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成則興敗則衰 加工貿易直面生死大考

2008-12-5 10:1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以“殺出一條血路”的勇氣和膽略,充分利用商貿文化歷史悠久、國家賦予的優惠政策、毗鄰港澳的人緣地緣優勢,在適當的時機引入了加工貿易方式,全面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成為全球化的“弄潮兒”。
  30的實踐證明,加工貿易成就了廣東的率先起飛,使廣東在全國經濟的排名中獲得了多項第一:經濟總量最大的省份,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最早的省份,吸收外資最多的省份,外貿總額最大的省份,非農就業最多的省份……
  目前,廣東從事加工貿易的企業近5萬家,從業人員1600多萬人。2007年,廣東加貿進出口4034億美元,增長16.6%,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63.6%,占全國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40.9%。其中,加貿出口2461.7億美元,增長18.1%,占全省出口比重的66.7%;加貿進口1572.3億美元,增長14.2%,占全省進口總額的59.3%。今年1~10月,廣東加貿進出口3536.6億美元,增長8.8%。
  用廣東人自己的話來說:“加工貿易興則廣東旺,加工貿易敗則廣東衰。”然而,恰恰就在廣東領略了30年來加工制造走向輝煌的無限風光后,加工貿易卻站在了生死抉擇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廣東面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區域協調發展及實現加工貿易落地生根等一系列深層問題;另一方面,受近兩年國家宏觀調控特別是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等國內外環境的倒逼,廣東加工貿易徘徊在了轉型升級的門檻面前。
  可以說,廣東加貿正在遭遇30年來最大的困難。有些業內人士直言不諱:“很多決策都是在錯誤的場合,錯誤的時間推出的。”廣東省社科院科研所所長丁力也承認,當前廣東省確實面臨著這樣的尷尬:廣東外源型經濟的發展模式決定了其加工貿易的升級換代不能靠自己,而要靠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國際產業資本的轉移。但是,這一輪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國際資本不可能像過去那樣洶涌而來。如果沒有產業資本的轉移,就不排除會出現人們最擔心的“空心化”問題。廣東人不禁自嘲:“舊鳥走了新鳥在哪里?”
  成也加貿加工貿易給廣東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有目共睹。借用廣東省副省長萬慶良的歸納,近年來廣東加工貿易發展呈現了五大良好趨勢:一是加貿出口產品結構不斷優化,促進了廣東外貿發展方式加快轉變。2007年,加貿項下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占全省加貿出口的79.6%和44.7%。二是加貿產業鏈不斷延伸,加工層次越來越多,產業鏈條越來越長,附加值越來越高。2007年,廣東加貿深加工結轉總金額達1187.3億美元,增長15%,約占全省加貿進出口額的三成。三是加貿采購國產原材料的比重不斷提升,帶動了國內配套產業的發展。2007年加貿出口帶動國內配套產業的產值超過4300億元人民幣。四是加工貿易企業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的能力不斷增強,世界500強企業踴躍將國際知名品牌的加工制造、研發設計等環節轉移到珠三角地區。五是加貿增值率不斷提高,2007年達56.6%。
  萬慶良坦言,30年來,加工貿易已經成為廣東開放型經濟的特色和優勢,是全省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加工貿易持續健康發展,推動了產業結構和商品結構優化升級,推動了科技創新和產業技術進步,并帶動了國內配套產業發展。實踐證明,加工貿易是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實現工業化、現代化、城市化的一條捷徑。
  困境求生在金融風暴等綜合不利因素的夾擊下,國內出口明顯萎縮,增長勢頭放緩,企業資金周轉困難,廣東不少企業出現了倒閉、停業、轉移現象。在這種形勢下,有人提議,干脆借機“騰籠換鳥”,促進產業升級轉型。這個想法固然不錯,但關鍵是怎么做?加工貿易對廣東來說有“牽一發而動全身”之效,處理不當極可能影響外經貿發展全局。
  就在廣東改革發展面臨最為嚴峻挑戰的關鍵時刻,溫家寶總理日前專程赴粵視察指導工作,為企業鼓勁、打氣。此后,暫停加貿臺賬保證金"實轉"以及回調輕紡等產品出口退稅率的一系列政策暖風頻吹。這無異于為"嚴冬"中的加貿企業披上了一層夾衣。 
  其實,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和梯度轉移正是當前廣東全省上下的共識和統一行動。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說:"外經貿發展方式的轉變,歸根到底就是要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為此,廣東已然開始自行加壓:省政府出臺了《關于促進廣東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若干意見》,以加強對全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宏觀指導;《關于推進外商投資企業、加工貿易企業擴大內銷工作的指導意見》和《來料加工企業原地不停產轉型的操作指引》亦相繼推出。 
  不僅如此,為響應國家引導加工貿易梯度轉移的號召,廣東已于今年5月24日正式出臺《關于推進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的決定》,鼓勵和支持珠三角地區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貿易產業和一般加工業向省內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轉移。今后五年,廣東財政每年還將累計投入超過400億元,推進這種梯度轉移,實現"騰籠換鳥"。 
  然而,廣東面臨的現實困境是:一方面,一些深層次矛盾難以立竿見影地解決;另一方面,其東西兩翼欠發達地區實行著東部省份加貿管理政策,無法承接和開展勞動密集型的限制類加工貿易業務,使省內梯度轉移無以為繼。 
  為此,廣東提議,給予該省加貿企業轉型升級5~10年的自主調整期,國家給予宏觀指導,允許其結合自身特點探索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路徑和方法。與此同時,對省內山區和東西兩翼實行與中西部地區同等的政策管理。 
  前30年承接國際制造業轉移,成就外貿大省;后30年承接國際服務業轉移和服務外包,廣東期待圓夢外貿強省。廣東轉型意味著全國轉型的先聲,廣東能否"開辟一條新路"再創輝煌,已然牽動舉國之心。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