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供應鏈管理發展分析與未來展望 (3)
2008-2-29 18:18:00 來源:賽迪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5年是承前啟后的重要的一年,它既是是全面完成“十五”計劃目標的一年,又是為“十一五”規劃奠定基礎和啟動未來五年發展發展的重要作用的一年,因此也是大力發展與促進供應鏈管理應用的一個好年頭。預計在2005年,大型企業仍將是供應鏈管理市場的主體,特別是那些已經實施了ERP、物流執行系統LES的企業,將會有更多的企業更積極地加入供應鏈管理的行列。
隨著中國經濟的急速增長,供應鏈管理的應用在中國市場也將同比增長。從未來需求來看,中國企業將加大步伐追求成本效益更高的解決方案。 改進存貨周轉率,改善供應鏈透明度、響應速度以及響應能力。2005年已經實施了ERP的大型企業將以實施SRM、SCM和CRM為主。在供應鏈上游,將以雙贏的理念為指導思想,與供應商結成長期的、互惠互利的伙伴關系,以最低的成本和最短的時間獲得策略性的資源,圍繞采購與庫存控制、大力發展供應鏈伙伴策略管理與協同,以JIT、VMI(供應商管理庫存)、ICH(庫存協作中心)等采購管理方式為熱點,在保證供給的同時盡量降低庫存,從而節約成本、縮短產品投放市場的時間、增強創新能力與市場響應能力,實現贏利最大化;在企業內部,已效益和效率最大化為核心,應用供應鏈計劃SCP、供應鏈執行SCE等工具,開展精益化的設計、采購、生產與銷售,實現低成本、高產出的運作;在下游,將已客戶滿意為中心,通過信息集成和共享及時掌握客戶需求及變化,大力整合分銷鏈,力求需求的可見性與透明性,將以CPFR(協同、計劃、預測與補貨)、聯合庫存計劃、分銷商集成DI等供應鏈管理策略為熱點,最大限度地為客戶提供優質及時的服務,以擴大客戶群落和市場,提高銷售額和利潤;在提供客戶滿意度的同時降低成本。
SCM的應用在2005年將具備4大特點為:實時的可視性(橫跨整個供應鏈)、高度的靈活性(供應和來源的選擇)、快速的響應性(針對客戶需求多變和訂交貨周期縮短)以及快速的新產品上市(根據市場潮流和新型設計)。同時,供應鏈管理技術也在其他相關信息技術與管理技術,如供應鏈策略管理、協同管理、射頻識別RFID技術、地理信息系統GIS等的支持與推動下,快速發展。
美國AMR Research于當地時間2004年6月3日公布了供應鏈管理市場的調查結果。該調查結果顯示,2004年該市場的營業額將達到55億美元,將比上年的52億4000萬美元增加5%。AMR稱,“經過若干年靜觀后,廠商終于為實現供應鏈目標增加必要的投資”。其它主要調查結果如下。1。擁有眾多顧客和多種供應鏈管理產品的ERP供應商的營業額將增加11%并擴大市場占有率;2。人們對與伙伴共享數據技術的關注急劇升溫,這將有助于供應鏈管理市場重獲生機;3。RFID將繼續成為拉動供應鏈執行(SCE,Supply Chain Execution)支出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倉庫管理系統(WMS)軟件的市場規模將大幅擴大6%;4。在供應鏈執行領域,供應商之間的合并案件將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