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出口訂單 各國幣值競貶
2008-12-5 10:4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昨日再度走低,本周以來貶值幅度累計已近1%。這似乎讓人看到出口企業繼續前行的希望,可眼下珠三角許多出口企業負責人仍愁眉難展。業界認為,人民幣貶值可望增加企業的出口利潤,提供產品競爭能力,但對出口推動作用不明顯,因為眼下最大問題仍是外需疲軟。 另有專家憂慮,人民幣的貶值政策可能引起相關國家貨幣的“貶值競賽”,如果形成競相爭貶的局面,那么人民幣貶值對出口的實際刺激效果將大打折扣。
第一紡織網首席分析師汪前進告訴記者,由于中國出口的紡織商品存在眾多的同質競爭者,特別是與東南亞制造業的競爭基本上糾纏于價格。他憂慮,人民幣的貶值政策可能引起相關國家的“貶值競賽”,拉長貶值時間和拉大貶值幅度。如果形成競相爭貶的局面,則人民幣貶值對出口的實際刺激效果將大打折扣。
汪前進指出,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越南等東南亞各國經濟已經開始出現放緩跡象,股市波動加大,貨幣貶值加劇。
有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馬來西亞林吉特年度內累計貶值達7.3%,泰銖年度內累計貶值高達17.4%,印度盧比僅在過去6個月貶值幅度就超過15%,成為今年表現最差的亞洲貨幣之一,而越南盾幣值自3月份擴大交易波動幅度以來連續下跌,遠期外匯市場更是預期未來一年內越南盾幣值下跌幅度會達到30%。
廣東省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黎友煥認為,“貨幣貶值具有相對性,周邊貨幣貶值是否抵消人民幣貶值效果不能輕易下結論。”。但汪前進指出,目前中國出口產品80%以上是以美元報價,以歐元報價不足10%。
“如何保持人民幣匯率變化與世界主要貨幣匯率的一致性和同步性,確保我國紡織品服裝在歐美、日本等傳統市場市場份額的不丟失,以減輕國際不利因素對國內紡織業發展的壓力,應是中國匯率政策調整必須要思考的問題。”汪說,因為無論從資源還是從生產能力來看,國際市場都是萬萬不能丟掉的。
東南亞各國貨幣貶值
馬來西亞林吉特年度內 7.3%
泰銖年度內累計 17.4%
印度盧比過去6個月 超15%
人民幣本周以來 近1%
人民幣貶值對出口好不好?
貶值增加企業接單能力
在廣州市寶和天日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景添看來,人民幣貶值對出口企業來說是實實在在的利好。因為人民幣每貶值1%,就可增加1%的純利潤。潘景添稱,在外需疲軟的狀況下,上月外國進口商所下訂單明顯減少,其中熨衣服訂單下跌20%,五金產品等其他訂單下跌40%。人民幣貶值可望提高出口企業的利潤,企業可以適時調整價格,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人民幣長期升值吞噬了企業大量的利潤空間”,第一紡織網首席分析師汪前進告訴記者,在其統計的36家紡織樣本企業中,2005、2006和2007年三年總體匯兌損益情況分別是匯兌收益1125.23萬元、匯兌損失5799.5萬元和匯兌損失5888.25萬元,2008年匯兌損失更是遠遠超過前三年。
汪前進告訴記者,在當前可以預期的諸多刺激出口備選政策中,人民幣貶值是最優選擇。他認同,貶值1%效果約相當于出口退稅率上調1.5%~2%的判斷,“其所產生的實際效果甚至明顯強于出口退稅等政策。”
最大問題是訂單而非利潤
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鐘浩森并不否認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好處。但他相信,人民幣貶值對出口推動作用不明顯,因為眼下最大問題仍然是外需疲軟。“盡管出口企業在保證一定利潤后可以適當向客戶讓利,但是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外需疲軟,而且將來外需可能進一步下降。”
廣東省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黎友煥長期跟蹤廣東外貿企業發展狀況,他認為,外經貿企業面臨的最大難題是訂單問題,而不是出口利潤問題。他說,人民幣貶值對挽救出口企業作用有限。
鐘浩森說,眼下許多外國進口商仍持觀望態度。“因為未來有許多不確定因素,他們將視圣誕節的銷售情況來確定下一步的下單計劃,并不會因為我們的價格下降而增加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