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構建新型區域經濟體
2008-12-28 13:5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隆冬時節,天寒地凍,淮南大地卻熱潮滾涌:兩淮億噸煤基地建成投產、山南新區建設項目在北京隆重推介、“合淮工業走廊”整體規劃基本完成……在“合淮同城化”戰略牽引和帶動下,淮南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明顯加快,構建新型區域經濟體框架業已形成。
“合淮同城化”,是淮南市2008年著力實施的主體發展戰略。近一年來,包括總體規劃以及合淮工業走廊、生態區域建設、城際交通、信息通訊、現代服務業、旅游等規劃在內的編制任務已經啟動或者完成。合淮阜高速通車,加上我省首座城市隧道淮南洞山隧道的通車,使淮南到達合肥只需50分鐘的車程。合蚌客運專線、新橋國際機場即將開工建設,合肥淮南兩市1小時“經濟圈”和“生活圈”雛形初現。兩市相繼簽署了農業、商務、旅游等10個具體合作協議,開展了一系列經濟、商貿、旅游對接活動。淮南在合肥的投資項目已達60個,涉及加工制造、房地產、商貿物流等領域,投資總額18億元。合肥商貿企業大舉進入淮南市場,總投資超過10億元;合肥消耗的煤炭、電量,從淮南輸入的分別占80%和85%。淮南在與合肥接壤的江淮分水嶺地區,新建了山南新區,將其作為合淮同城化的“橋頭堡”和產業集聚帶。
2008年,該市以“合淮同城化”為先導,借力省會,大力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斥資100億元開展22.2平方公里“泉大”資源枯竭礦區環境修復,城市荒蕪土地煥發勃勃生機。淮南“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積極參與泛長三角分工合作與發展。以能源為依托“煤電聯營”,把豐富的煤炭就地轉化為高附加值的清潔電能,再通過“皖電東送”高壓走廊,輸往長三角地區。鳳臺電廠、田集電廠相繼投產,所發電量全部輸往浙江和上海。據測算,僅通過“煤電聯營”和“皖電東送”,淮南主力電廠把2000萬噸原煤就地轉化為電能,比直接出售每年平均多創造150億元經濟效益,直接解決1.2萬人、間接帶動2.8萬人就業,在經濟危機席卷全球背景下,對推動就業、拉動內需、維護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通過融入省會經濟圈,淮南市1至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19.6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0186萬美元,財政收入57.4億元,預計全年生產總值可達430億元。(通訊員沈國冰記者孫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