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工作推進和政策落實 上海糧食流通工作取得新的進展
2008-3-13 12:1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國家糧食局的指導下,全市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糧食流通改革發展目標任務,進一步穩定糧源、完善市場、暢通物流、加強儲備、確保供應、依法監管,為城市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糧食安全發揮了基本必需保障作用,各項工作取得新的進展。
1、糧改不斷深化,購銷實現市場化。全市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深入貫徹國務院深化糧改的要求,積極落實本市完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各項政策措施,推動上海糧食流通向多元化、規范化、法治化方向發展。國有糧食企業充分發揮糧食收購、儲備、產銷合作和市場供應骨干示范作用,全社會多元糧食經營主體對穩定市場供應發揮積極作用。截止2007年底,本市共發放糧食收購許可證167張,糧食購銷實現市場化。
2、有效掌控糧源,確保糧食供應。5年來全市收購糧食近87萬噸,并從2007年開始試行訂單收購,占收購總量近60%;2004年起與黑龍江、吉林省建立糧食產銷長期合作關系,4年來簽約采購總量已達230多萬噸,其中2007年86萬噸,多元主體市場化運作不斷擴大,本市還與江蘇、河南等地加強糧食產銷合作,為本市糧食市場穩定供應起到了保障作用。
3、儲備不斷加強,調控基礎扎實。根據國家要求,為適應糧食宏觀調控需要,調整優化儲備總量和結構,本市地方儲備糧規模增加,粳米(稻)比例提高到51%,適當增加成品糧(油)儲備庫存。注重創新完善地方儲備糧運行新機制,2005年以來競價銷售市級儲備糧約32萬噸,2007年繼續安排市級儲備糧“藏糧于企”14萬噸,實現動態管糧,常儲常新,政府調控市場基礎扎實有效。
4、市場體系逐步完善,市場配置作用明顯。10個大中型糧食批發市場完善設施和功能,以“市場吸引流量、價格引導流向”,年粳米交易量由2003年的75萬噸上升到2007年的122萬噸(占年粳米消費量的58%),發揮了吸納糧源、活躍流通、保障供應的重要作用。全市糧油零售網點約有5800家,連鎖超市、賣場、專業糧油商店、幫困糧油供應點和軍糧供應站等多業態、多形式的糧食零售供應網絡方便居民購買,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糧食消費需求。
5、物流建設實質進展,集散功能較快提升。在市政府重視關心和有關部門大力支持下,2006年7月底擴建完成奉賢鄔橋糧食儲備庫,成為上海重要糧食儲備基地;外高橋糧食儲備庫物流中心被列為市政府重大建設項目,具有物流中轉、倉庫儲備、糧食加工等主要功能;浦東新區、嘉定區等區縣糧庫和物流設施建設也取得進展。同時,注重加強信息化建設,為糧食流通提供信息化支撐,提升物流功能。
6、依法規范流通秩序,糧食安全保障有力。全市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貫徹《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認真實施依法管糧。初步建立起糧食流通監督管理體系。2007年全市共出動3410多人次,檢查糧食經營者近1800戶次;扎實推進糧食質量和原糧衛生監管,切實加強糧食市場預警監測和應急管理,初步選定10家糧食應急加工企業和821家糧食應急供應零售網點,做到糧食流通規范有序,糧食安全保障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