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出口利潤薄 是否已經沒意義?
2008-12-8 15:0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汽車出口利潤薄 是否已經沒意義? 奇瑞汽車總經理助理金弋波近期表示,今年因人民幣升值而損失的利潤至少有幾個億。
據報道,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曾經表示,吉利的出口量自9月起快速下降,預計出口量將由原定預期的6萬輛縮減至4萬輛。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也表示,10月份,該公司的出口量環比減少了三四成。
從數據上看,車企出口增幅大幅度下降開始于08年9月后,與05年匯率改革后人民
幣持續升值的趨勢不完全吻合。可見,匯率因素并非影響中國汽車企業出口的“主犯”,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而被抑制的汽車需求才是首因。
但人民幣不斷升值(雖然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出現連續4天跌停,但升值趨勢仍被認為不會改變)仍然會讓出口汽車的利潤越來越薄。
而且由于中國企業出口有80%的份額是通過美元結算,因此即便像07年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兌歐元貶值的情況,也無法減輕出口的匯率壓力。
搜狐汽車資深評論員鐘師認為,對匯率波動問題的解決方式有3種,第一,由代理商承擔損失,這會影響代理商積極性。第二,降低出口價格,維持進口商利潤。這就要求企業降低成本。第三,由雙方共同承擔匯率損失。采取何種方式則取決于廠商對于經銷商的議價能力。
北京星博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歐艷國分析,排除零部件進口時的匯率影響,匯率變動的程度基本都可以體現在利潤率上。
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幅度超過6%。而國內車企出口的大部分汽車為中低端產品,目標國家大多在亞非拉地區,即便車企出口的凈利潤達到10%,利潤也所剩無幾。通過降低成本的方法保持利潤也并非易事。
那么出口對于車企來說是否還具有戰略意義呢?
“只有量大了才能攤薄成本,包括研發成本、生產成本等,所以盡管出口利潤不大,但是可能因為整體量大反而能夠盈利。利潤是薄,但是生意肯定還會做,不然那么多工廠怎么辦。”歐艷國說。
鐘師則指出,國內車企出口利潤很薄,但出口的目的很多時候也不在于追求利潤,有的是政績工程、有的是企業上市需要。
他還認為,企業在穩定出口時,需要一定的方法來規避匯率風險。
而目前,國內車企出口國家相對分散,缺乏長期性。奇瑞預計年底出口國家將增至80個,長城在2007年已經達到109個。鑒于此種情況,企業沒有需要用長期手段避免匯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