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過冬的16件小棉襖
2008-12-21 13:2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小企業的冬天來了。
面對出口受阻、增速下滑、成本加大,許多中小企業,尤其是紡織、服裝、制鞋等企業不知所措。一些企業倒閉、停產的消息不斷刺激著企業領導人的神經。然而,比冬天來臨更可怕的是,企業面對冬天時的悲觀心態與無所作為。即使后天就會迎來春天的陽光,無所作為的企業依然會死在明天晚上。
在冬天來臨的時候,筆者總結了企業過冬的16條要訣,但愿能為企業增加哪怕一件小棉襖。
1、要深刻認識,任何市場都會有冬天,任何行業都會有冬天。冬天不是意外,而是常態。沒有金融危機,也會有其它危機。企業都是在冬天中接受洗禮并逐漸長大。在紡織服裝企業面臨冬天之前,中國的家電、啤酒、互聯網等行業早就遭遇了冬天的洗禮,這也是這些行業今天比紡織服裝行業抗風險能力更強的原因。
2、自救是最好的選擇,“等”、“靠”不能解決問題。近期國家政策頻繁調整,但對于紡織服裝企業來說利好有限,企業能否安然度過寒冬,更大程度上要靠“自救”。缺乏自救意識一味等待外力,即使外力到來,眾多沒做好準備的企業依然抓不住機會。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企業。
3、規模較小的企業宜果斷地立刻降低產能,儲備現金以應付資金鏈的隨時斷裂。良性的現金流就是過冬最好的棉襖。
4、絕不向下游經銷商、分銷商賒賬供貨,盡一切可能收回欠款,呆賬、死帳不能超出總收入的1%。否則一旦經銷商出現資金短缺,拒付或延付貨款,受傷的就是企業自己。
5、絕不拖欠工人工資和廠房租金等,一個月好拖,如果連續幾個月,費用過多,帳戶資金不足以支付這些費用,企業馬上就會面臨滅頂之災,毫無挽回余地。一些出逃的企業主,就是因為這“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6、絕不拖欠上游原材料供應商的貨款,至少冬季是這樣。拖欠就會導致貨物產出難,供應鏈馬上出問題。如果一夜之間,原材料再上漲,企業付出的成本可能就要高。
7、縮小產品線,只求利不求量。對于只跑量不掙錢的產品甚至微利產品要果斷減產,提煉暢銷產品,滿足客戶與消費者的需求。
8、壯士斷臂,砍掉雞肋業務。對企業非主營業務、配套業務能砍就砍。如物流業務,在以前訂單充足的情況下,自已做物流也許有靈活快捷的優勢,在過冬時節,不如業務外包使用第三方物流。
9、業務重心轉移。許多企業出口受阻是因為對歐美市場的依賴性過大。然而“西方不亮東方亮”,東南亞市場、非洲市場、中東市場,對紡織服裝的需求并沒有大的波動,關鍵看企業有沒有寬闊的視野與緊急行動的效率。培育一個新市場并不容易,但總是不行動就永遠沒有新出路。
10、挖掘身邊的金礦。國內強大的市場需求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金礦,對于有能力的外貿加工企業,可以將發展策略轉移至國內。通過對自主品牌的塑造、下游消費終端的布局,以國際化市場運作模式經營國際品牌的代理內銷等形式,構建新的業務模式。
11、挺進西部。西部地區的成本、勞動力、能源資源、產業政策等都相對東南沿海有著很大的優勢,西部市場需求本身也是很大的發展空間。近幾年不少企業已經在西部安營扎寨,在冬天來臨的時候,這些企業已經品嘗到了“狡兔三窟”的甜頭。
12、橫向縱向聯合,借助外力發展。通過合資、合作、聯營等方式與其他服裝紡織企業聯手,迅速壯大自身實力。橫向聯合就是服裝紡織企業同與自身規模大致相當、產品相似的其他服裝紡織企業聯合,與對方在管理、技術、品牌或銷售網絡方面優勢互補。縱向聯合則是服裝紡織企業與上游或下游企業聯合,形成產業縱深鏈,以求最大限度的獲取成本優勢,減小企業市場風險,如毛紡成衣制造企業,可以與上游毛紡面料制造企業聯合。
13、團結就是力量,團結起來才能爭取主動。協會等可以以調控等手段協調企業間的信息、資金、聯合等問題,并防止出現價格戰、擴充產能拼死一搏的內耗式惡性競爭。
14、尋求網絡的新機會。目前許多企業轉向了電子商務,這也是企業能夠快速找到的增長點之一。擴大內銷市場、尋找國內OEM訂單,互聯網也可解燃眉之急。
15、多幾條融資渠道。央行正在釋放信貸政策調整的信號,但對于紡織服裝企業來說,由于收益不穩定,誠信度低,抗風險能力差,缺乏合格抵押擔保品,很難立刻分享信貨的蛋糕。通過企業間聯合,或行業協會組織,采取聯合擔保式的“抱團融資”,是解決資金問題的很好手段。
16、最后一項,冬季“健身運動”練內功。即使以上方法你都不用,在冬天企業也不能消極“冬眠”,利用不得已的停頓時期練好內功,解決自身的致命短板。如品牌的塑造、新技術的創新、核心團隊的培訓、新的商業模式的規劃等,把冬天當成企業蓄勢待發的機會。一旦形勢轉暖,你立刻比別人早一步起跑。
自行車不會歪倒的要訣就是不停止行動。沒有行動力,再多的要訣毫無作用;有行動力,一條要訣就足夠了。
文/李 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