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全球糧食供應偏緊 美元貶值放大效應

2008-1-24 13:2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廉價食品時代終結》(The End ofCheapFood)??2007年12月7日,英國《經濟學人》雜志以這樣的標題和一片被咬了一角的面包為封面,將全球對糧食市場的擔心,表現到了極致。
  2007年,如果這片面包出現在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它將漲價50%,在新加坡漲價40%,在拉脫維亞漲價38%,在德國、中國和日本漲價10%。 
 
    在拉美地區,它更會成為一件奢侈品,秘魯計劃發放“面包券”,玻利維亞讓軍方接管了部分面包房,以保證窮人能吃上面包。
  面包等食品的漲價,直接源于一路高漲的國際糧食價格。國家發改委1月17日公布的一份價格報告顯示,2007年全年,國際市場小麥、玉米、大豆、大米平均價格同比分別上升58.2%、44.4%、45.9%、6.2%。所有大宗糧食都創下了10年新高。
  進入2008年,世界糧食市場仍未見有回調跡象。全球都在關注,這一次糧食上漲周期,是否能夠長到足以讓一代人忘記此前由農業技術創新所帶來的廉價糧食時代。
  全球糧食供應偏緊
  關于誰動了人們的面包這件事,至今仍然眾說紛紜。畢竟,直到2006年糧價開始加速度上漲時,都沒有人預測到2007年漲幅會接近50%。
  最直觀的解釋是,世界供求發生了巨大變化。2006/07年度,氣候造成的減產影響了世界大部分主要農產品出口國。世界第三大小麥出口國澳大利亞受災最為嚴重,干旱造成其小麥產量由頭一年的2540萬噸,降低到980萬噸。2006年10月,由于對澳大利亞小麥減產的擔心,國際小麥價格率先被推升至10年最高水平。
  隨后,歐盟、烏克蘭、加拿大、美國等一批出口國,相繼宣布小麥不同幅度的減產。國際糧農組織最后估計,2007年全球小麥總產量僅為6.02億噸,遠低于此前的估計。國際谷物理事會統計稱,2006/07年度,全球谷物消耗量為16.23億噸,但同期產量只達到15.7億噸。
  在小麥之后領漲的是玉米。2006年初,美國總統布什在國情咨文中宣布,由于擔心石油安全問題,將大力發展替代能源。隨后,美國農業部預測,2006/07年美國玉米產量的20%以上將被用于生物乙醇生產。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玉米生產和出口國,而按照美國的計劃,生物燃料項目的出現,幾乎可以消化美國全部玉米出口量。
  玉米的漲價,隨即拉動了大豆價格上揚,和玉米相似,大豆是制造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另外,玉米價格高漲,也令更多的大豆被替代性地運用于飼料。2007/08年度,玉米和大豆的替代效應進一步顯現,由于玉米漲價更快,大批美國農民放棄種植大豆而改種玉米,美國大豆播種面積大幅減少15.6%。美國農業部報告稱,2007/08年全球大豆產量將下降6%,而消費繼續增長4.5%。
  所有糧食全部供應偏緊乃至供不應求,在過去幾年中,還是首次出現,隨著供應頻頻告急,世界糧食庫存也降到低點。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盡管預計2008年世界谷物產量將創紀錄地達到21.01億噸,但是預計庫存仍然將降至1983年的新低,僅為4.2億噸。經合組織則說,目前美國、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四大主要糧食供應國,供應缺口就高達6000萬噸。
  美元貶值的放大效應
  歷史上,糧食供求不止一次發生波動,但是如2007年一般的全球性價格上漲,卻不多見。2007年12月,芝加哥小麥、玉米和大豆月均期貨價格分別達到每噸336.9美元、166.8美元和423.1美元。
  與糧食供應短缺同時出現的,是美元大幅貶值。自2002年以來,美元已經貶值超過30%,2007年,美國次級房貸危機爆發后,美元貶值進一步加速。
  而在世界主要農產品出口國中,除了美國外,歐元、澳元、巴西雷亞爾等貨幣都非常堅挺,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以美元結算的農產品價格上升。除了農產品以外,2007年國際所有大宗商品市場幾乎都出現全面上漲行情。生物燃料的發展,更是打通了石油和糧食之間的價格通道。
  “目前的供應缺口,并不足以支撐如此高的價位。”東方艾格分析師馬文峰說,“根據歷史經驗,每逢美元貶值的周期出現,糧食一定會漲價,并且一些國際機構也會發布一些導向性的數據,來促使糧食漲幅高于美元貶值幅度,以促進農業增加生產。”
  2007年12月,在2008年小麥播種面積可能上漲的預期推動下,芝加哥小麥期貨從歷史高位小幅下滑。但隨即美國農業部發布預計,稱冬小麥播種面積遠遠低于分析師的估計,小麥期貨重新上揚。
  大量出口糧食的美國是本輪漲價中最大的受益國,2007年,美國農場純利潤達到870億美元,比10年前上漲了50%。但是與此同時,美國農業部的報告稱,美國自己的小麥庫存也將在2008年降到60年來的最低點。
  “重要的原因在于商業炒作。”南京財經大學糧食經濟研究所教授李全根說,世界糧食缺口并不如人們想象中那么大,世界糧食貿易量已經多年來穩定在2.5億噸左右的水平,人口增長速度也相對穩定,而這一輪的糧食上漲周期呈現從期貨到現貨、各大糧食品種交替領漲的情況,顯然與各路資本炒作有關。
  相比有色金屬等品種,糧食的需求穩定,價格也相對低廉,因此頗受投機者青睞。羅杰斯、巴菲特等相繼宣布,大量買入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農產品期貨合約。各大投行也眾口一辭,唱多農產品。在2007年11月到2008年1月的三個月時間里,芝加哥大豆投機持倉由6萬張左右,增加到超過7.5萬張,大部分買多。
  馬文峰說,以他熟悉的小麥品種為例,目前美國價格大概偏高20%左右。
  面對高糧價未來
  但在期貨市場的逐利者眼中,這個價格還不夠高,2008年初,瑞士信貸首席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堅定表示,糧食短缺和進口是工業化中一個不可逆的變化,隨著新興市場對蛋白質需求提高和美國乙醇需求提高,農產品將進入長期大牛市。羅杰斯也說,糧食供需失衡需要很長的時間,因此10年內糧食仍將持續上漲。
  一些數據似乎可以支撐這一說法。從目前已公布的數據來看,2008年世界糧食供應仍然偏緊。美國農業部報告稱,2007/08年度美國大豆將減產18.6%,中國大豆將減產11%,因此全年世界大豆總產預測為2.2159億噸,同期消費預測為2.3520億噸,依然供不應求。很多機構相信,大豆將成為2008年率先領漲的糧食品種。
  但是大部分糧食研究者并不認可高糧價會持續10年的觀點。“除非有人能夠證明能源價格會一直漲,同時糧食需求會壓倒技術進步,否則糧食價格就不可能持續漲下去。”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盧鋒說。
  李全根和國務院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程國強都將短期內糧食價格回調的希望寄托在糧食增產上。根據經驗,糧價上漲將立竿見影地促使農民擴大種植面積并且提高產量,促進市場供求平衡。美國農業部的報告說,全球玉米耕種面積不斷擴大,美國2008年玉米將增產20%。
  國際糧農組織也預測,2008年小麥、玉米等農產品的種植面積都有所增加。為了增加小麥生產,歐盟已經重新開放了10%的休耕農田。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烏克蘭都表示2008年收成應該好于上年。
  馬文峰說,業內對糧食增產的預期,強烈限制了糧食繼續走高,但是他并不認為糧價有太大的回調空間,“如果糧價下跌,會刺激更多的糧食用于制造生物燃料,從而增加需求,生物燃料可以發揮糧價緩沖器的作用”。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