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整合與企業競爭優勢關系研究

2008-3-1 1:3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摘要]本文認為,從競爭優勢外生理論來看,供應鏈整合戰略應與企業競爭戰略相匹配,其核心在于供應鏈成員企業之間核心競爭力的整合,有利于建立差異性優勢和低成本優勢;從基于資源的競爭優勢理論來看,供應鏈整合性資源具有戰略性資源的特征,有助于企業獲取戰略性資源和能力,促進企業競爭優勢的建立和鞏固;從基于能力的競爭優勢理論看,供應鏈整合包括內部供應鏈能力整合與外部供應鏈能力整合,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企業必須具備多種能力來管理環境,通過學習外部組織的特珠技能,可以改善企業內部的能力,促使企業具備多種能力來適應環境變化;從網絡組織理論來看,將產業上下游企業或其他資源提供機構視為經營合作者,并利用整合的管理方式建立一個具有共同目標的合作性企業網絡,是當前競爭環境下的必然趨勢。 

  (中經評論·北京)競爭優勢理論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大流派:一是以波特(Porter)的產業分析理論為代表的競爭優勢外生論:二是以資源基礎理論、企業能力理論和企業知識理論為代表的競爭優勢內生論;三是近年來出現的網絡組織理論。競爭優勢外生論強調影響企業所處行業的贏利能力和企業在行業中的相對競爭地位對競爭優勢的決定性作用;競爭優勢內生論強調,企業的競爭優勢是由企業內部具有差異性、稀缺性、難以模仿性及無法替代性等特質的獨特資源或核心能力所創造的;競爭優勢的網絡組織觀點強調,企業與其網絡成員特別是企業與上下游企業之間的關系是競爭優勢的來源。 
   
  供應鏈整合是供應鏈核心企業以顧客需求為核心,以提高整個供應鏈的長期績效和個體組織績效為目的,在組織內跨越職能部門,在供應鏈上跨越企業界限,將所有構成供應鏈的職能作為一個整體來管理,通過整合企業內外的資源和關系,使供應鏈成為具有競爭優勢的網絡體系。本文試圖從競爭優勢外生論、基于資源的競爭優勢理論、基于能力的競爭優勢理論和基于網絡組織的競爭優勢理論出發,全面闡述供應鏈整合與供應鏈企業競爭優勢之間的關系,系統提出基于供應鏈整合的企業競爭優勢的分析框架。 
   
  一、供應鏈整合與競爭優勢的關系:基于競爭優勢外生理論 
   
  森尼爾·喬瑞普和彼得·梅因德爾指出,供應鏈戰略強調公司內部所有職能戰略之間的密切聯系,任何一家公司要想成功,其供應鏈戰略與競爭戰略必須相互匹配。童利忠和張鴻萍認為,當企業制造模式的資源配置沿著“勞動密集-設備密集-信息密集-知識密集”的方向不斷發展時,企業的組織模式和管理模式都會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從制造技術的集成演變為組織及信息等相關資源的集成。供應鏈管理模式最能反映這種變化的趨勢,并在多個方面形成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1.供應鏈整合與差異化優勢。在供應鏈整合的基礎上,供應鏈上各企業可以將有限的資源進行整合,突破單個企業資源的局限,對有效的顧客需求作出快速響應。這不僅僅是企業對顧客需求的響應過程,也是在與顧客的互動過程中共同為顧客提供定制化服務、實現顧客價值最大化的過程。內部供應鏈整合實現了企業內部資源和能力的協調與整合;外部供應鏈整合使企業獲得關鍵的、有價值的戰略性資源,加強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動態學習能力,進一步強化企業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 
  2.供應鏈整合與成本優勢。近年來,企業內部制造成本管理方法日漸完善與成熟,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節約資源來加強競爭優勢的空間將逐步縮小,成本優化潛力可以通過整合供應鏈成本來實現。供應鏈整合創造了一種具有全面性與前瞻性的成本管理模式。供應鏈整合將企業資源集中于少數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核心業務,而將其他非核心業務外包,依托供應鏈構筑一條企業之間的核心競爭力鏈條,使企業節省巨額投資。除可以降低采購成本、物流成本、庫存成本等顯性成本外,供應鏈整合建立的戰略伙伴關系可使成員企業之間相互信任,降低機會成本;供應鏈整合產生的協同效應可實現有效的資源配置,降低企業之間的學習成本、信息搜索成本和供應鏈治理成本等。 
   
  二、供應鏈資源整合與競爭優勢的關系:基于資源的競爭優勢理論 
   
  盡管基于資源的競爭優勢理論以單個企業為研究對象,強調企業所控制的具有價值性、稀缺性、不可完全模仿性、不可替代性等特征的資源是企業競爭優勢的潛在來源,但這并不影響將該理論用于組織層面的分析。戴爾和西恩(Dyer and Singh)認為,企業之間的聯系是企業實現競爭優勢的一種關鍵資源,它可以跨越企業邊界,根植于企業間的活動慣例和組織過程中。古拉蒂等人(Gulati et a1.)認為,網絡資源不是存在于企業內部,而是存在于企業之間的網絡中。以上觀點都強調了組織間資源是企業與供應鏈其他企業長期互動的結果,可對企業競爭優勢產生重要影響。 
  1.整合性資源的共享性與互補性。供應鏈的主體是具有競爭優勢的組織或企業。一個企業是否愿與其他企業組成供應鏈,首先要看它是否具有其他企業所需要的資源和能力,是否能使企業的聯盟強化優勢,彌補不足,增強核心競爭力。供應鏈上的企業即使是核心企業也不可能在價值鏈的每個環節都具有資源的絕對優勢,不同企業可能在供應鏈的不同環節具有各自的資源和能力優勢,這就構成了供應鏈上企業資源互補的條件。當資源不能有效地通過市場交易或并購獲得的時候,供應鏈整合就為企業之間共享或交換有價值的資源提供了可能。供應鏈中的企業若能相互整合并運用各自所擁有的獨特的資源和能力,不僅可獲取所需資源,而且其資源的聯合也能產生綜合績效,互補性資源與能力可視為企業彼此合作與積極貢獻的動力來源。這種整合性資源的價值性和稀缺性高于單項資源的價值性和稀缺性,這也為獲取租金提供了條件。運用這種稀缺的資源集合體,使整個供應鏈上的企業能在共享互補性資源的基礎上共同完成價值創造過程,增強整個供應鏈提供顧客所需產品或服務的能力,獲得超出其他供應鏈平均水平的收益,從而產生李嘉圖租金。 
  2.整合性資源的嵌入性。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在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等資源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這就是資源整合后的異質性及產生過程中的路徑依賴性,即它是特定的供應鏈企業經過長期合作與互動后所形成的,外部企業很難擁有與供應鏈成員企業相似的知識、信息、技術等關鍵資源的獲取途徑,它嵌入特定的企業關系網絡之中,難以模仿和替代,具有戰略性資源的特征。供應鏈資源整合使成員企業能夠利用共享資源形成一個協同性的資源束,共同將帕累托邊界外推,通過合作產生更多的準租金,即合作專門性準租金,這種租金比李嘉圖租金更具有支撐力。這種整合資源通過協同效應為供應鏈中的企業創造了共同的關系性租金,從而為企業及整個供應鏈建立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3.整合性資源的動態性。供應鏈整合能力包括企業內部各單元之間、企業與合作伙伴之間的合作與協調能力。內外部活動的有效協調有利于內外資源的整合,形成新的協同式資源重組模式。這種能力是企業與合作伙伴在長期合作過程中隨著經驗和知識的累積逐步發展而來的,是企業在特定的社會關系中合作與互動的結果。供應鏈整合不僅能調動節點企業的資源,也能促進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它促進了企業向供應鏈伙伴學習的需要,供應鏈成員企業通過相互學習都能知道自己應如何適應對方并學會如何調整自己的資源配置方向。在這種動態的資源整合中,每個節點企業部在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積累經驗,這些經驗不僅儀是關于自身的資源動態,而且也包含對供應鏈伙伴行為和資源特征的把握。 
   
  三、供應鏈能力整合與競爭優勢的關系:基于能力的競爭優勢理論 
   
  張秀萍認為,企業供應鏈的構筑首先是企業內部供應鏈(企業內部業務流程)的再造,其次是企業外部供應鏈(企業間業務)業務的調整和相關節點企業能力的整合,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實現核心競爭力的整合,具體包括通過內部供應鏈管理實現企業內部子核心競爭力的整合、通過外部供應鏈管理實現供應鏈上企業之間核心競爭力的整合以及內部供應鏈與外部供應鏈的整合。 
  1.內部供應鏈能力的整合。建立有效供應鏈的第一步就是整合內部作業流程,使這些流程能靈活應對顧客需求的變化。內部供應鏈整合也是企業內部流程之間的協調和整合,通過整合各流程子核心競爭力,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最大程度地滿足顧客需求,為今后發展企業之間的供應鏈打下基礎。基于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再造的集成效應,能夠使企業融合為一個整體。再造的目的是提高核心能力,再造的結果是建立一個更高層次和水平的新的核心能力體系,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靜態-動態-靜態-動態”周而復始的循環過程。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C.K.Prahalad&G.Hamel)將核心能力解釋為“組織中的積累性學識,特別是關于如何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有機結合多種技術流的學識”,是“一組先進技術的和諧組合”。從內部流程角度看,企業將其業務職能即研發、制造、物流與配送、營銷、顧客服務等利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手段集成起來,追求整體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實現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高度統一。因此,內部流程整合強調的是信息整合能力和基于流程的整合能力。 
  信息整合能力指整合與企業業務相關的所有信息的能力,即通過整合企業信息使顧客、供應商、企業員工能夠獲得所需的個性化信息,并利用這些信息作出合理的決策。信息整合加之先進的制造技術及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可最大限度地實現技術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職能集成,以打破傳統的職能型組織結構,建立全新的過程型組織結構,實現企業經營在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變革。提斯等人(Teece et a1.)認為,企業在各個領域的能力具有差異性,故組織內部的管理必須以整合的方式來進行。因此,基于流程的整合能力是指企業對其業務流程進行協調和整合的能力,以實現業務流程的不斷優化,創造面向過程的跨功能的運作機制。 
  可以預見,企業只有在能夠體現信息及時且可見的、高效率與快速響應的、高度整合的流程構架與信息整合的基礎上,才能逐步培養和建立起為顧客提供所需產品或服務的核心能力,才能不斷通過優化流通網絡與分銷渠道、加速庫存周轉來改進供應鏈,并使個性化的供應鏈成為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 
  2.外部供應鏈能力的整合。根據供應鏈管理的本質是整合核心競爭力的思想,外部供應鏈整合就是供應鏈企業之間核心競爭力的整合。企業根據自己的戰略目標,識別外部供應鏈中的潛在合作伙伴并與之建立和發展戰略關系。在這種戰略關系中,企業將外部資源和內部資源結合起來提升或優化其核心能力的質量和異質性,實現企業的競爭優勢。此外,企業還會根據戰略利益的需要,對所獲得的信息資源、組織資源和技術資源等企業間資源進行綜合集成,其實質就是與企業內部特定資源與能力相結合;企業還可以在對外合作交流活動中通過不斷進行組織學習,感悟并把握新的發展機會,據此創新供應鏈伙伴關系,重組和轉換內外能力,更新相關資源以應對環境變化的要求。 
  在超競爭的經營環境中,企業追尋的核心能力不僅來自靜態能力的提升,而且更加依賴動態能力的提升。提斯等人將動態能力視為具體的流程并將之分為協調/整合、學習和重構轉型三種角色。其中,協調/整合是組織學習的過程和機制,組織學習根植于協調,整合的組織管理活動之中,重構轉型是組織學習機制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結果。供應鏈外部整合能力也是一種動態能力,它根植于創造、協調、整合及重構企業資源位勢的組織管理過程之中,實際上反映的是企業與供應鏈中其他企業間的互動學習過程。這是一個社會過程和一種雙回路學習,是一個實驗性的試錯過程,學習主體會根據外界的反應對系統進行全面審視和反思,從而對環境產生全新的認識,不斷調整和改變認知模式。知識越具有模糊性,學習的內容越復雜,越需要學習主體之間的互動和接觸。最高層次的互動學習是供應鏈成員將整個供應鏈網絡中有關的知識集成為一個共享的知識庫,便于成員企業對相關知識的獲取和共享,可及時獲得關于供應鏈營運方面的信息,作出正確的決策,有利于整個供應鏈績效的提高。 
   
  四、供應鏈企業間關系與競爭優勢的關系:基于網絡組織的競爭優勢理論 
   
  在追求全面競爭優勢的目標下,除垂直整合上下游供應商關系外,企業也透過水平的合作關系獲得外部資源。所以,產業上下游的供應商與其他資源提供機構建立具有共同價值產出目標的合作性企業網絡,是當前競爭環境的必然趨勢。換言之,以交易方式聯結的穩定性合作網絡不僅可避免類似科層組織的負荷,更可拓展并整合企業間的資源能力,形成網絡型的經營系統,提升網絡的經營效率。這種合作性網絡,其成員不僅共享市場信息與價值目標,也共同奉獻資源創造顧客價值,從而達到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的目的。 
  供應鏈整合是從上游供應商至最終消費者的整合,突破了單一企業的邊界,將供應鏈視為長期的關系網絡,是獲取企業生存發展所需資源和知識的關鍵渠道及企業競爭優勢之源。馬隆尼和邦頓(Maloni&Ben-ton)也曾提出,伙伴關系是供應鏈管理中關系類型的主要代表,企業可有效利用伙伴關系獲得互補技術或資產為顧客創造附加價值。供應鏈是嵌入企業之中的關系網絡,是企業接近信息、資源、市場和技術的關鍵渠道,能夠取得學習、規模和范圍經濟的優勢;它利用整合性的思考邏輯,以供應鏈中所有成員的利益為目標,強化彼此之問的合作與信任關系;它并不謀求以較低的成本反復應用自身的生產要素,而旨在憑借相關企業的聯合,發揮異質技術、信息管理經驗互補與相乘的效能。 
  供應鏈成員企業通過長期關系的建立加強成員企業之間的信賴度和對網絡的承諾度,可以建立組織間的承諾、信任與作業默契,可以促進組織間的相互了解(透明度)及對相對應組織的信任(知識接受意愿),有助于網絡成員的學習(包括顧客、公司和產業層次)。賴明(Lamming)認為,獲取知識是重要的網絡活動,是精益供應的重要元素,而精益供應強調制造商與供應商共同學習的重要性。所以,跨組織學習是一種收集、獲得其他組織知識的方法,它可以把知識由一個組織分享給另一個組織,也可以透過組織問的互動創造新知識。萊特(Knight)提出,當企業與學習活動的合作者發展穩定的承諾、信任和團隊合作的作業精神時,可與供應商成功建立合作關系。換言之,承諾、信任使組織與合作組織愿意彼此分享經驗,提高雙方知識的透明度。另外,經驗分享能溝通彼此的經營理念,通過詮釋、討論增進了解,提高知識交流的接納度,因此,跨組織學習通常發生在長期的合作關系之中。漢喀遜、哈維拉和佩德森(Hakansson,HaVila&Ped-ersen)的研究證實,組織間學習的執行程度與現存關系間的聯結具有高度相關性,且任何作業活動所聯結的合作關系愈多,其學習效果愈佳,這意味著學習來自他人(組織或個人),學習存在多種形式的知識轉移。 
   
  五、結論 
   
  本文從不同的視角對供應鏈整合與競爭優勢及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總結。從競爭優勢外生理論來看,供應鏈整合戰略應與企業競爭戰略相匹配,供應鏈整合的核心在于供應鏈成員企業之間核心競爭力的整合,有利于建立基于顧客個性化需求的差異性優勢和低成本優勢;從基于資源的競爭優勢理論來看,供應鏈整合性資源具有戰略性資源的特征,如共享性與互補性、嵌入性和動態性,有助于企業獲取戰略性資源和能力,促進企業競爭優勢的建立和鞏固;從基于能力的競爭優勢理論看,供應鏈整合包括內部供應鏈能力整合與外部供應鏈能力整合,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企業必須具備多種能力來管理環境,通過學習外部組織的特殊技能,可以改善企業內部的能力(包括作業流程和經營管理能力),促使企業具備多種能力以適應環境的變化:從網絡組織理論來看,將產業上下游企業或其他資源提供機構視為經營合作者,并利用整合的管理方式建立一個具有共同目標的合作性企業網絡,是當前競爭環境下的必然趨勢。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