流管理的主要內容,必須不斷地改進管理方法,使物流管理向零庫存這個極限目標努力,降低庫存成本和運輸費用,優化運輸路線,保證準時交貨,實現物流過程的適時、適量、適地的高效運作。
4. 基礎性的戰略
第四層次的戰略是基礎性的戰略,主要作用是為保證物流系統的正常運行提供基礎性的保障。
內容包括:
(1)組織系統管理;
(2)信息系統管理;
(3)政策與策略;
(4)基礎設施管理;
(5)行業區域分布。
要建全物流系統的組織管理結構和人員配備,就要重視對企業有關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信息系統是物流系統中傳遞物流信息的橋梁,庫存管理信息系統、配送分銷系統、用戶信息系統、數據交換與傳輸系統、資金交易系統、零售點,對提高物流系統的運行效率起著關鍵作用。
必須上升到戰略高度進行規劃與管理,才能保證物流系統高效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