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沿戰略:為區域共同發展排兵布陣
2008-12-7 10:1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打開江蘇經濟版圖,四條產業帶清晰地貫穿南北、連接東西,日漸完善的生產力布局,推動著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域在更高層次上實現協調發展。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省曾提出過沿江、沿海、沿線(隴海鐵路線)、沿河(大運河)的“四沿”發展戰略。進入新世紀后,在國際生產力要素加速流動、國家東部沿海開發和長三角區域共同發展的背景下,“四沿”戰略被賦予了新的內涵。
這些生產力布局的骨架,對助推區域發展有著鮮明的指向性。沿滬寧線的高新技術產業帶,推動蘇南高開高走、快馬加鞭;沿江產業帶和制造業基地,讓蘇中崛起動力強勁;東隴海線的加工工業帶和沿海產業帶,使蘇北振興有了堅實依托。剛剛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沿海開發戰略,則為統籌江蘇區域和城鄉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江蘇沿海區域長期以來形成的“經濟洼地”有望隆起。
通過生產力要素的優化集聚,“四沿”產業帶為江蘇經濟帶來了不竭的活力。
——沿滬寧線高新技術產業帶,江蘇新型工業化的先導區域,全國最有影響的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之一。2007年,沿滬寧線高新技術產業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1828.01億元,占全省的80.52%,全國的18.7%,與2002年的2140.83億元相比,五年增長了近5.5倍。
省發改委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更為顯著的變化是,這一線已成為我省總部經濟的主要集聚區。到2007年,蘇南五市集中了全省90%以上的外資研發機構,集中了全省所有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的地區總部。”
——沿江產業帶,重點發展裝備制造、冶金、化工、物流四大基礎產業。今年上半年,沿江地區完成生產總值7371億元,占全省51.8%。
沿江開發,拉動了蘇中地區快速崛起。五年來,沿江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24.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個百分點。沿江地區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產業集聚顯著增強,產業層次明顯提升,港口物流蓬勃發展。
——沿東隴海線加工產業帶,是以工業園區為載體,承接沿江地區產業的梯度轉移。突出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建成以資源加工型和勞動密集型為主體的加工產業密集帶。
2003年以來,沿東隴海線產業帶在總量增長中實現了質的提升:2007年實現GDP1720.3億元,比2003年的873.4億元翻了近一番;2007年三次產業比例為8.5∶54.2∶37.3,與2003年相比,一產比重降低3.4個百分點,二產升高4個百分點,工業化進程進一步加快,沿東隴海線產業帶全部工業增加值由四年前的362億元,增加到786億元……
——2005年11月,省委十屆九次全會提出把“三沿”開發進一步拓展為“四沿”開發,沿海戰略被提上日程。
2007年4月,省委、省政府召開沿海開發工作會議,對集全省之力推進沿海開發,加快培育江蘇發展的沿海增長極進行全面部署。8月,省政府批準下發了《江蘇省沿海開發總體規劃》。今年5月,國務院專門召開會議聽取《江蘇省沿海地區綜合開發戰略研究》匯報,在國家層面研究我省沿海地區發展。
如今,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港口支撐能力、新能源產業、基礎設施條件都有了新的進展。2007年,沿海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沿海開發重要節點之一的灌河口地區,生產總值增速比沿海地區高出7.4個百分點,成為沿海和蘇北地區經濟振興的新亮點。 記者 宋曉華 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