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追蹤海關“大通關”推動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2008-1-8 12:1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黃埔海關利用信息化等科技手段,大力推進關區無紙通關業務的應用,有效地提高了企業的通關效率和海關的辦事速度,得到了企業的普遍好評。 韋志軍 陶連鵬攝
在不長的時間里,海關總署為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出臺了126條總體意見、458項具體措施,內容涉及西部大開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崛起、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長三角”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等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中的重點板塊。各地海關加強協作,加快電子口岸和“大通關”建設,推動“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模式,落實“應轉盡轉”,實現海關之間的資源共享、監管互認,推動區域通關。
(一)
為提高通關效率、降低通關成本,更好地服務于京、津地區企業,北京海關與天津海關1月4日簽署協議,攜手推動京津兩地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近年來,隨著京津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兩地海關在大通關理念指導下,主動跳出行政區域限制,開展跨關區區域通關改革,不斷探索合作模式。目前天津海關已經與包括北京海關在內的15個內陸海關開通了區域通關業務。
天津海關關長黃勝強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京津兩地海關合作進一步制度化,目的在于提升京津經濟在環渤海地區輻射帶動功能,推動濱海新區更好、更快發展。目前天津港的海港功能已經延伸到北京;而包括濱海新區在內的天津地區的企業已經從北京首都機場空港功能的延伸過程中受益。天津海關將不斷創新海關管理理念,積極利用電子信息技術,實現嚴密監管,同時最大可能保證物流速度,做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有力推手!
黃勝強向記者透露,2008年北京奧運會60%左右的奧運物資是通過海運進境,天津作為北京的海上門戶,奧運會前后將有大批量奧運物資從天津口岸進出。目前,天津新港海關已經專門制定相關制度,安排專人24小時全天候隨時為奧運物資進口提供通關便利。
(二)
廣州海關、黃埔海關順應區域經濟和物流發展的趨勢,提出“一關通”、“一窗通,全關通”的理念,主動適應廣州港一港多區、白云機場一場多站的大物流發展特征,建立海關公共服務平臺,實行數據共建共享、監管互認,方便多點報關、多點通關,形成通關業務“一關通、一站式”的一體化通關監管,實現了跨關區進出口貨物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上海、南京、杭州、寧波等海關推進“長三角”地區區域通關一體化;杭州、寧波海關力爭實現省內“一關通”;南京海關將“長三角”區域通關改革的成功經驗推廣應用到隴海、蘭新鐵路沿線,服務西部大開發;青島海關發揮轄區口岸為沿黃9省區最大出?诘膮^位優勢,服務港口腹地經濟建設。
同時,海關因地制宜,量體裁衣,制定個性化的措施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昆明海關規范邊民互市貿易管理,服務云南省“興邊富民工程”;海口海關積極推動海口保稅區區位功能調整、海南國際旅游島綜合試驗區建設等重點項目的落實,實現建設和發展的“特色之路”;拉薩海關瞄準西藏產業和資源優勢,為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服務。
各地海關多措并舉,拓展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成都海關著眼于支持成都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支持申請設立成都綜合保稅區和綿陽科技城發展,提高區域經濟自主創新能力;鄭州海關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充分發揮新鄉、焦作兩個全國承接轉移重點城市的作用,發展壯大河南加工貿易產業;南京海關主動服務江蘇省“兩個率先”和“全面達小康,建設新江蘇”的發展戰略,積極探索特殊監管區域的功能整合、政策疊加;烏魯木齊海關積極推動口岸建設和開放,構筑新疆向西開放的新格局;大連、沈陽、長春、哈爾濱海關落實減免稅優惠政策,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注入活力。
(三)
“現在從香港貨運碼頭拉貨經皇崗口岸入境,到深圳華南國際物流中心非常便利,簡直可以用物流高速公路來形容了!比A南國際物流中心的香港司機黃先生告訴記者。原來,在黃先生駕車行走的這條運輸通道上,海關打造了跨境快速通關模式,通關手續較以前大大簡化,節省了一大筆運輸成本。
記者從海關總署了解到,目前“泛珠三角”區域海關以簡化和規范轉關手續、推廣“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方式以及推進跨境快速通關模式為重點,加速了物流的發展。
廣州、海口、南昌、南寧、貴陽、長沙、拱北、江門、深圳、黃埔、重慶等15個海關實行了“屬地申報,口岸驗放”模式,實現了海、陸、空運輸方式下新模式的實際應用,提高了跨關區物流運轉效率。深圳海關與12個海關完成結對。據統計,截至去年11月,深圳海關辦理該模式業務3188票,貨值433億美元。
“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基本實現了“當天申報,當天驗放”的通關目標,對無需查驗的貨物實行“屬地申報,口岸驗放”方式的通關時間有的僅需30分鐘,而之前采用傳統模式的通關時間一般需要1至15個工作日。企業可在屬地海關申報,口岸海關辦理驗放、提貨或裝貨手續,并可以自主選擇運輸工具、運輸線路,不需再受強制使用海關監管車輛。企業普遍反映,“屬地申報,口岸驗放”減少了來回屬地海關與口岸海關之間的奔波之苦,減少了傳統轉關環節和手續,大大節約了通關時間和成本。
(四)
深圳海關依托水路中轉業務通關優勢,牽頭開展水運轉關業務改革,目前已與黃埔、廣州、拱北、湛江、江門、南寧、海口等關區開展了水運轉關業務。深圳西部港區開展的水路轉關業務量連年增長:2002年至2005年貨運量共4588萬標準箱,2006年達到864萬標準箱,生成吞吐量1728萬標準箱,占西部港區總吞吐量227%,2007年更成為深圳港西部港區吞吐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香港是“泛珠三角”區域重要的物流中心,內地海關與香港海關合作,為粵港物流量身定制了一種新型通關模式———跨境快速通關模式,即無論是來自香港的進口貨物,還是出口至香港的貨物,可以向海關發送載貨清單電子數據。從香港葵涌碼頭至深圳華南國際物流中心全長51公里中,海關對運輸的貨車以“統一陸路載貨清單”等報關數據電子化為前提,運用電子關鎖及實時GPS定位追蹤系統實施電子監控,指定運輸路線,在口岸由通道自動核放系統直接核放,免予辦理人工錄單、人工審核、人工驗放等手續。 跨境快速通關模式下,跨境空港物流快線和深港物流綠色通道相繼開通,不僅實現了跨境貨物的快速通關,也等于把香港海運碼頭、機場的堆場延伸到了深圳,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香港港口倉儲場地緊張的問題,為深圳利用香港的現代化遠洋港口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