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黎明:金融危機對中國物流行業的影響及對策
2008-12-22 14:0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在第12屆中國物流技術與管理發展高級研討會的演講
(二ΟΟ八年十二月十七日)
各位領導、同志們:
很高興參加這次研討會。前不久,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中國物流學會在桂林召開了“第七次中國物流學術年會”,我在那里就“金融危機對中國物流行業的影響及對策”,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寶供的劉武董事長要我把相關的內容,在這里也給大家通報一下。
最近,王岐山副總理主持召開內貿工作座談會,聽取了地方政府、行業協會和部分企業的匯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剛結束,分析了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提出了明年工作的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許多企業也向我們反映情況,提出問題。大家都在關心,這樣一場歷史上罕見的世界金融危機,什么時候才能“見底”;持續時間會有多長;影響范圍能有多大;特別是對本行業影響程度有多深;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應對措施?
針對這些問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近期組織專門力量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6個重點城市,對物流相關行業的200多家企業,進行了一次調研。我們認為,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物流業的影響,正在從進出口相關行業向產業鏈上游傳導,預計從明年二、三季度開始將在整個物流行業全面顯現,而且影響范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都超出了我們的預期。下面,我就結合這次調研的情況,談點看法。
一、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從去年開始,美國次貸危機愈演愈烈,進而導致華爾街金融風暴和全球性的經濟危機。現在,美國經濟已經出現了負增長,美國今年第三季度的GDP增幅為-0.3%。預計美國在2009年只能維持0-0.5%的微弱增長。全球經濟受這次金融風暴的影響,增長的速度也開始放緩。歐美等西方國家經濟不景氣,使得國際市場對中國商品的需求下降,這直接對我國出口加工業造成沉重打擊。最新發布的經濟數據顯示,11月我國出口額首次出現負增長,同比下降2.2%,比上月大幅回落21個百分點。全球消費緊縮趨勢明顯,預計明年我國出口形勢將更加嚴峻。從經濟整體趨勢看,今年我國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了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個百分點。這也是我國GDP連續增長近六年來第一次回落到個位數。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全國制造業PMI指數已經連續三個月在50以下,11月份為38.8,比上月再降5.8個百分點。顯示出金融危機已擴散到實體經濟領域,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收縮跡象明顯。
二、今年以來物流經濟運行基本態勢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物流業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面雖然尚未改變,但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特點。總體來說,我國物流市場運行突出一個“緩”字。
(一)物流業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態勢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物流規模繼續有所擴大,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68.1萬億元,同比增長26.7%,增幅加快1.2個百分點。物流業增加值完成1.36萬億元,同比增長16.8%,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社會物流總費用為3.68萬億元,同比增長19.6%,增幅加快4.1個百分點。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8.3%,這一比例與去年相比變化不大,但支撐了更大規模的經濟總量的運行。總體看來,我國物流業的平穩較快發展,適應了國民經濟平穩增長的要求。
(二)物流業發展出現趨緩跡象
具體表現在,一是物流實物量增速回落。今年前3季度,我國貨運周轉量回落8.5個百分點,集裝箱吞吐量回落8個百分點,表現為物流市場需求趨緩;二是物流市場價格下滑。剛剛公布的11月公路貨物綜合運價指數為71.1,比上月下降了4.6個百分點;三是物流業投資增速趨緩。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物流相關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低近14個百分點,同比回落5.3個百分點;四是物流企業遇到嚴重困難。部分地區中小物流企業陷入困境,開始退出物流市場,大型物流企業利潤普遍下降,有的已出現嚴重虧損,市場面臨重新“洗牌”。
三、金融危機對我國物流行業影響分析
美國金融危機直接導致我國出口明顯下降。出口的下降對物流行業的影響,首當其沖的是航運、港口和國際貨代業。
——航運業。今年上半年,由于我國幾家大型航運企業投資建造的超大噸位集裝箱船紛紛投入使用,造成海運運力過剩,而受到美國金融風暴和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國際貿易增幅減緩,運力過剩的矛盾更加突出。國內大型航運企業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和利潤平均都有較大幅度增長。但近來業務收入和利潤大幅下降,甚至出現虧損。國內最具代表性的企業——中遠和中海的經營數據顯示,中遠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平均增幅是41%,但第三季度增幅減為27%,增幅下降了大約三分之一。中海集運受到的影響更大,前三季度,中海9月份虧損達到2.7億元。這是其A股上市以來,首次出現虧損。我們在調研中了解到,現在有很多船東都采取合并航線甚至取消新船訂單的辦法,以減少虧損。而由于運力過剩,中東海灣經印度西海岸到中國的散貨船已出現“零租金”。為減少損失,各船公司已經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將大船換成小船、合并或取消航線、降低航速等。
——港口業。出口下滑對港口企業也造成了較大影響。上海港原本制定了今年完成3000萬標箱的吞吐量目標,但10月底,上海港宣布無法完成這個目標,預計今年的集裝箱吞吐量只能達到2850標箱。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上海港20%都是中美航線,對歐洲市場的出口也自7月份以來放緩。深圳港口今年的業績也很不理想,其中鹽田港上半年的集裝箱吞吐量出現了負增長。
——國際貨代業。今年對國際貨代企業來說,困難重重。首先是受到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使部分企業蒙受了損失;接著是國家取消或減少了部分出口產品的退稅,間接降低了貨代企業的業務量;接著又是美國金融風暴,整個外貿行業遭遇寒冬,直接影響國際貨代業。從第三季度有關數據和行業企業目前的情況來看,預計未來一年國內出口企業將承受更大壓力。我們在這次調研中發現,大部分國際貨代企業所面臨的問題有:業務量下降、資金緊張、風險增大、利潤下降甚至出現虧損。
由于我國外貿依存度較高,國際貿易的下滑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巨大的。這種影響通過產業鏈條逐步向上游擴散,進而影響到其他的經濟領域,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開始向物流業各個層面傳導。
——公路運輸方面。雖然運輸的成本在上升,但因為貨量減少,運力相對過剩,運價只能維持在較低水平上。往年9月份起公路運輸的價格一般都會出現20%到30%的上漲,但是今年這種上漲不僅沒有出現,還有大幅下降。其中整車運輸11月價格指數為60.2,比上月下降了3.9個百分點;零擔重貨和零擔輕貨價格指數分別為66.9和133.6,分別比上月下降了4.6個百分點和11.9個百分點。從河南、東北的一些公路貨運企業那里了解到,今年7月份以來,發往長三角、珠三角的貨物較往年減少了四成左右。在深圳,寶鼎威、金鵬和長城這三大貨運場站的貨車流量平均減少了約20%;在杭州傳化物流基地,雖然仍保持著每天3000輛左右的車流量,但運價仍停留在淡季時較低的水平,貨運企業生存的壓力加大。
——倉儲業。從中國物資儲運協會提供的倉儲業統計中,我們發現,今年下半年,倉儲客戶的平均倉儲時間較往年有所延長,這表明貨主的銷售不旺,才導致倉儲周期變長。同時,因為貨物存儲時間變長,也對倉儲企業的操作收入產生了一定影響。其他物流服務領域,還出現了企業虧損倒閉等現象。預計全球經濟下滑對倉儲業的影響將在明年逐步顯現出來,主要表現在出租率下降、租金下跌、客戶減少等方面。
——企業物流。受消費需求下降、出口增幅減緩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企業的產品庫存周期延長、庫存量上升,資金周轉效率降低,企業物流成本顯著上升。我們在東風汽車廠區看到,在庫的商品車比危機前增加了一倍。
——快遞業。受各種不利因素影響,部分快遞企業出現了虧損甚至倒閉現象,如一家著名快遞企業,因為華南地區大量的制造企業減產、停業甚至倒閉,使得其業務量下滑嚴重,今年出現了該公司成立15年來的第一次虧損。
四、金融危機對物流業影響的基本判斷
綜合來看,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物流產業的影響已經產生,并從直接服務于外貿的物流相關行業開始,逐步向國內的生產物流、商貿物流和消費物流領域傳導;從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向中西部地區擴散。主要表現在:
一是業務量明顯下降。受出口增長幅度放緩或下降的影響,與出口企業相關的國際貨代、航運等物流企業的業務量明顯下降。預計明年大部分物流企業將會出現明顯的業務量下滑,業務增幅普遍將同比下降20%~30%,六成以上物流企業的業務將出現負增長。
二是資金壓力增大。由于人民幣升值、國家貨幣政策從緊、企業利潤下降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很多物流企業出現企業發展資金不足、流動資金困難、利息成本增大等問題,對一些預付資金大、周轉量大的物流企業帶來影響。
三是投資減少。由于對經濟增長預期下調以及資金緊張情況,共同導致了企業和社會對物流行業的投資熱情下降。估計2009年中國物流產業的投資項目數量和總金額都會出現明顯的下滑,預計將同比減少15%~20%。
四是不良影響逐步擴散。出口業務下降,給相關的物流企業帶來影響,同時也會給其他物流企業帶來影響。預計在2009年第二季度,世界經濟下滑對國內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影響開始加大,行業兼并和重組的步伐將在第二、三季度加快。
五是物流企業將出現虧損和倒閉。金融危機間接波及物流企業。目前影響比較大的企業倒閉現象,主要反映在制造業企業、出口企業、零售企業,也波及到物流企業。雖然導致這些企業倒閉的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但仍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五、全面分析,把握機遇,積極應對
當前,發達國家經濟陷入衰退,國際需求大幅收縮。而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產業升級要求日益明顯,國內市場潛力有待開發。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以“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為主要內容的政策措施。我們要全面分析形勢,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契機,努力保持物流業平穩較快增長。
一是要看到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潛力。我國擁有廣闊的經濟腹地,龐大的消費群體,以及大量有待開發的欠發達地區,這是西方發達國家所不具備的。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拉動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力量應該是國內需求,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國內市場的發展需要良好的物流基礎設施和高效的物流服務的支持,這對物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提出到2010年底投資4萬億元,實施10大工程,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都會轉化為新的物流需求。我們要認真分析內需市場的特點,深入了解客戶需求,有針對性地開發物流服務項目,積極引導內需市場的成熟。隨著我國產業轉移進入新階段,廣大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物流企業要抓住有利時機,通過自建或并購等手段,實現低成本戰略擴張。
二是與制造業聯動發展。世界制造業已經進入供應鏈管理時代,少品種、大批量生產模式已經讓位多品種、小批量的精益生產模式。中國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和產業布局,作為世界制造業中心的角色正在不斷強化。部分領先制造企業順應市場趨勢,開始有選擇地推進供應鏈管理,推動集約式生產方式的發展。企業加快引入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的理念和技術,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的庫存,加速企業的現金周期,提高資金利潤率。這對物流企業來說,是一個發展的好機會。關鍵是物流企業要具備滿足制造企業物流需求的技術和能力,形成制造與物流企業聯動發展的格局。物流企業要做好準備,苦練內功,掌握供應鏈管理技術的應用,深入挖掘客戶潛在需求,從銷售物流向生產物流、采購物流延伸服務,全面介入制造企業的供應鏈管理。
三是借機提升物流服務的能力和水平。需求的減弱加劇了物流市場的競爭,為行業的優勝劣汰、資源重組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一些有實力、運作規范、勇于創新的物流企業將在這一輪競爭中被優選出來,獲得快速發展。這次我們在深圳看到,當地大部分物流企業的業務都出現下滑,但有一家供應鏈企業卻實現了300%的增長速度,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800多萬元。這家企業除了具備較強的實力外,在服務創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物流企業要增強服務創新能力,把創新內化到企業文化中,加強模式創新、業務創新、技術創新,以滿足客戶需求位出發點,不斷提升物流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對于規模大、實力強、創新能力強的企業,這次危機也可能是一個加快兼并擴張、做大做強的大好機遇。對于中小物流企業,可以發揮船小好掉頭的優勢,做精做細特色領域,或者依托網絡平臺,通過資源整合的方式,優勢互補,“抱團取暖”。
在此危機時刻,黨和政府十分關心流通和物流工作。最近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主持召開內貿工作座談會,就當前金融危機對流通工作的影響及對策,聽取有關省市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的意見和建議。我代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向國務院領導同志反映了我們遇到的困難,并提出以下九條建議:第一,支持全國性、區域性物流園區建設;第二,支持城市公共配送體系建設;第三,支持中西部及東北地區城鄉物流體系建設;第四,支持生產資料現貨交易市場提升改造;第五,支持廢舊物資回收再生利用體系建設;第六,對國二升為國三標準的物流車輛給予更新改造補貼;第七,減輕物流企業稅費負擔;第八,幫助生產資料流通和物流企業解決融資問題;第九,建立平時和應急相結合的重要物資國家儲備制度。相信政府會采取有效措施,為物流企業發展和克服困難創造條件。
最后,我想援引溫家寶總理前不久做重要講話時說過的一句話,他說:“在經濟困難面前,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這句話告訴我們,面對這次危機,除了國家在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外,更需要我們物流企業有充分的信心和勇氣去迎接挑戰。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學會,始終和行業企業站在一起,鼓舞士氣,爭取政策,調查研究,搞好服務。抱團抵御寒冬,攜手迎接春天。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