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科學發展觀,推進建材流通業持續繁榮發展
2008-12-24 19:2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以解放思想為發端,開始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征程。30年來,隨著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國民經濟建設發展的強勁需求,我國建筑材料流通領域也取得了輝煌的發展成就,建材生產力得到極大的釋放,建材商品流通越來越活躍,從沿海到內地,從城鎮到鄉村,新科技日新月異,新產品不斷涌流,傳統計劃體制下建筑材料商品長期短缺的困難局面一去不復返。與此同時,建材商品流通方式徹底擺脫了傳統體制的束縛,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內資、外資以及各種形式的股份制經濟迅速發展,連鎖、超市、大賣場、精品店、倉儲式購物、電子商務、總代理、總經銷等新型流通業態和營銷方式遍布城鄉大地,建材商品無論在流通體制、購銷方式以及供應鏈管理模式上都已經發生了十分重要而深刻的巨大變化,不但大大活躍了流通,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也給人們生產和生活方式的進步帶來重大影響,并進而有效地促進了我國國民經濟總體質量和總體水平的改善和提高。
回顧改革開放30年,既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30年,也是我國建材工業生產以及建材流通業加快向市場化、國際化、現代化邁進、逐步實現科學發展的30年。建材流通領域30年的成就和實踐充分說明:只有堅持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才能使我國建材生產和流通從根本上擺脫短缺、擺脫落后、實現繁榮發展;同樣也只有堅持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我國的建材業在未來發展進程中,才能在吸收人類一切現代科學成果的基礎上,從理念、制度、科技、經營等各個方面不斷加快創新步伐,提高創新水平,走上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現代化科學發展之路。
概括地說,30年來,我國建材流通業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主要體現在10個方面。
第一,建材資源配置由計劃分配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帶來了建材商品流通的持續繁榮。隨著改革深化,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建材流通體制由全額指令性計劃配置資源逐步過渡到市場配置資源,流通模式逐漸為各類商品批發市場、連鎖超市、大賣場、電子商務所取代,國有資本逐步退出,形成了國企、民營、股份制、外資企業多元化的建材商品流通格局。建材流通體制的變化帶來了建材商品市場的繁榮,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滿足人民生產和生活需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第二,建材商品全面充裕,一個品種豐富、門類齊全、有相當經濟規模的建材生產與流通體系基本形成。1978年,我國建材工業總產值按1970年不變價為153.91億元,到2007年,已達到17556億元。其中,水泥、玻璃、陶瓷、人造板及一些主要金屬非金屬建材產品產量都已位居世界前列,成為重要的生產大國。1978年以前,由于產品短缺,國力較弱,我國建材進出口量很少,到2007年,建材年進口量達78.55億元,出口量達到152.4億元。
第三、建材流通的發展促進了建材產品科技含量大幅提高,新材料新品種新工藝不斷涌現。建材流通業的發展和持續開放,帶進了大量的先進工藝和技術,打開了我國建材商品生產的視野,大大促進了建材產品科技含量的提高。新材料新品種新型工藝不斷涌現,產品質量也得到了廣泛提升,成為建材生產和流通中的重要產品門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國通過引進借鑒和消化吸收,自主研制開發了大批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使建筑材料工業走上多品種發展的道路。為改善我國城鄉人民居住條件、改變城市面貌提供了保證。
第四、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環保品質在建材生產、流通、和消費等環節日益受到普遍重視。經過30年的努力,我國建材商品的環保水平和產品質量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消費者對建材商品的環保信心也普遍增強。為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國建材行業在產業結構與產品結構上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堅決淘汰了那些工藝落后、環保品質不過關的生產工藝和產品,“科技建材”、“環保建材”脫穎而出,“綠色標識、綠色消費”已成為我國建材生產、流通與消費的主流基調。
第五、建材生產資源消耗水平大幅度降低,節能減排成效顯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材生產與流通堅持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推進節能減排, 2005年建材生產單位GDP能耗從2000年的10.03噸標準煤下降到的6.66噸標準煤,降低幅度33.6%,2007年建材工業實現了能源消耗增長低于生產增長,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大幅度下降。此外,建材工業在消納固體廢棄物、保護環境方面也做出了貢獻,利用工業廢渣、粉煤灰和煤矸石以及焚燒生活和城市垃圾等都已取得初步成效。
第六、先進的建材流通與營銷方式不斷發展,建材流通業進入全面創新階段。一是國外新型流通業態和營銷方式打開了人們組織經濟的視野和思路,百安居、家得寶等著名商業品牌進入中國,不僅帶來了規;馁Y金,也帶來了先進的經營管理與技術,建材超市、大賣場、倉儲式購物中心等經營方式開了我國建材商業模式改革的先河。二是傳統建材市場經過不斷調整改造,逐步發展成為現代化大型商業中心,展覽中心、信息中心和配送中心。紅星美凱龍、北京居然之家的品牌連鎖,天津環渤海、北京集美家居的市場聯盟,成都富森美、西安大明宮的摩爾式大型商城都是傳統市場向現代化流通方式轉型的成功范例。三是建材流通企業加快向物流配送商和供應商轉型,大批企業通過轉制、改組、并購、股份制等方式,主動與生產商銜接,提供原材料采購、物流外包等多種形式的服務,深受歡迎,一批規模化的物流配送商和供應商正在加快成長。
第七、建材流通觀念發生重大變化,以誠信體系建設為核心的營銷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起來。隨著市場體制的逐步完善,我國建材商品流通管理制度、管理技術與管理方法也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假冒偽劣、偷漏稅等不規范行為受到嚴格制約,嚴格的管理、規范的制度以及現代化的流通方式已經具備了充分的能力,使消費者權益得到最大限度地保護。尤其是各類建材商品交易市場所做出的長期努力具有充分的典型意義。它們所倡導安全購物、快樂購物、無障礙購物的理念,推行的“先行賠付、無因退貨、統一收銀、統一著裝、大宗商品送貨、物流服務統一管理”的現代商業制度,嚴格經銷商合法準入和經營的技術程序,嚴格控制商品進貨渠道,嚴格防止價格欺詐的監督機制,有效地提升了建材流通企業的經營水平和服務質量,推進了行業誠信體系的加快建立。
第八、現代物流進一步提升了建材供應鏈管理水平,建材流通向綜合化、一體化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從2000年開始,我國建材流通企業根據全球建材供應鏈的發展趨勢和建筑部門與建材制造業的實際需要,逐步轉換企業經營模式,按照現代物流的要求,建立起門到門、一體化的現代原材料采購、供應和服務體系,有效地提升了建材流通的整體產業質量,并涌現了一批具有國際化水準的現代建材倉儲、運輸和交易設施,大大降低了建材商品的耗損率,F代物流的發展不僅進一步推進了建材流通體制和流通模式的改革,提升了建材流通現代服務業的水平,也大大提升了建材業的產業集中度和競爭力,將會長期地顯示出其產業競爭優勢。
第九、以信息化為標志的建材流通技術迅速發展,電子商務平臺初顯成效。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建材流通業以信息化為標志的流通新技術加快發展,電話、傳真、電子單證、B-TO-B、互聯網等新技術迅速普及,電子商務也開始顯出成效。30年前,我國建材行業絕大多數企業對信息化技術還一無所知,交易成本高、效率低、信息不靈敏、今天,OA辦公自動化、電子訂單、網上超市等新技術已經在建材流通的各個環節得到廣泛應用,為建材行業不斷提升管理與技術水平,迅速實現低成本生產力規模擴張,加快融入經濟全球化奠定了堅實的科學技術基礎。
第十、建材流通行業組織作用日益明顯,行業管理和行業自律逐步加強。隨著國家機構多次調整,政府直接調控經濟的職能逐步減弱,由企業自愿發起,實行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各類建材家居行業組織迅速發展起來,成為行業管理與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目前除綜合性的建材流通行業協會外,還有水泥、木材、陶瓷、木地板、家具、門業、建筑裝飾、室內裝修等多個專業性的行業組織積極開展活動。各類建材行業組織堅持以服務為宗旨,積極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加強行業自律,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推進科技進步和結構優化,指導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維護國家經濟和產業安全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同志們:
30年前,改革開放實現了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歷史性偉大轉折,在這一偉大轉折過程中,我國建材流通業取得了輝煌的發展成就。改革開放的思想和理論基礎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各條戰線、各個領域一樣,建材流通行業在改革開放中的每一次重大發展,都是堅決貫徹執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是科學地繼承和發展人類一切先進文化和管理技術成果的直接體現。
30年來,在取得輝煌發展成就的同時,與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相比,與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任務的要求相比,建材流通行業的發展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市場盲目建設、資源使用不合理、非標準化生產和流通、產業集中度低、節能減排效果不明顯等都嚴重影響著建材流通業的持續健康繁榮發展,迫切需要盡快加以解決。
推進建材流通業繼續繁榮發展的根本途徑是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改革開放。這對于建材流通行業的發展意義特別重大。如何保護好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環境、如何解決好發展與資源的合理開發合理利用、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等都是當今世界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建材流通作為與人類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產業,發展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環節幾乎都離不開對這些重大問題的探討研究。堅持科學發展觀,摸索建材流通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與方式,將成為今后我國建材流通業改革開放長時期的任務和目標。
當前,應當特別關心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擴大建材流通業改革開放成果。
一是要繼續加強建材流通體制改革,鞏固和完善混合經濟,積極采取務實政策,鼓勵民營、股份制企業的發展;二是大力加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完善企業董事會決策制度;三是進一步加大對外資的引進力度,建設良好的政策投資環境,爭取更多的資金支持建材流通設施的建設,特別是鄉鎮網點建設;四是深入了解和學習國外先進經驗,把借鑒國外先進流通技術與方法和國內傳統流通業態的提升緊密結合起來,對各類商品交易市場加快調整、改造和提高,規范管理,規范經營;五是加快現代誠信制度建設,采取措施引導企業通過先進的經營技術,良好的企業信譽,完善的服務體系增強競爭實力,促進發展。
二、不斷提高產業集中度,積極促進建材生產與流通的科學整合。
與國外相比,我國建材行業無論生產還是流通,企業在產能、規模、科技含量、營銷管理水平等方面都還有較大差距,在國際市場上能夠取得較大競爭優勢的企業少之又少。從流通來看,目前,國內最大的建材商品連鎖集團紅星美凱龍在全國共擁有50家直營單體店,還很難與國際上大型建材商的規模與市場占有份額相比。較低的產業集中度往往引發低層次惡意價格競爭,也不利于從生產到流通完整的供應鏈整合,過小的流通規模甚至會抑制現代大工業生產的發展。因此,要通過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加快建材流通行業的改組、兼并、聯合和升級的步伐,引導一批骨干流通企業和市場繼續做強做大,淘汰一批“小、散、亂、差”的市場。在這一過程中,特別要注意培養和扶植那些帶有中國特色的品牌企業,培養出中國的“百安居”“家得寶”,幫助它們創造條件,走向國際市場。在我國逐步構建能夠與現代工業生產相適應的、包括市場、連鎖超市、專賣店、配送中心等多元業態共存的現代建材商品流通體系。
3、加快企業創新步伐,進一步提升建材流通的產業質量。
建材流通與家居商品有著裝飾性強、展示功能要求高、定制需求較為分散等特點,這是我國建材家居類商品主要通過招商制市場進行流通的重要原因。但是在廣大城鄉地區,這一類市場仍然存在著經營方式分散,業態規模小,經營行為不規范的弱點,其傳統的模式也不可能成為現代流通業發展的方向。不斷更新觀念,創新經營方式,進一步提升現有流通業態水平仍然是我國建材流通行業面臨的重要任務。在廣大中小城鎮如何推進建材超市連鎖模式,如何使先行賠付、統一經營、統一納稅、統一收銀、統一管理、統一配送等現代經營制度在建材市場中全面推行,如何避免同一地區大型建材商業設施的惡性競爭、如何建立規范的建材流通代理制等都是改革開放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的課題。一批優秀的市場和企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紅星美凱龍、天津環渤海、新疆華凌等有實力的招商制品牌市場調整、整合、擴張、提升的力度不斷增大;摩爾式大型商城在北京、上海、鄭州、西安等大中城市持續發展;市場聯盟、產業聯盟和產業鏈建設呈現新的生機;專業化賣場形式繼續嶄露頭角等等,都提供了成功的創新范例。積極推廣這些經驗和模式,引導廣大城鄉地區的建材流通逐步向現代化方向發展,是推升建材流通產業質量的重要途徑。
四、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建設完善的建材流通商業誠信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材流通行業在建立商業誠信制度和行業信用體系方面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取得很大進步。但是就全國范圍包括廣大城鄉地區來說,建立起完善建材流通的商業誠信制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仍然是改革開放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要實現這一任務和目標,就要在經營理念上,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把消費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杜絕假冒偽劣;在經營方式上,大力推進現代化、規范化、人性化的流通與購物方式,保障建材商品流通過程的安全、快捷、便利,防止物流風險;在經營技術上,積極推行互聯網、信用卡、電子商務等先進的結算、轉移、支付方式,防止金融欺詐。在經營服務上,建立安全優質的建材商品流通服務體系,實行行業信用評級,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營銷誤導、強制推銷,等等。最終通過完善的設施、優質的服務實現安全購物,快樂購物,無障礙購物,最大限度地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五、大力推進建材流通可持續發展,為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和諧社會做貢獻。
目前建材流通業節能減排問題仍然十分嚴峻,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問題并未得到很好解決。從工業生產來看,綜合能耗仍是全國工業平均水平的2.4倍,廢氣排放總量仍占全國工業廢氣排放總量的18%,水泥、磚瓦、石灰等原材料行業仍是高能耗高污染行業。從市場流通來看,招商制攤位制市場仍是建材商品的主要流通組織形式,如何實施完整的供應鏈管理,建立進入市場商品低耗能、安全性的保障機制仍在進一步探索。從需求變化來看,現代建筑結構以混凝土和黏土磚為主,大量攫取必然導致自然環境變化;室內裝飾多以陶瓷、涂料、壁紙、木質復合板材等為主,化工原料應用較多出現室內污染。所有這些問題的產生,都使得建材流通業如何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變得更為復雜、更為艱巨、更為迫切。
發展是為了從根本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生命質量,享受生命過程、保護人類生存空間。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換取發展是人類自身的悲劇。從這個意義上看,保護資源、保護環境、推進節能減排對于建材流通產業的長遠發展,對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具有根本性的意義。
大力推進建材流通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一是要積極建立和完善行業規范,推進建材流通業管理和服務的標準化,實施建材商品綠色標識和綠色通道制度,嚴格市場準入;二是大力推進供應鏈管理,整合建材生產與流通的產業鏈條,運用現代化的物流方式,推行嚴密的綠色建材商品生產與流通運行模式,發展循環經濟;三是優化建材流通產業結構,實施規;、品牌化戰略,通過市場化方式,逐步淘汰經營不規范、散小弱差的企業,建立與建材大工業生產相適應的規;默F代建材流通體系。四是發揮行業組織引導作用,嚴格行業自律,開展行業信用評價,表彰先進,積極創造條件,實施非節能和非環保商品“黑名單”,最終在我國實現建材與家居商品流通的“生態文明”、“綠色文明”。
今天,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的時候,回顧我國建材流通業走過的道路,我們為過去30年所取得的成就無比自豪!展望未來,也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前景而倍加歡欣鼓舞。我們堅信,在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將會更加深入發展,我國建材流通產業也將會更加繁榮興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將會不斷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