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論文

全球物流與供應鏈動態

2008-3-12 17:4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全球物流與供應鏈動態  
    一年一度的國際物流界盛事——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年會于2006年10月15~18日在德克薩斯州的圣安東尼奧召開。來自全球83個圓桌分會的約3200名代表參加了大會。年會分教育者年會、主題論壇、與物流大師面對面和并行分會等形式,對國際物流和供應鏈各個環節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討,對物流與供應鏈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供應鏈管理流程、績效考量、采購、運輸、倉儲、庫存管理、物流外包等方面繼續成為國際物流界研究的主要問題。2006年年會,體現了全球物流向供應鏈全面轉型、供應鏈管理框架體系已經成熟的現實,國際物流發展的全球視角凸現,區域物流發展得到了重視,新興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得到了業界越來越多的關注。中國物流界應抓住時機,主動與國際物流接軌,在物流研究、產業發展、技術和標準等方面,積極探索現實的途徑。  
    主題詞:物流、供應鏈、動態  
    供應鏈成為主流趨勢  
    自2005年1月1日,有40多年歷史的美國物流管理協會(CLM)更名為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CSCMP),標志著全球物流進入供應鏈時代。從物流到供應鏈,是物流產業發展從量變到質變的必然過程。就像20世紀80年代,從配送發展到物流一樣,世紀之交的物流產業,同樣經歷了劇烈的變革過程。按照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的定義,供應鏈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深度和廣度的擴展,是聯系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所有物流活動和所有商業活動的集成。  
進入21世紀,電子商務對物流產業的革命性影響、經濟變革中的戰略伙伴關系、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規則的改變、追趕供應鏈浪潮等,相繼成為全球物流產業發展的主題。精益物流、6西格瑪物流、閉環物流等管理手段,RFID等高科技手段,相繼在物流領域得到實施。  
    縱觀2006年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盡管本年度熱點不夠集中,仍體現出如下動態和趨勢:  
1.供應鏈管理成為主流趨勢  
    全球物流進入供應鏈時代之后,物流被放大到供應鏈的范疇來討論,這一特點,在2006年表現得明顯。2005年,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邀請了50家在全球物流與供應鏈領域有影響的機構,共同編制了《供應鏈管理流程標準》,從計劃、采購、制造、交付、回收和執行六個方面,為生產制造業和物流企業,提供標準化的操作指引。從本屆年會討論的主題分析,25個并行分會的主題分布,基本體現了供應鏈管理流程的完整框架。年會更設立專門的并行會,講解供應鏈管理流程標準的實施,在企業現有流程評估的過程中,如何通過差距分析,引起高管層面的注意力,將流程改造作為提升績效的手段。  
    本屆年會對供應鏈的討論,主要集中在近些年業界普遍關心的問題,例如流程標準、績效與指標、供應鏈戰略、精益供應鏈等方面。  
    全球物流向供應鏈管理轉型的另外一個體現,就是將物流環節、物流問題的研究,納入到供應鏈的框架之內,作為供應鏈的一部分來討論,比如,對零售、倉儲、運輸等傳統物流環節的討論,已經從零售在供應鏈中角色、倉儲與供應鏈相關問題、運輸在供應鏈中的角色等角度進行研究分析。  
    供應鏈管理,將在未來相當一段時期內,成為主流趨勢,圍繞供應鏈管理的流程、績效、考量標準、技術手段、企業戰略等問題,將會成為業界研究和討論的重點問題。  
2.以全球化視角討論供應鏈管理  
2006年年會各并行分會的主題,出現了更多的以“全球(Global)”、“國際International)”開頭的標題。這不是一種表象,而是真正的內容。比如說,運輸是每年年會必須涉及的主題,但前些年的討論,大都集中在運輸管理、技術與設備、人力資源、客戶關系、管理軟件等方面,較少涉及國際物流的問題。2006年運輸分會,主題是“運輸的全球視角分析”,較多涉及國際運輸、跨經運輸、不同區域、不同國家的運輸問題。  
    對供應鏈管理的討論也專門有一個分會,主題是“全球供應鏈問題”,討論跨國界的供應鏈管理。前些年對物流和供應鏈的討論,較多集中在美國本土的范疇,本屆年會,則有專門的分會或分節,來討論美國本土之外的物流問題。因此,各個區域物流分析的比重增加了。還有專題,討論全球外包與全球供應鏈的問題,從物流和供應鏈管理各個環節的跨境外包的經驗和教訓,交流經驗與心得。  
    全球供應鏈視角也體現在美國供應鏈管理協會的全球化視野。本屆年會,有較多的國際圓桌會參與,而且參與的層度從只是參會,上升到了演講人、分節的主持人等方面。  
3.新興市場  
    新興市場其中的論題之一,是如何利用綜合物流平臺與保稅區開拓新興市場。迪拜物流城的案例分析提供了借鑒。生產與貿易企業,利用迪拜保稅區政治自由和優越的地理區位,優化全球運輸、供應鏈,連接印度、中東、非洲、經互會等新興市場,建立在印度的供應網絡。新興市場還涉及了非洲、拉美的機會與挑戰、墨西哥與巴西市場成熟度、趨勢與項目等問題。  
4.全球供應鏈外包  
    外包作為分工和跨國公司全球戰略的結果,已經成為跨國企業尋求戰略資源的手段。全球供應鏈外包,成為討論的議題之一,覆蓋了供應鏈各個環節的外包活動。與會者討論全球外包狀況,并以耐克和陶氏化學品公司為全球外包案例,分析了財富100強企業國際外包的經驗和教訓,也涉及了零售自有品牌的演進與全球外包能力的問題、全球外包的財務影響分析、全球運費支付外包的是與非的問題、非洲供應鏈外包解決方案、中國與全球供應鏈、印度的供應鏈挑戰、新興市場外包-成熟市場的經驗、泛歐洲運輸管理等問題。  
5.全球運輸挑戰  
    將運輸擴展到全球,是2006年的新趨勢。對運輸的討論,從傳統的運輸管理,到現代技術手段,都是歷屆年會討論的主要問題之一。  
本屆年會討論了公營與私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提升美國運輸系統的問題;美國港口未來的調整與發展趨勢;運輸管理-整合戰略、技巧、措施與指標;解決美國司機短缺的頭痛問題;支持美國商業發展的汽運挑戰;運輸基礎設施問題以及信息技術在運輸管理中的應用。  
    年會討論了未來5年運輸發展趨勢,包括運輸協作問題、運輸計劃、石油時代的結束及對運輸的影響、未來5年鐵路交通的變化、整車運輸戰略、21世紀的發貨人與多式聯運的第三方物流、未來5年運輸變臉等問題。  
6.庫存管理  
    庫存管理是物流與供應鏈的重點環節,歷屆年會都有較大的分會討論庫存管理的方方面面。本屆年會庫存管理討論的問題,包括增加運輸成本的庫存優化問題分析,確認、測量和化解企業供應鏈風險,優化+模擬-世界級供應鏈的整合設計方法,沖突需求的庫存解決方案,全球外包對運營資本的影響,降低成本與提高產品可供性,Caterpillar如何將供應鏈成本降低10%,世界是扁平的-優化全球動態庫存的方法等問題。  
    7.倉儲與物料處理  
倉儲作為物流和供應鏈的主要環節,從配送時代、物流時代到供應鏈時代,都是不可忽略的操作過程。最近一些年對倉儲的討論,開始納入管理的框架,重視了倉儲環節與其它供應鏈環節和操作的關聯。  
本屆年會討論了倉儲空間、數據驅動的訂單管理、分揀策略、內向物流優化、倉儲設備、人力資源管理、運作模型等問題。  
聲控技術在倉儲和配送中心的應用,得到了業界的重視。有兩個分會探討了聲控技術。  
    8.精益供應鏈  
將精益的概念應用到物流與供應鏈,控制流程的變異,把握流程質量,在近些年已經形成了完善的體系。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2006年推出了精益6西格瑪物流認證體系,年會設立專門的分會,講解項目的作用與實施。此外,相關的題目包括了支持精益企業的可回收包裝系統、緊密整合供應鏈的成功、越庫-精益整合供應鏈核心、MRP與精益-“朋友還是敵人?”等專題。  
    9.供應鏈管理績效考量  
    供應鏈考量一直是近些年的熱門話題。企業實施供應鏈的績效,存在多方面的指標,不僅限于將企業的財務指標與流程標準掛鉤,最新的研究還涉及單一企業的績效與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影響聯系起來,形成供應鏈績效。  
本屆年會討論的供應鏈績效問題涉及以指標支持供應鏈戰略、服裝供應鏈指標、SCOR的指標、績效考量標桿的指標、零售供應鏈指標、高科技績效指標等。其中,米琪林的績效指標成為一個典型的案例。  
    10.案例研究  
    企業供應鏈管理研究,一直是學術界重視的問題,也是企業界學習與創新、相互交流的過程。全球知名企業供應鏈管理的案例,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供應鏈管理在建立核心競爭優勢、獲得價值回報中的重要作用。  
供應鏈管理創新大獎的案例研究-惠普的案例  
當惠普將制造業外包的時候,從電子部件的次級組裝、后來到成品,如何有效管理供應商關系、管理戰略部件、管理原材料的供應鏈問題,使企業面臨了突然的挑戰。惠普的核心目標是維持和保護它在購買價格方面的領袖地位,有效控制戰略部件和原材料從供應商到合同制造商之間的流動。  
惠普采用了由共享服務企業管理的買-賣流程,支持今天所有的惠普業務單元。這個團隊負責從惠普的供應商采購零部件和原材料,同時負責有效管理進向供應鏈,直至和約制造商。  
醫療供應鏈-Mercy的資源優化和供應鏈整合創新  
    總部位于圣路易斯的莫茜(Mercy)姐妹健康系統公司,創建了一個新的供應鏈部門,稱為資源優化和創新中心(ROi),將供應鏈作為企業的戰略手段。ROi降低了它對第三方中介的依賴性,簡化了健康服務產業供應鏈。  
    成立ROi的結果,是創建了健康保健行業的新模式,將保健產業產品的制造商和最終用戶緊密鏈接起來,為基本的貿易伙伴提供了更大的價值。   
陶氏化工的供應鏈持續戰略  
    作為陶氏持續改進的承諾的一部分,該公司啟動了一個“三齒”策略,進一步改進其配送管理的安全性和風險控制,降低企業的風險系數,作為產業領頭羊,強化公眾對化學品供應鏈的安全信心。陶氏的策略主要致力于實施、改進、創新的最佳實踐。  
    IBM的需求供應鏈之路  
    IBM 挑戰是將全球供應鏈從一個成本中心轉化為競爭優勢。在2003年1月,IBM成立了獨立的供應鏈整合部門ISC。幾乎在一夜之間,ISC擁有19000名員工,在56個國家管理450億美元的開支。其目標是建立一個從“機會到現金”的供應鏈,從在制造業一端的原材料,到為客戶提供的持續支持的另外一端。  
IMB的案例,分析了ISC如何觸及IBM的各個部分,在公司橫向整合和協同中扮演積極的角色。  
    商業之力與自然之力-P&G構建敏捷供應鏈  
    寶潔從卡特琳娜颶風的災難中恢復運作的經歷,說明了其客戶驅動的供應網絡CSDN供應鏈運作戰略,使得寶潔能夠在緊急時刻作出快速反應。CSDN系統具備的核心能力,使寶潔公司在受災后45天,達到了災前的生產能力,市場份額恢復到災前水平,為500名員工提供了緊急住房,在新奧爾良地區與社區緊密配合,應對颶風帶來的災難。  
    Kellogg’s and Carolina 的閉環回收供應鏈管理  
    Kellogg成功將貨損降低了75%,同時為企業各個職能部門和客戶創造了收益,實現了提高流程效率的利潤目標,擴大了客戶基礎,提高了客戶滿意度,降低了成本。選擇實現這個目標的道路并不容易,但結果確實證明物有所值。這個創新方法叫閉環回收管理系統,它從根本上實現了企業巨大的變化,為回退貨品的管理提供了可視性,成為減少回退品的新模式。   
幾點啟示  
    2006年年會,體現了全球物流向供應鏈全面轉型、供應鏈管理框架體系已經成熟的現實,國際物流發展的全球視角凸現,區域物流發展得到了重視,新興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得到了業界越來越多的關注。中國物流界應抓住時機,主動與國際物流接軌,在物流研究、產業發展、技術和標準等方面,積極探索現實的途徑。  
    1.從創新的角度理解物流與供應鏈  
從配送、物流到供應鏈,國際物流的發展一直伴隨著管理流程的創新和技術手段的創新。進入21世紀之后的物流主題,反映了物流產業的一系列變革,而供應鏈管理創新,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電子商務對物流產業的革命性影響、經濟變革中的戰略伙伴關系、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規則的改變、追趕供應鏈浪潮等,均反映了物流快速變革的現實。精益物流、6西格瑪物流、閉環物流等管理手段,RFID無線射頻技術等高科技手段,相繼在物流領域得到實施,推動了物流產業日新月異的發展。因此,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發展,體現了管理手段和技術手段的創新。  
    2.重視供應鏈和供應鏈管理流程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作用  
    中國物流產業起步晚、發展的時間短,不同區域、不同企業發展程度參差不齊。中國物流的主體,停留在傳統的運輸、倉儲、配送階段,與國際物流形成了較大的反差。然而領先的企業,率先掌握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技術,就能夠在市場上嶄露頭角,獲得競爭優勢。  
    美國供應鏈管理流程標準是一套完整的體系,使企業能夠從供應鏈的流程看待所有的物流活動,從計劃、采購、制造、交付、回收和執行六個方面,為生產制造業和物流企業,提供了標準化的操作指引,提供了標準化的工具和方法論。《供應鏈管理流程標準》中文版即將出版發行,這將使中國的企業更方便地了解供應鏈管理框架體系,更方便地掌握方法,使用流程改造、提升企業的績效。  
    3.全球視角需要中國更多參與  
外界對中國的關注,近些年逐漸升溫。但目前為止,都是“外” 人在談中國。國際物流需要更高的中國參與度。中國領先的企業,已經將網絡發展到海外,他們代表中國參加美國供應鏈管理協會   
    年會,充分利用這個國際物流平臺,在國際物流界建立網絡,樹立形象,奠定國際市場基礎。中國需要更多的具備國際視野的物流企業。  
物流研究、物流教育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國際合作空間。中國的物流研究,有很多有價值的研究報告,應加強中國的研究報告的出版工作,將研究成果形成國際影響。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