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州糧食物流打開海上大通道
2008-12-3 14:5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2月2日電 (劉雪軍 李彥慧)近年來,山東省萊州市充分發揮近海靠港優勢,發展糧食物流,深化倉儲改革,“焊接”缺失鏈條,搭建起糧食運輸“四散”(散裝、散卸、散運、散存)平臺。現已形成了從優質糧食訂單種植收購、掌握糧源節點開始,至糧食深加工,再到近海“四散”運輸,最后到市場銷售終端這樣一個“三點一線”的糧食物流通道,使糧食物流在一個縣市區域較好的運轉起來。
從2002年起,萊州市就開始糧食系統改造、新上了30多部35噸的散裝汽車,實現了各收儲站與糧食物流中心的有效對接。充分利用海廟港5000噸泊位碼頭,先后投資1800多萬元,在海廟港建設了10座總容量為1.2萬噸的立筒轉運庫、輸送機、扒谷機、散裝車輛、自動計量器等設備,新上了清理加工車間,將外銷的糧食實現了精糧入市。并于2006年爭取340萬元國家投資,建起178米的移動鋼板棧橋,使傳輸糧食更為便利。
“近年來,我們每年購銷經營糧食均在20萬噸左右,通過采用近海和‘四散’流通的方式,可使每噸糧食的成本平均降低20多元,年可節省裝卸費、包裝費、運雜費等460多萬元。”萊州市糧食局一位負責人介紹,“由傳統包糧作業,裝載一個3000噸糧船需要的72小時減少到24小時,大大提高了流通效率。在膠東開辟了糧食‘四散’和精糧入市的先河。”
全系統實現的糧食經營“四散”化,結束了糧食肩扛人抬、人工裝包的歷史。萊州市區某糧食收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往運糧都是通過火車,先運到濰坊再轉運,一車皮小麥需要15-20天。“現在可好了,同樣數量的小麥,3、5天就直接發到深圳、廈門的面粉加工廠!”
糧食流通成本的降低,同樣促進了農民增收。“節約下來的成本,可以高價收購農民的糧食。近幾年我市小麥收購價每千克比鄰近縣市要高出0.04-0.06元,因此平邑、桓臺等地的糧農都愿意將糧食賣到萊州來。”萊州市糧食部門有關人士說道。
據悉,目前萊州市已與全國50多家大型用糧企業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并引進世界500強中糧集團聯合經營。某糧食收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一位客戶曾說道,萊州的優質小麥對他們很有吸引力,而我們快速便捷、四通八達的糧食物流和企業的誠實守信,讓南方市場更加歡迎萊州糧食。”萊州市糧食局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市小麥在南方市場已經打出品牌,可謂控制了廣州、福建、深圳很大一塊市場,萊州糧食在國內已經有一定的影響力。
發展的需要,讓萊州的糧食物流仍需擴大規模。目前萊州市正在積極申請國家投資,在三山島港建立起更大的環渤海糧食物流中心。如若建成,糧食吞吐量可達200萬噸。并可以與海廟港分工合作,各司其職承擔不同的輸送任務,對“北糧南運”,產、銷區便捷對接及糧食安全產生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