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十大體系破解欠發達地區科學發展新機制
2008-12-28 13:3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2月28日上午,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與江西省贛州市聯合舉辦"贛州十大體系建設——欠發達地區體制機制創新探索與實踐"高峰論壇。來自國內的知名專家學者就贛州市自2004年1月起以建立政策法規、金融服務、信息網絡、人力資源、物流服務、貿易服務、產權交易、口岸服務、技術標準、社會保障等十大體系為重點的體制機制創新,暢所欲言。專家學者認為,旨在打造一個與長珠閩等沿海發達地區的對接平臺、構建沿海業梯度轉移和生產要素流動集聚的洼地的"十大體系",有效促進贛州了經濟社會科學和諧的追趕型、跨越式發展。
贛州市下轄18個縣(市、區),東、南、西三面分別于福建、廣東、湖南接壤,屬于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和群山阻隔的落后地區。據介紹,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贛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全市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11.58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831億元左右,按可比價計算增長了19.1倍,總量翻了6.1番;財政收入由1.26億元增加到100億元左右,增長了78.4倍,翻了6.3番。特別是近五年來,贛州市我扎實推進以十大體系建設為重點的體制機制創新,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大跨越,全市生產總值5年翻了一番,5年創造的經濟總量和財政總收入等于過去25年之和。
據介紹,贛州十大體系建設的目標任務是——
政策法規體系:制定和完善加快發展的政策法規,實現與長珠閩地區特別是珠三角地區政策法規體系的全面對接。
金融服務體系: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構建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改善社會信用環境,打造"信用贛州",增加信貸投入,完善金融組織體系和風險防范機制,擴大企業融資,加快建立信用擔保體系,拓展保險市場。
信息網絡體系:建成優質高效的信息網絡體系,提升業務應用水平,在信息服務領域全面對接長珠閩,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推進城鎮化,促進農業產業化。
人力資源體系:優化人才環境,營造成才、聚才、創業的良好氛圍,培養造就一大批中、高級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結構,實現經濟社會與人力資源開發的協調發展,促進我市由人口大市向人力資源強市轉變。
物流服務體系:培育有強大競爭力的市場主體,構筑功能健全的物流信息平臺和運輸平臺,發展規范化的第三方物流,建立現代物流服務體系,逐步實現物流的社會化、專業化、規模化和信息化,使我市成為贛粵閩湘尤其是珠三角現代物流網絡體系的重要樞紐和重點城市。
貿易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專業化、現代化的市場體系,形成以市促流通、以流通促生產、以生產促發展的良性循環市場機制,使我市貿易服務體系與長珠閩全面對接,實現貿易活動最大程度的便利化。
產權交易體系:構建產權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培育統一開放有序的產權市場,健全產權交易規則和監管制度,促進各類資本流動和重組,推進產權有序流轉,形成產權交易活躍的良好信用和市場秩序。
口岸服務體系:以交通運輸、信息網絡、倉儲物流、海關、檢驗檢疫、稅務管理、外匯管理等為主要內容,全面構建聯檢機構健全、服務功能完善、運轉機制靈活、通關便捷高效,在政策、標準、規則、機制、體制和制度等方面與長珠閩特別是珠三角全面對接的現代口岸服務體系。
技術標準體系:加快建設一批具有我市產業特色且對全國具有一定示范作用的技術標準推廣示范企業和示范基地,逐步建立技術標準的研制、實施、培訓體系,探索出一套符合贛州產業發展實際、保護本地生態環境和控制資源消耗的技術標準工作模式和運行機制。社會保障體系:按照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的要求,將城鄉所有保障對象納入社會保障范圍,用五至十年時間,在全市建立獨立于企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范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網絡化和信息化的社會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