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優化策略設計的四種基本思路
2008-3-1 1:3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從網上以及各種書上可以找到很多供應鏈優化的案例,這給我們以啟發。不過我個人的一個觀點:學習他人的供應鏈不如深入了解自身供應鏈。一些非常牛的供應鏈,大多采取了一般看來是錯誤的策略(不是學習案例做出的策
略),如ZARA,如DELL等。他們的供應鏈很優秀,但是他們供應鏈策略幾乎很難被移植。所以,看了很多別人的供應鏈,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設計改進策略,這時才發現:其他案例其實幫助不大。
這就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設計優化策略,如何設計?我初步總結了四個基本思路,說是基本思路,是一般的優化案例優化策略都是從這幾個方面思考的,我們也幫助企業設計了一些優化方法(企業CEO曾疑惑地問 你們怎么想到這個問題的)后來據此逐漸總結出這幾條。(我的總結也可能不完善,期待討論改善)
1.合并以規;韩@取規;瘍瀯
在供應鏈中,把分散的業務集中起來,就可以獲得規模優勢,如每個經銷商自己提貨不如由核心企業統一配送,每個供應商送貨不如核心企業組織統一取貨(milk run 策略),在生產環節中,N個品種多條生產線,這時把某條生產線專用于生產量大的品種,即使空閑也不切換生產其他品種,也是一種合并零散訂單獲取規模優勢的策略(一些業務實踐表明這能提高生產率),分析供應鏈看看有哪些業務可以合并,如果能夠合并,則可能有改進空間。
2.分類并差異化:不同的業務類別需要不同的業務策略
所以聯想針對家庭客戶和商用客戶分別建立了供應鏈,我們幫助服裝企業針對南北方不同的區域設計不同的運營策略,錯開上市時間等;寶潔針對不同的采購材料類別設計不同的采購策略(價值高體積小的采購周期難以繼續縮短的、價值高體積大可以milkrun的、價值高體積小采購周期可以縮短的)。因為不同類別有不同特點,所以需要不同的策略。供應鏈優化時候先分類,分析不同類別特點,試試看能否找到優化空間。
3.時間優化:縮短各環節時間,提高各環節時間匹配,減少等待
這是一種基本的優化策略。時間縮短了,周轉庫存,訂單提前期等指標都會優化,減少等待也能達到類似效果。做時間優化的基礎是先畫出運作流程,把各環節時間標注出來,畫出時間圖(T運輸,S-存儲,P-生產,I-檢測,D-延遲)逐項分析哪一項時間可以縮短或者取消,從而可以優化供應鏈。我們的一個客戶說:“你幫我們把從原料到成品送到終端的時間畫出來,我們老總可能會被嚇一跳”。
4.信息共享
銷售環節與生產環節信息共享,核心企業與供應商信息共享,從共享長期計劃中期計劃到短期計劃信息,共享需求需求預測信息,再到業務細節中的信息共享等等,共享信息可以促進業務優化,聯想道出了實質:“信息代替庫存”,比如我博客中提到的看板:實際是把樣品評審信息在訂貨會上共享,訂貨會人員可以根據評審的判斷為參考依據確定訂貨會款式數量,設計人員可以根據收集市場反饋信息。信息共享的手段方式可以多樣,不一定非得要龐大的信息系統,豐田就是用看板共享信息的;用excel也可以采集渠道信息,關鍵在于信息真正的共享了。當然信息是有管理的共享。
根據以上四種思路,基本上可以設計供應鏈優化策略,而一般的供應鏈供應鏈優化策略,都可以歸結在這四個方面的改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