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打造礦業發展新高地 建設和諧美好新富蘊

2008-12-6 14:5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改革開放以來,富蘊縣委、政府數屆領導班子堅持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緊扣“礦業強縣”發展主題,強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全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各項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三次產業結構由2000年的42:34:24調整為2007年的17:66:17。今年,全縣預計可完成生產總值33億元,增長39.5%,是2000年6.98倍。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7.7億元,增長87.8% ,是2000年的22.8倍。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65億元,增長113.5%,是2000年的 18.8倍。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增長48.5%,較2000年增長24.8倍;完成鄉及鄉以上工業增加值21.2億元,增長54%,是2000年增 21.7倍。富蘊經濟社會已經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發展的目標更加明確,發展的思路更加清晰,發展的基礎更加扎實,已經積累了大發展的良好基礎。

  開展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以來,我們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深入基層進行了全面調研,再一次對富蘊經濟社會的發展思路、方向進行了思考。對照全國、自治區、地區發展形勢及金融危機的影響和群眾對富蘊經濟社會發展的強烈愿望,目前,富蘊經濟社會發展已具備一定經濟基礎,同時,干部群眾謀發展、盼發展的愿望非常強烈。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關鍵在于能否很好地落實科學發展觀,能否真正解放思想,能否很好地應對金融危機,能否堅持正確的發展思路。在此次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過程中,結合自治區“科學發展、造福人民”的實踐主題,經過深入基層調研、認真總結分析,我們提出了“打造礦業發展新高地、建設和諧美好新富蘊”的實踐主題,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使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走出三條路子,實現兩個跨越”。

  一、圍繞農牧民多渠道增收,促進新農村建設

  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對農村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今后的農村工作,我們要全面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以工哺農,以城帶鄉”戰略,以統籌城鄉經濟發展、改善農牧業生產條件、提高農牧民生活質量、提高農村文明程度為重點,抓住影響農村發展和農牧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問題,整合社會資源,千方百計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富裕和農村繁榮,實現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努力走出一條邊境少數民族縣新農村建設的路子,實現畜牧業大縣向畜牧業強縣跨越。

 。ㄒ唬┒啻氩⑴e,促進農牧民增收。一是加大結構調整力度,促進農牧民增收。種植業方面,在確保糧食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大田蔬菜、經濟作物等“千元田”種植面積達到全部耕地的一半以上。加快發展以果蔬、菌類為主的設施農業,增加“萬元田”種植面積。畜牧業方面,通過小畜換大畜、劣畜換優畜,優化畜群畜種結構,走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移的路子。到2010年,畜牧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70%。二是實施節水灌溉項目,促進農牧民增收。立足節約水資源,走高效節水農業發展路子。今冬明春,按每畝400元的標準,縣財政投資4000萬元用于10萬畝節水灌溉補助,用三年時間,使全縣耕地80%左右實現節水灌溉。三是推進奶業富民工程,促進農牧民增收。繼續堅持縣財政補貼政策,繼續引進優質奶牛,2009年,全縣計劃引進優質奶牛5000頭,到2010年,全縣優質奶牛數量達到1萬頭。四是狠抓特色畜禽養殖,促進農牧民增收。加大財政資金補貼力度,引導土雞、獺兔等特色畜禽養殖向家庭化、產業化方向發展,確保2009年出欄禽類100萬羽以上,出欄獺兔60萬只以上。五是加快勞動力轉移步伐,促進農牧民增收。實施好“萬名農牧民黨員能力建設”和“萬名產業工人”兩大工程,今后幾年縣財政每年至少投入300萬元,用于開展農牧民“雙語”培訓和勞動技能培訓,2010年,全縣創造就業崗位1.3萬個,本縣產業工人達到10000名以上。

 。ǘ┮阅撩穸ň訛樽ナ郑龠M現代畜牧業發展。繼續加大縣財政投資和企業幫扶力度,實施標準化牧民定居工程,按照生活設施齊全、生產設施完善、公共設施配套的要求,加強水、電、路、住房、棚圈、飼草料地以及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牧民定居水平,堅持為定居牧民戶均配套50畝飼草料地,到2010年,全縣定居牧民戶數達到2000戶,使全縣牧民定居率由現在的25%提高到40%。

  (三)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一是以工業化、城鎮化帶動新農村建設,隨著近幾年我縣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連續三年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過億元,2008年總投入達到3.6億元,其中縣財政投入1.2億元,加快了新農村建設步伐。今后,我們仍將堅持財政資金向“三農”傾斜的政策,繼續加大投入力度。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必將吸納更多的農牧民投入到工業化、城鎮化建設中。同時,讓更多的農牧民脫離原有的土地和草場,盡快加入到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中去。二是堅持中心村的模式建設新農村,更好地發揮輻射和帶動作用。三是以示范村為主建設新農村,集中財力標準化完成新農村建設所需的水、電、路和廣播電視、村級陣地、文化醫療等基礎設施建設,這也將是我們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的一個有效步驟。

  二、圍繞縣域經濟發展,加速資源優勢轉化步伐

  當前,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金融危機正向實體經濟蔓延,鋼材、銅、鎳、鉛鋅價格都在下跌,已影響到我縣礦業和經濟發展,我縣礦產品多為上游初級產品,價格回升速度慢。我們要在認清經濟發展形勢的同時,借此次機會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淘汰工藝落后的企業,整合生產規模小的企業,引進下游產品生產企業,加速資源基地向新型產業基地跨越的步伐。同時,更加注重三次產業的聯動,加快發展旅游、物流等產業。

  富蘊縣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已探明礦種92種,其中,鈹、白云母、鉀長石儲量居全國首位。目前,全縣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礦山年采選能力達到850萬噸以上,到2010年,可達到年采選能力1500萬噸以上,做精做強下游產品已有了資源量的保證。要加快推進石油管、不銹鋼等黑色深加工項目落地。確保喀拉通克銅鎳礦萬噸鎳冶煉技改項目達產達標。確保10萬噸鋅冶煉廠建成投產。要依托鈹資源優勢,延伸產業鏈。依托云母、石英等資源儲量大的優勢,加快推進云母系列、碳化硅系列、多晶硅(單晶硅)等產品加工制造進程。不斷加大煤炭、油氣等能源資源的勘探力度,加快2×20萬千瓦火電廠建設和油氣開發進程,促使在煤電、煤化工、油氣開發等方面實現突破。圍繞正在實施的5個投資過10億元的項目,增強縣域經濟的發展后勁。力爭在“十二五”初,培育和形成喀拉通克銅鎳礦銷售收入過20億元的企業和蒙庫鐵礦、宏泰公司、千鑫礦業、金山礦冶、金寶公司、可可托海稀有礦6個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打造“全國最大的鈹冶煉基地、全國最大的云母制品基地、全疆最大的黑色金屬原料生產基地、全疆最大的有色金屬采選冶生產基地”,在全地區率先初步實現工業化。

  富蘊縣旅游資源同樣極其豐富,在資源的開發上,堅持“科學規劃、保護先行”的方針,積極塑造可可托海國家地質公園、卡拉麥里國家級有蹄類野生動物保護區、“寶石之鄉”、寒極溫泉四大品牌,打造神鐘山、“三號礦脈”、額河源、五彩城、硅化木園等精品景點,加快“游、購、娛、吃、住、行”等配套建設。到2010年,把富蘊縣建成準噶爾旅游環線東部重點旅游區,旅游業發展成為第三產業的支柱產業。在物流業發展上,高標準做好物流園的配套和服務設施建設,依托火車站點在物流園設置的優勢,將物流園建設成為運輸平臺。力爭到2010年,全縣年運輸量達到400萬噸以上,實現運輸業收入8億元以上。通過打造物流網絡,逐漸使富蘊縣成為輻射周邊區域的物流集散地。

  三、圍繞改善人民生活條件,促進和諧社會進程

  對富蘊縣這樣一個經濟欠發達縣構建和諧社會來講,就是要圍繞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集中財力去辦民生方面的大事。在發展以民生為主的社會事業各項工作中,我們要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關系全局的重大任務來抓,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促進社會和諧,走出一條經濟欠發達縣構建和諧社會的路子。從2009年起,縣財政每月補助縣鄉入園幼兒每人30元學費,每學期補助每名高中生學費250元,寄宿困難學生生活費補助由82元提高到100元,進一步完善貧困大學生救助體系,保證富蘊每個考上大學的學生上得起學;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比例縣醫院由70%提高到75%,鄉(鎮)衛生院由75%提高到80%,大病報銷額由3萬元提高到5萬元;三年投入300萬元用于鄉村文體設備購置;籌資600萬元建設集養老、孤兒撫養、殘疾人康復于一體的縣社會福利中心;城鎮低保縣財政人均月增加10元生活補助,農村低保保障線由800元提高到1000元;三年建設150套廉租住房,每年建設抗震安居房1000戶;實現縣鄉有線電視聯網及縣城數字電視信號全覆蓋,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覆蓋率達到98%;每年完成1000戶農牧民改水工程;加大落實計劃生育獎勵和優惠政策,免費開展婚檢,農牧民育齡婦女在縣鄉醫院分娩實行免費住院。通過集中有限的財力,投入到民生最急需的重點方面,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的幸福指數。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