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經濟促進新疆全面發展
2008-12-3 10:1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7年新疆外貿進出口額已占到了其GDP比重的30.7%,而在1981年這一比例僅為1.71%。
30年來,外經貿對自治區經濟建設的貢獻率大幅提高,作用日益突出。“貿易先行、產業聯動”,為新疆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的實施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為自治區產業發展創造了條件。
經測算,2007年,新疆外經貿實現稅收89億元,其中,地方稅收17.2億元;直接為外經貿服務的人員達40多萬人。同時一批外向型企業的發展,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和提升新疆地方企業的素質作出了貢獻。
新疆的外向型經濟在發展經濟、增加稅收、解決就業、擴大對外開放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進出口規模不斷擴大1981年是新疆始獲進出口經營權第一年,進出口額為6247萬美元,到2007年首次突破100億美元,達137.2億美元,已遠遠超過西北四省區的總和,增長了218倍,年均遞增23%。新疆各口岸進出口貨物總量達到1949萬噸。
進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
1981年,新疆出口商品中初級產品占69.4%,工業制成品僅占30.6%。隨著新疆工業化進程加快和外經貿的健康發展,到2007年,新疆出口商品中工業制成品已占到93.8%以上。其中,機電產品、建材成為增長最快的商品。
對外經貿市場不斷擴大
1981年到2007年與新疆發生貿易關系的國家和地區從40個擴大到148個,周邊市場成為重點,獲得了飛速發展。形成了以中亞國家為重點的市場多元化、大經貿的格局,大大拓展了新疆經貿活動的空間,增強了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區域性國際商貿中心初露端倪。
貿易方式向多樣化發展
改革開放前新疆僅有一般貿易和執行國家間協定貿易、對巴邊境小額貿易等比較單一的方式。改革開放以來,新疆外貿企業逐漸運用多種貿易方式,除上述貿易方式外,增加了易貨貿易、現匯貿易、邊民互市貿易、旅游購物貿易、加工貿易、補償貿易、技術貿易、服務貿易等多種方式。
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改善
從1991年亞歐第二大陸橋開通運行至今,對外經貿基礎設施建設如口岸、交通運輸、信息化等發展迅速。通訊光纜修通、移動通訊普及,極大地方便了經貿活動;到2006年5月中哈石油管道全面投入運營,2007年輸入原油490萬噸;2007年中土天然氣管道建設正式啟動;精伊霍鐵路建設進展順利,哈方鐵路2008年可以動工;阿拉山口鐵路口岸擴能改造進展順利,2007年過貨量達到1203萬噸;中哈霍爾果斯國際合作中心建設全面展開,各項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力爭盡快封關運作;開通了從烏魯木齊到所有中亞各國首都以及主要城市的航空線路,為人員、貨物的往來創造了方便條件;公路口岸設施和公路得到改善,并在繼續改善中。
雖然,30年來新疆外經貿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仍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是,新疆在總體上對外開放程度還比較低,區位優勢未充分發揮;進出口結構和增長方式還需繼續轉變;基礎設施建設與快速發展的外經貿規模不相適應;區域發展不平衡;受國內體制、機制、政策和周邊國家經濟、政治方面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較大,國內外的貿易投資環境需繼續改善;外經貿從業人員的素質仍需提高,有能力有實力的企業不多;對上海合作組織及其他區域性組織平臺利用不夠等。
新疆外經貿要繼續健康、持續發展,就必須提高認識,勵精圖治,搶抓機遇,貫徹統籌對內對外開放、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科學發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