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園區:在借鑒與創新中超越
2008-12-22 14:4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僅用10年時間,蘇州工業園區的經濟總量就達到了開發之初蘇州全市的水平,等于10年再造一個新蘇州。在鑄就發展奇跡的同時,這片土地上誕生了閃爍著時代光芒的“園區經驗”。
1994年5月,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戰略在蘇州東部啟動,這就是中國與新加坡兩國政府間最大的合作開發項目——蘇州工業園區。雖然比起其他國家級開發區,蘇州工業園區起步晚了整整10年,但園區人以高起點、大手筆彌合了這10年的時空之差。
開發伊始,園區人就依托中新合作的獨特優勢,立足區域發展實際,大膽將新加坡的先進經驗移植到園區。
蘇州市委常委、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馬明龍說:“園區的借鑒不是隨意的借鑒,而是在國家特殊政策指導下有選擇的自主借鑒;不是星星點點的借鑒,而是全面系統地從‘大軟件’(思想)到‘小軟件’(經驗)的成套借鑒;不是一時的、機械的借鑒,而是長期的、與自身實際相結合的靈活借鑒。”
“規劃先行”、“規劃即法”是園區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也是最值得推廣的發展理念之一。開發之初,園區就借鑒新加坡和國際先進城市規劃建設經驗,編制完成富有前瞻性和科學性的總體發展規劃,這個過程后來被媒體描繪成頗具傳奇色彩的“3000萬元買了一紙規劃”。按照“先規劃后建設、先地下后地上”和“適度超前、滾動開發”的原則,園區編制實施了300多項具有法律效力的專業規劃,形成了嚴密完善的規劃體系。目前,園區開發現狀與14年前的總體規劃藍圖基本一致,為投資者營造了可預見的、低風險的投資環境。
14年來,蘇州工業園區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30%以上,累計上交中央和省市各類稅收700多億元,以占全國十萬分之三的土地,創造了占全國約3%的IT產值和17%的IC產值。目前,蘇州工業園區人均GDP接近德國,單位COD、SO2排放量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18和1/40,綜合發展指數連續多年位居國家級開發區前列。2004年6月,在園區建設十周年盛典上,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說,蘇州工業園區“青出于藍勝于藍”了。
園區的實踐證明,通過“尊商、引商、留商、便商、安商、富商”等具體舉措,規范政府行為,提升服務效能,優化投資環境,可以幫助企業實現最佳投資回報,促進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共贏,最終打造最適于企業發展和人居創業的新天堂。14年來,蘇州工業園區累計引進合同外資33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42億美元,注冊內資1250億元。
善于借鑒,更勇于創新。從擇商選資到土地集約利用,從一體化規劃到提升產業門檻,都是園區人在全省領先的變革杰作;從首批出口加工區到首家中外合作辦學試點,從首條空陸聯程航線到首個保稅物流中心(B型),從首家中外合資風險投資基金到首個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政策試點區域,都是園區人在全國的首創經典。(記者高坡 李仲勛 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