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發展與政策論文

河北省現代物流業規劃

2008-12-21 13:0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現代物流是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一種新的組織方式和管理技術,是經濟、社會和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核心是突出系統整合的理念,利用先進信息技術和供應鏈管理技術,對分散的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進行資源整合和一體化運作,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優化服務的目的。現代物流業作為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信息業等新興復合型產業,已成為繼降低資源消耗和提高生產效率之后的第三利潤源泉,成為合理配置資源、優化經濟結構、增強競爭能力的基礎性支撐產業和拉動經濟增長的先導性產業。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國民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推進現代物流業加快發展,特制定本規劃。規劃期為2006—2010年。 
  一、發展基礎
  (一)發展環境。
  1.經濟全球化和科技創新促進現代物流業加快發展。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迅猛發展,促進了經濟資源的全球性流動,為標準化物流服務創造了巨大市場需求。互聯網和電子商務技術廣泛應用,供應鏈管理技術迅速普及,物流基礎設施和物流裝備進一步完善,為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帶來良機。適應消費多樣化、流通高效化的發展趨勢,物流服務加速向優質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現代物流業在促進工商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成長壯大,社會化、專業化進程加快。
  2.競爭環境變化推動國內物流業迅速崛起。隨著加入WTO后分銷服務和物流市場的逐步開放,國外大型物流企業開始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促使國內企業加快引進先進技術和理念,整合有效資源,積極應對挑戰。國內各省市十分重視現代物流業的發展,紛紛將其作為獲取第三利潤、增強區域競爭力、搶占競爭制高點的重要手段,制定發展規劃,出臺相應政策,現代物流業正在逐步成為新的投資熱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3.經濟發展的新階段新要求促使現代物流業成為主導產業。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和戰略機遇期,為進一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越來越多的工商企業開始通過分離物流服務等形式來增強核心競爭力。作為服務性產業,現代物流業既為其他產業發展提供支撐,又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我省較為雄厚的經濟基礎、日趨活躍的消費需求,尤其是鋼鐵、醫藥、石油化工、裝備制造、建材建筑、食品、紡織服裝等產業的快速發展,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地位的逐步鞏固,為現代物流業壯大成為我省的主導產業創造了條件。同時,獨特的區位條件便于我省現代物流業在立足內需的基礎上加速與京津巨大的消費市場和物流需求實現有效對接。
  (二)基礎條件。
  1.日益增強的經濟實力為現代物流業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十五”以來,我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2%,綜合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2005年,我省經濟總量達到10116.6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48萬元,全部財政收入突破1000億元,標志著全省經濟建設實現了一個大的跨越,不僅為“十五”計劃劃上了圓滿句號,也為“十一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與物流相關的運輸、倉儲、配送、信息和批發零售等各個行業快速增長,物流產業呈現加快發展態勢,2005年全省現代物流業增加值達到770億元,完成貨運總量9.15億噸,貨物周轉量4939.6億噸公里,物流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日益顯現,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不斷提高。
  2.較為完備的基礎設施為現代物流業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交通運輸設施是物流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多年建設,我省鐵路、公路、水運、航空貨場和貨運樞紐等設施有了較大改善,鐵路、公路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分別居全國第二位、第三位和第五位,鐵路密度和貨物周轉量居全國之首,擁有各種生產性泊位69個,港口年吞吐能力達到2.88億噸,石油、天然氣管道延展長度超過2000公里,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國有鐵路和公路主干線為骨干,兼有地方鐵路、水運、管道和航空運輸方式,與京津交通全面對接的,具有一定規模的現代化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十一五”期間,我省將以建立智能型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目標,協調發展公路、鐵路、港口、航空,建設綜合運輸大通道和綜合交通樞紐,構建綜合運輸管理體系,全面提升交通運輸能力和效率。到2010年,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84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達到4500公里,為我省物流產業發展提供堅實保證。
  3.信息網絡的應用普及為現代物流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隨著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全省公用通信網的通信能力和技術水平明顯提高,基礎地理、市場信息、科技信息、政務信息和公共信息等五大基礎數據庫基本建成,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數字化信息資源體系,為現代物流業發展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支持和技術保障。“河北電子商務網”、“河北物流網”等一些專用物流信息網絡建成開通。到2005年底,全省程控電話機總容量達到4300萬門,電話普及率達到52.8%,互聯網用戶達到311萬戶。物流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推動了物流業的現代化進程。
  4.蓬勃發展的物流企業培育了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市場主體。
  各類物流企業快速成長,物流服務市場逐步形成。到2005年底,全省入統物流企業1478個,其中運輸和配送企業1088個,倉儲企業390個。通過改組改造傳統國有運輸、倉儲企業,發展民營物流企業,引進國外物流企業,以及實現生產流通企業物流社會化等途徑,發展了一批專業化物流企業。一些大型工業企業開始重視現代物流技術的應用,以訂單為中心,改造現有業務流程,在生產組織、原材料采購、產品銷售、配送和運輸等方面實現一體化運作,努力降低庫存,減少資金占用。商業企業加快改組改造,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統一配送和電子商務。物流的服務功能有所增強,物流技術裝備加快更新換代,物流技術條件有了很大改善。
  5.進一步擴大開放為現代物流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隨著加入WTO后過渡期結束和內地與港澳實施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CEPA),以現代物流業等為重點的服務業將成為未來外商投資的新熱點。隨著環渤海地區崛起、京津冀都市圈形成尤其是曹妃甸戰略增長極的培育,冀津簽署“快速轉關備忘錄”,兩地實現“大通關”。黃驊港口岸正式開放,曹妃甸港區臨時開放,石家莊內陸港、邯鄲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中轉站實現與天津港口岸直通式監管,我省現代物流業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和顯著的比較優勢。
  (三)制約因素和存在問題。
  總的看,我省現代物流業尚處于起步階段,總體發展水平還比較低。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是:
  1.發展現代物流的觀念滯后。
  現代物流理念尚未普及,對現代物流的概念、地位及作用認識不夠,仍存在“重生產,輕流通”思想。一些作為需求方的制造和商貿企業,受“大而全”、“小而全”和“肥水不外流”思想束縛,認識不到現代物流和供應鏈管理對降低流通成本、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作用,致使大量潛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轉化為有效的市場需求。作為供給方的物流企業“小、散、差、弱”問題嚴重,經營模式、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難以滿足社會化物流的需要。許多生產企業仍比較關注產品開發、市場營銷和價格策略,很少關注物流方式的合理性和調整物流組織方式對企業發展的影響。
  2.體制和機制制約。
  物流的組織和布局不盡合理,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極大地影響了物流資源的有效整合和一體化運作,阻礙著物流產業的社會化進程,導致物流產業的集約化經營優勢難以發揮,規模效益難以實現。物流發展缺乏統一協調的產業政策體系支持,很多政策措施尚未落到實處。一些地方不尊重市場機制的作用,忽視物流市場的培育,忽視現有物流資源的整合,甚至出現了不顧實際需求盲目發展的傾向。
  3.有效物流需求不足。
  許多企業不重視供應鏈管理,物流活動主要依靠企業內部的自我服務來完成,自營物流方式基本為倉庫加車隊,物流效率處于低水平、高消耗狀態,限制和延緩了對高效率的專業化、社會化物流的需求。物流的專業化、規模化、社會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發展滯后。由于信息不對稱、不通暢,物流的有效供給和有效需求對接困難。
  4.物流業的組織化和規模化程度低。
  我省雖然各種運輸方式比較齊全,但總量不足,相互之間的配套性、兼容性較差,系統功能不強,綜合性貨運樞紐發展緩慢,多式聯運網絡尚未形成。多數物流企業對信息的收集、整理、開發、使用等尚處于手工操作階段,自動識別、條形碼技術、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剛剛起步。專業化物流服務的比重還比較低,物流服務企業規模偏小,多數仍停留在貨物代理、倉儲、庫存管理、搬運和干線運輸等方面,效率低,速度慢,損耗大,采購及銷售成本居高不下。
  二、總體思路與發展目標
  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高國民經濟的質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徑,也是廣大工商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一)發展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信息化和標準化技術為支撐,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為核心,依托綜合立體交通網絡,發揮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為主和多元投入并舉,整合現有資源,加快體制創新,推進專業化、社會化、國際化進程,重點培育五大物流樞紐城市、十大物流園區,建設三十大專業物流(配送)項目,逐步形成“立足內需、融合京津、面向全國、聯通國際”的現代物流體系,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二)發展原則。
  1.整合現有存量,積極擴大增量。
  在積極整合和利用現有物流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基礎上,按照“一線兩廂”區域發展布局,圍繞重大交通樞紐、經濟中心城市、商品集散地和重要生產基地規劃新建一批大型物流基礎設施和物流園區,促進產業集聚。
  2.市場配置資源,政府營造環境。
  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充分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從滿足物流需求的實際出發,注重投資的經濟效益。發揮政府鼓勵、引導和支持作用,加強組織協調,加大扶持力度,為現代物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打破部門和地區分割,統一技術標準,促進物流的市場化和資源利用的社會化。
  3.加強統籌規劃,突出發展重點。
  本著“統籌規劃、適當超前、分期實施”的方針,做好地區之間、部門之間和項目類別之間的協調和銜接,做到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相銜接,防止盲目攀比和不合理的重復建設。在統籌兼顧的基礎上,重點扶持有重大帶動作用的項目,培育精品,樹立品牌。
  4.服務主導產業,主動融合京津。
  現代物流業要為鋼鐵、醫藥、石油化工、裝備制造、建材建筑、食品、紡織、信息技術、旅游等其他主導產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促進其加速壯大,共同成為經濟發展的戰略支撐和區域產業格局的主骨架,推動區域特色經濟加快發展。充分發揮區位優勢,面向京津巨大的物流需求和最直接的消費市場,發揮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努力實現互補共贏。
  (三)發展目標。
  到2010年,全省基本建成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現代物流體系,現代物流業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其專業化、社會化、國際化水平大幅提高,全省現代物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左右,全社會物流成本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降到17%左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基本建成功能完善、便捷高效、與國際接軌的現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形成5個以上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物流品牌,基本建成十大物流園區和三十大專業物流(配送)項目,現代物流業成為全省有競爭力的主導產業之一。
  三、產業發展重點及布局
  著力構建“物流樞紐城市—物流園區—專業物流(配送)項目”等多層次、廣覆蓋的現代物流布局體系,重點建設五大物流樞紐城市、十大物流園區和三十大專業物流(配送)項目。其中,物流樞紐城市是指在物流覆蓋區域內有突出經濟地位和綜合優勢、物流交換量大、物流企業集中的中心城市,它是物流活動高度密集的區域,也是物流發展的重要節點。物流園區是指有多家物流企業和相關單位在空間上集中布局的場所,具有多功能、高層次、強集散、廣輻射等特點,在全省有突出地位的社會化物流節點。專業物流(配送)項目是指依托交通樞紐、生產基地、產業集群和大型商品集散地等進行建設布局,在某專業領域內具有一定綜合服務功能的物流企業或物流項目。
  (一)五大物流樞紐城市。
  依據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經濟發展水平和基礎設施等條件,以港口帶動、產業推動、消費拉動、交通樞紐聯動等模式,重點建設石家莊、唐山、廊坊、邯鄲、張家口等五個區位優勢明顯、基礎設施完善、物流規模較大、市場發育良好的物流樞紐城市,努力建成全國二級、三級物流節點城市。
  1.石家莊物流樞紐。
  石家莊市為全省政治科教文化中心,全省重點建設的首善之區,中心城市人口規模207.6萬人,2010年將達250萬人;是全國二級鐵路樞紐和京津冀三大鐵路編組站之一,鐵路貨運量居全國第三位,公路客貨運量居華北第三位,是全國25個公路主樞紐城市之一;城市工業以醫藥、紡織、食品主導型加工制造業為主,是輻射華北南部、影響中國北方的商貿中心,商品市場成交額居全國前十位。
  依托石家莊市交通便利、人才集中、產業發達等比較優勢,發揮其商貿經濟發達,各類商品市場數量多、規模大、輻射面廣的作用,圍繞裝備制造、生物技術和醫藥、電子信息和通信裝備、紡織服裝、精細化工、現代商貿等物流需求易于釋放的產業,以培育第三方物流為重點,以基礎設施、信息網絡和優惠政策為支撐,加快建設國際物流園區和商業物流、醫藥物流、農產品物流、中儲物流、航空物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物流等六大物流中心,增強現代物流業輻射能力,擴大現代物流業發展規模,構筑起適應跨國公司全球經營戰略需求的國際物流體系和多樣化服務的市域配送體系,增強對國內外市場的輻射功能。
  功能定位:華北重要商埠和陸路交通樞紐,努力建成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物流中心和全國二級物流節點城市。
  2.唐山物流樞紐。
  唐山市是鋼鐵、建材、能源、化工和機械主導型重化工業城市,建成區人口規模138萬人,2010年將達185萬人。曹妃甸深水大港的建設,標志唐山市即將成為中國北方地區國際性能源原材料運輸樞紐港,承擔起能源原材料海路運輸的主通道和戰略物資中轉物流中心的職能。
  發揮唐山市冶金、化工、建材、煤炭、陶瓷、裝備制造等產業的比較優勢,依托曹妃甸港區和京唐港區港口經濟和臨港產業,整合現有運輸資源,優化運輸企業結構,完善面向企業生產需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倉儲、運輸、配送等服務功能,發展外向型物流產業,建成我省物流資源由內陸發展型向陸港結合的外向型轉變的重要通道;依托唐山作為東北與京津市場中轉站的區位優勢,完善配送、加工、包裝、展示等服務功能;以能源原材料為主,積極參與全國及國際物流分工,建成我國北方最大的礦石、原油、建材和能源物流區,影響和帶動腹地戰略物資流通的中轉配送中心。
  功能定位:以進口礦石、進口原油、鋼鐵、建材、煤炭、液化天然氣(LNG)等大宗商品為主要品種的國際性能源原材料集疏樞紐港,國家商業性能源儲備和調配中心,努力建成區域性物流中心和全國二級物流節點城市。
  3.廊坊物流樞紐。
  廊坊市是依托京津兩特大城市發展起來的中等衛星城市,在承接京津兩市城鎮功能疏散和產業轉移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建成區人口35.7萬人,2010年將達80萬人。
  發揮毗鄰京津、交通便利的區位優勢和成本競爭優勢,依托現代商貿、城郊型農業、旅游業、補充配套型服務業,大力發展以京津為主要目標市場、與京津國際化物流體系相互補充的現代物流業,形成進出京津市場貨物的中轉樞紐,除滿足自身發展所需要的倉儲、配送等物流服務外,進一步完善京津往來貨物的集散、進出口貨物分流等功能。
  功能定位:面向京津、連接國內外、國際物流資源進出京津市場的重要物流節點,努力建成地區性物流中心和全國三級物流節點城市。
  4.邯鄲物流樞紐。
  邯鄲市為連接晉冀魯豫的歷史文化名城,全國著名的鋼鐵、紡織基地,主城區人口87萬人,2010年將達到110萬人。
  發揮區位、交通網絡和產業優勢,依托冶金、紡織、能源、建材、農產品、食品加工和現代商貿等產業基礎,建成北方重要的工業品物流中心,使之成為晉冀魯豫四省貨物集散樞紐,為永年標準件生產基地、邯鄲紡織品基地、館陶金鳳禽蛋基地及周邊省市貨物中轉提供倉儲、運輸、配送、加工等全程物流服務。
  功能定位:立足晉冀魯豫、輻射全國的綜合物流樞紐城市,建成地區性物流中心和全國三級物流節點城市。
  5.張家口物流樞紐。
  張家口市地處京冀晉蒙四省市交界,我省區域中心城市,主城區人口規模86萬人,2010年將達100萬人。
  依托地處京冀晉蒙交界的區位優勢,挖掘中俄、中蒙貿易的重要通道和物資集散的潛力,借助于“黃金島”區域綜合開發,圍繞裝備制造、特色農業、食品加工、能源原材料以及旅游業,發揮連接東部經濟帶與中西部資源主產區重要紐帶的作用,大力發展面向京津冀晉蒙、暢通國際貿易的現代物流業。
  功能定位:連接三北、面向蒙俄市場的重要物流節點。
  (二)十大物流園區。
  根據物流市場的實際需求,本著整合存量資源、拓展增量資源、發揮比較優勢、防止重復建設和避免盲目發展的原則,重點建設十個以倉儲、運輸、配送為主的現代化、開放式和多功能的綜合物流園區和物流網絡。
  1.全省郵政物流園區。
  依托郵政現有的實物運遞網、信息網和金融網三網合一的獨特優勢、物質基礎和技術條件,以倉儲管理、物流運輸、區域配送等功能性物流服務為基礎,以一體化物流服務、供應鏈管理、物流解決方案設計及各種增值服務為重點,整合各種資源,開發新的服務產品,打造我省現代物流業品牌。依托交通樞紐、生產基地、商貿市場規劃,建設一批規模合理、定位準確的區域性物流節點,形成多點分布、連鎖經營的大型綜合性第三方物流網絡和虛擬物流園區。發揮郵政行業的特點和優勢,加快與其他物流園區和物流(配送)項目的銜接與融合,為其提供精益物流服務。
  2.全省交通物流園區。
  依托覆蓋全省的公路交通運輸網絡優勢,系統整合全省交通系統的各種物流資源,重點建設石家莊和滄州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站、唐山港物流、秦皇島物流、邯鄲物流、承德物流、白溝物流、邢臺物流、廊坊物流、張家口物流、衡水貨運站和保定貨運站等一批物流節點項目,提高信息化水平,爭取培育成為在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物流品牌,形成多點分布、連鎖化經營的大型綜合性第三方物流網絡和虛擬物流園區。
  3.石家莊國際物流園區。
  依托石家莊市醫藥、紡織服裝、電子、商貿等優勢產業,建成集報關、報驗、訂艙、集疏港、訂貨、儲運、包裝、配送、信息等多功能的多式聯運國際物流服務體系,發揮石家莊內陸港的直通口岸功能,形成國際采購中心、分銷中心、集裝箱集散中心。以石家莊內陸港口岸為依托,重點培育石家莊四誠物流、石家莊四藥物流等一批大型物流企業,努力形成現代化、綜合性、多功能的大型綜合物流園區。
  4.石家莊航空物流園區。
  依托石家莊機場交通便利和貨運量快速發展的優勢,抓住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分流京津航空貨運的機遇,進一步提升石家莊市“華北重要商埠”的集散作用,積極發揮首都機場備用機場職能,完善物流基礎設施,提高物流效率,提供運輸、倉儲、配載、包裝、分揀、配送、報關、訂艙、保險等多種形式的航空物流服務,努力建成“大通關”式的現代化物流園區和國際航空貨運樞紐之一。
  5.唐山港能源原材料物流園區。
  依托曹妃甸港區和京唐港區進一步開放開發,建設我國北方地區重要的大宗商品進出口集散樞紐。在京唐港區重點建設鋼鐵物流、配煤物流和倉儲物流等項目。依托曹妃甸港區將形成的年儲運鐵礦石3000萬噸、原油2500萬噸、煤炭超億噸的物流能力,建設一批大型第三方物流項目。加快發展集裝箱運輸,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提高集疏港能力和效率。
  6.唐山綜合物流園區。
  發揮唐山發達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優勢,依托鋼材、水泥、陶瓷和機械電子等優勢行業,整合現有貨運站場和交易市場,重點開展貨物集散及交易、貨運配載、儲運與配送、流通加工與增值、集裝箱裝卸和信息服務等業務,形成集物流、商流、信息流于一體的大型現代化綜合貨物集散樞紐和綜合物流園區。
  7.廊坊開發區綜合物流園區。
  依托環京津一線和“京津冀都市圈”核心區等優勢,面向京津和當地的物流服務需求,在廊坊開發區建設集倉儲、運輸、配送、流通加工、包裝、信息處理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物流園區。發揮廣宇物流、綠龍配送等物流企業的帶動作用,引導倉儲、運輸和貨代等各種物流要素向物流園區集中,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入園開展物流配送業務,促進廊坊成為京津冀地區性物流中心。
  8.黃驊港國際物流園區。
  以朔黃鐵路復線和雜貨碼頭建設為契機,發揮黃驊港致遠國際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和河北省物產集團等物流企業的積極性,依托黃驊港集疏功能,以煤炭、雜貨、礦石、液體化工、鋼材等為主要品種,完善園區的各種物流功能,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務,為黃驊港將形成年儲運礦石3000萬噸、鋼材500萬噸和液體化學品90萬噸以上能力提供物流支撐,建設綜合性國際物流園區,形成港口貨物集疏中心,服務于朔黃鐵路沿線和廣大腹地。
  9.邯鄲綜合物流園區。
  以邯鄲國際集裝箱中轉站為基礎,建設邯鄲國際物流、邯鄲鋼鐵物流、高新區工業物流和成安農產品物流等四大物流節點,提供進出口貨物報關、報驗、倉儲、配送、集裝箱堆存、信息等專業物流服務,建成管理規范化、運作標準化的大型綜合物流園區。
  10.秦皇島綜合物流園區。
  依托連接華北與東北大通道的區位優勢,服務于環渤海地區經濟開放開發和老工業基地振興,依托秦皇島北方綜合物流中心和秦皇島運通物流中心等項目,建設儲運、市場交易、信息服務等多功能的綜合物流園區。
  (三)三十大專業物流(配送)項目。
  1.生產性專業物流(配送)項目。
  立足于全省經濟發展的戰略支撐和區域產業格局的主骨架,圍繞大產業、大園區、大基地和大項目,重點建設15個為制造業提供配套服務的大型生產性物流項目。
  (1)唐山曹妃甸能源原材料物流項目。
  依托曹妃甸示范區地理區位、深水大港、資源組合和產業后發等優勢,以鐵礦石、原油、液化天然氣、煤炭等為主要品種,落實建設條件和項目業主,建設一批能夠滿足年儲運鐵礦石3000萬噸、原油2500萬噸、煤炭超億噸物流需求的現代化物流項目。
  (2)唐山港鋼鐵物流項目。
  依托鋼鐵產業集群和世界級重化工業基地建設,建設以鋼鐵原輔材料和產成品為主要品種的現代化倉儲配送項目。發揮中鋼集團、唐山百工和省鐵礦產品市場等業主的積極性,加快項目建設。
  (3)石家莊內陸港物流項目。
  以醫藥和紡織服裝等支柱產業為服務重點,建設標準的集裝箱中轉站、保稅監管庫,開展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貨物存儲、運輸、貨物代理等物流業務,發揮內陸口岸功能,構建“大通關”模式,力爭集裝箱年吞吐量達到21萬標箱,內貿貨物年吞吐量145萬噸。項目總投資1.3億元,總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
  (4)河北中儲物流項目。
  發揮中儲股份上市公司作用,利用河北中儲物流網絡優勢,大力發展倉儲、連鎖配送、國際貨代、市場、倉單質押、期貨交易交割庫等現代物流業務,建設現代化物流基地。項目總投資2億元。
  (5)黃驊港液體化學品物流項目。
  依托滄化集團產業優勢,增強為69萬噸PVC總產能的配套服務能力,圍繞液體化學品碼頭和液體化學品罐區建設,主要建設1座2萬噸級液體化工泊位,1個2萬立方米低溫乙烯罐,2個1萬立方米EDC罐,2條36公里的長輸管線。項目由滄化集團與神華集團合作建設,總投資3.8億元。
  (6)邯鄲鋼鐵物流項目。
  以滿足邯鋼集團釋放的第三方物流需求為重點,建設以鋼鐵原輔材料和產成品倉儲、裝卸、運輸、配送、產品展銷和信息處理等為主的大型第三方物流項目,形成多功能、綜合性、強輻射的鋼鐵交易市場。項目總投資1.2億元。
  (7)石家莊四藥自動化物流項目。
  依托石家莊四藥藥品物流需求,開展制藥原輔材料采購、分撥、配送和醫藥成品智能化儲存、出庫等物流業務。在滿足自身物流需求的基礎上,逐步開拓第三方物流業務,為石家莊“藥都”建設做出貢獻。項目總投資6000萬元,總建筑面積0.8萬平方米。
  (8)保定長城汽車物流項目。
  該項目位于長城汽車工業園,為長城系列汽車提供原輔材料和產成品倉儲、商品車零公里運送等專業物流服務,形成長城系列產品的原材料和產成品集散地。
  (9)邢臺好望角國際物流項目。
  以邢臺開發區的各類企業為服務對象,以鋼鐵、標準件、板材等為主要物流品種,建設具有倉儲、配送、專線快運、車輛調度、安全監控等功能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業。項目總投資1.3億元,總建筑面積11.7萬平方米。
  (10)衡水祥運工貿物流項目。
  依托衡水橡膠、焊管、玻璃鋼、絲網和皮毛等五大全國知名生產基地的產業優勢,完善貨物集疏、配送、倉儲、貨代等物流功能,努力成為以衡水市區為中心,輔射周邊地區的倉儲、配送和進出口貿易集散中心。項目總投資9000萬元,總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
  (11)肅寧大宗生產資料物流項目。
  依托京九和神黃鐵路交匯的交通優勢,著眼于產業遷移、交通發展和新的增長極的培育,大力發展以煤炭、鋼鐵等大宗生產資料為主要品種的大型綜合性物流基地。
  (12)承德四海物流配送項目。
  依托與中儲公司的業務聯盟,為當地鋼鐵、食品、紡織、制藥及商貿流通業提供專業化物流服務。建立貨物進出口代理、運輸、包裝、配貨、裝卸、加工、搬運、管理一體化網絡。項目總投資1.98億元,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
  (13)張家口黃金島物流項目。
  在宣大、京張和丹拉等高速公路之間546平方公里的經濟開發區域內,發揮張家口物流中心的帶動作用,建設大型現代物流項目,為張家口市和黃金島區域開發提供生產性物流服務。
  (14)保定農業生產資料物流配送項目。
  為周邊地區提供化肥、農藥、農地膜、農藥械、農機具等農業生產資料的物流配送服務,項目總投資8000萬元,總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
  (15)永清里瀾城物流項目。
  依托保霸鐵路和106國道交匯等交通優勢,建設服務于當地鋼木家具、板材制造和摩托車配件等產業的大型生產性物流中心項目。項目總投資1.02億元,總建筑面積40萬平方米。
  2.生活性專業物流(配送)項目。
  著眼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質量,促進便民利民,圍繞商貿中心、交通樞紐、區域特色經濟,重點建設15個為生活服務的大型生活性物流項目。
  (1)石家莊商業物流項目。
  適應石家莊建設“華北重要商埠”的需要,依托新華集貿中心、南三條小商品市場和北方商業物流中心等物流載體,新建或改擴建一批物流設施,進一步擴大倉儲、運輸、包裝、流通加工和配送等物流規模,實現倉儲現代化、多式聯運便利化、商品批發展示多樣化。
  (2)石家莊國大醫藥物流園項目。
  適應石家莊建設“藥都”和便民利民的需求,建設電子商務交易、經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認證的醫藥倉庫、配送中心、保健商品城、中藥檢測、藥品分裝等醫藥配送設施,完善醫藥流通服務網絡,為醫藥生產企業和經銷企業提供專業物流服務。項目總投資6億元,規劃占地1000畝。
  (3)河北保龍倉物流配送擴建項目。
  依托河北保龍倉集團現代流通領域排頭兵優勢,擴大流通業態延伸范圍,促進零售業向物流配送行業滲透,經營業態由單一功能向倉儲超市、精品超市及倉售一體超市等多種功能相融合轉變,加快保龍倉品牌向省外擴張步伐,推進金談固東方廣場項目建設。
  (4)河北好日子商業連鎖網絡項目。
  發揮好日子超市股份公司在“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中的龍頭帶動作用,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建設立足河北、覆蓋周邊省市城鄉的連鎖配送網絡,以經營快速消費品和餐桌食品為主,滿足城鄉家庭消費便利需求,建設1萬個農家店和社區便利店,20個物流配送中心,實現年銷售收入160億元。探索建立以“連鎖超市實體網絡”和“電子商務虛擬網絡”相結合,以鄉村商業連鎖網絡為基礎,為農民提供生產、技術、信息服務等產供銷一體化的網絡服務平臺。
  (5)唐山冀東物貿汽車物流項目。
  依托冀東物貿企業集團銷售網絡和全國500強之一的優勢,建設汽車展示、售后維修、配送中心、電子商務等基礎設施,在現有直營專賣店39家、連鎖店和特許加盟店800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汽車服務網絡,為集團連鎖店和汽車生產企業提供專業物流服務。項目總投資3.5億元,規劃占地580畝。
  (6)保定白溝物流項目。
  整合白溝現有箱包、服裝、針織品和五金等十大專業市場的物流需求,進一步完善倉儲、運輸、包裝、流通加工、配送等服務功能,建設綜合物流項目,促進白溝鎮建設成為“中國北方第一大購物天堂”。項目總投資5億元,規劃占地800畝。
  (7)唐山北方物流中心項目。
  依托唐山商貿流通業發達、有效需求強勁的優勢,以家電、食品、陶瓷、煙草、機電設備等為主要物流品種,開展商貿物流為主的第三方物流。項目總投資2.6億元,總建筑面積22.6萬平方米。
  (8)秦皇島金海糧油物流項目。
  為促進我國北方地區糧油深加工和出口貿易,加快我國非轉基因農產品出口,依托秦皇島金海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建設年吞吐500萬噸的物流項目。
  (9)邢臺華龍食品物流項目。
  以方便食品產銷為依托,建成包括倉儲、運輸、包裝、配送、信息處理等功能齊全的現代化物流中心,促進華龍日清、中旺集團等食品加工業的發展壯大。
  (10)三河匯福糧油物流項目。
  面向京津和全國食品油消費市場需求,依托三河匯福糧油集團,建設年吞吐600萬噸的大型糧油物流中心,擴大農產品的儲運能力。項目總投資9880萬元,規劃占地230畝。
  (11)邯鄲鼎嘉新型建材物流項目。
  適應邯鄲建成河北南廂區域商貿中心的需要,建設集倉儲、裝卸、現貨交易、貨運代理、配送、加工、信息服務于一體的現代商貿中心。項目總投資1.65億元,總建筑面積7.6萬平方米。
  (12)邯鄲大地長青農產品物流配送項目。
  依托產業優勢,建設農產品展示、交易及加工配送、信息、檢驗檢測、倉儲、周轉貨場等基礎設施,擴大當地農產品輸出能力,形成南北農產品集散基地。項目總投資1.1億元,總建筑面積6.1萬平方米。
  (13)廊坊綠龍無公害果菜配送項目。
  依托廊坊無公害蔬菜基地,充分利用廊坊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建成面向京津市場特別是首都高校,以經營凈菜、配菜、套菜、禮品菜等為主,集蔬菜加工、檢測、包裝、配送、銷售為一體的果菜配送中心。項目總投資6600萬元,總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
  (14)承德怡達農副產品配送項目。
  依托承德綠色農副產品生產基地,重點面向承德本地、京津和海外市場,發揮承德農產品無公害的特色優勢,整合承德怡達集團遍布全國的200多家經銷網點,加快農副產品倉儲配送中心建設。項目總投資1.1億元,總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
  (15)張家口綠色食品物流項目。
  發揮張北錯季蔬菜城、中德合作食品安全鏈等項目的積極性,利用當地獨特的自然資源,面向京津市場,發展以蔬菜、果品和肉類三大產業為重點的綠色食品產業,為生產流通企業提供農副產品的加工、配送、分揀、包裝等物流服務。
  四、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一)推進物流信息化建設。
  1.建設物流公共信息平臺。
  依托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和金融、稅務、海關、檢驗檢疫、交通運輸、郵政等行業信息系統,以建立電子口岸、綜合運輸信息平臺和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為突破口,加快建設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項目,統一信息采集標準,建立物流信息共享機制。政府提供部分啟動資金,建設河北物流網綜合信息平臺,條件成熟后轉入市場化運作。
  2.推動企業物流信息化。
  引導和支持企業運用信息技術和現代物流理念優化業務流程,開發和應用企業資源計劃、供應鏈管理等管理系統,實現物流管理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加快資金周轉、降低庫存、提高企業競爭力。鼓勵和引導企業應用無線閱讀識別(RFID)、條形碼(BC)、智能標簽、電子數據交換(EDI)、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道路交通信息通訊系統(VICS)、不停車自動交費系統(ETC)等新技術,提高現代物流信息體系的技術水平。立足于物流信息平臺,引導物流企業大力發展網絡系統,實現網絡與用戶、制造商、供應商、物流企業及相關的銀行、財稅、商檢、海關等單位聯結,對物流各環節進行適時跟蹤、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全面提高物流服務信息化水平。
  (二)推進物流標準化建設。
  開展物流術語、計量與設施技術標準、數據傳輸標準、物流運作模式與管理標準的普及工作,積極推動托盤、集裝箱、各種物流裝卸設施、條形碼等通用性較強的物流技術和裝備的標準化。加快推廣普及國家各項物流標準,對國家標準尚未覆蓋的領域積極引進和采用國際標準。
  (三)完善交通運輸網絡。
  1.加強交通網絡建設。
  以建立智能型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目標,協調發展鐵路、公路、航空和管道運輸,逐步形成分工合理、優勢互補、多式聯運的現代運輸網絡。
  陸路通道。
  完善公路路網結構,構建“五縱六橫七條線”高速公路網架,大力發展農村公路,改造升級干線公路,加快高速網絡建設,形成市市通達高速公路、市縣通達高等級公路、鄉(鎮)通等級公路的公路網絡。到2010年,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84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達到4500公里。加快鐵路改造和擴能,建設和改造重點干線,實施大秦線擴能等重點項目建設,優化路網結構,加強既有鐵路擴能提速改造,建設與國鐵連接以及為大型企業服務的地方鐵路和專用線。依托陸路通道,拓展和延伸運輸服務和代理的業務范圍,提高物流服務質量和效率。
  海運通道。
  調整優化港口結構,拓展港口功能,明確港口定位,形成唐山港、秦皇島港、黃驊港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的港群體系。重點建設曹妃甸港區礦石、原油、煤炭、液化天然氣等大型專業化碼頭,改擴建唐山港京唐港區、秦皇島港散雜貨和集裝箱碼頭,加快建設黃驊港三工程。增強港口的物流集疏、通關、加工增值等功能,建設一批立足于港口優勢、服務于臨港產業、輻射周邊區域的綜合物流園區。
  航空通道。
  合理布局省內機場,發展支線航空。完善改造石家莊機場和山海關機場設施,建設邯鄲、承德、秦皇島(民用)、張家口等支線機場,基本形成以石家莊為中心的干支結合的航線網絡。大力發展國際航空貨運和航空快遞,拓展航空過境、中轉和直達運輸等各類服務。
  管道運輸通道。
  發揮管道運輸的獨特優勢,抓住國家調整能源布局的機遇,配合國內油氣資源開發和油氣進口,完善省內管道網絡,加快發展天然氣、石油、煤炭等各類管道運輸。積極推進與陜京二線配套的省級天然氣干線及支線建設,實現全省天然氣管道的網絡化,加快河間—石家莊原油管線、石家莊—太原成品油管線等項目建設,形成較完善的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管線網絡。
  2.有效整合運輸資源。
  加快綜合運輸體系建設,發展多式聯運、集裝箱運輸、散貨運輸、航空快遞等方式,推廣應用廂式貨車、集裝箱、散糧車輛,開發使用專用車輛,加快集裝箱中轉站及散裝碼頭建設,加強各種交通設施建設的銜接配合,提高運輸速度和效率。積極發展散糧、散肥、散裝水泥運輸物流方式,建立大宗貨物高效、低成本運輸系統。優化城市交通管理,為配送車輛在城區的通行和停靠作業提供便利。
  加快推進單元裝載化,推行以托盤化為核心的單元裝載方式。大力發展以托盤租賃為基礎的托盤共用系統,減少多次倒換托盤造成的無效搬運、裝卸作業,引進單元裝載化物流機械,支持單元裝載化物流設施建設。
  (四)加快倉儲設施改造升級。
  加快現有倉儲設施的改造升級,引導各類倉儲企業按照國家中文碼倉庫的標準進行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快推廣托盤、條形碼、倉庫貨運平臺、周轉箱、各種物流作業、安全等技術標準。鼓勵企業和有關方面采用標準化的物流計量、物流分類、物流設備設施、工具器具和作業流程等。鼓勵和引導倉儲和批發企業退出城市主城區。推進倉儲設施運營的社會化進程,積極與工商企業共建供應鏈上的戰略伙伴關系,滿足工商企業“零庫存”的要求。加強與運輸企業、交通樞紐和物流園區等物流節點的合作,大力發展供應配送、銷售配送、加工配送等一體化服務。
  五、培育和激活物流市場
  堅持擴大物流需求與改善物流供給相結合,推進工商企業物流優化管理與發展社會化、專業化物流服務企業相結合,培育物流市場和規范物流市場相結合,鼓勵工商企業將物流服務有效分離出來,實施物流企業再造工程,加快企業組織創新,變傳統物流為現代物流,變物流自理為物流代理,變企業物流為物流企業,優化物流供給,培育物流需求和物流市場。
  (一)鼓勵大型二產企業剝離物流功能。
  積極推動第二產業企業開展流程再造,運用供應鏈管理與現代物流理念、模式和技術,實現物資采購、生產組織、產品銷售以及再生物品回收的一體化運作。以訂單為中心,改造現有業務流程,提高對市場的響應速度,降低庫存,加快周轉,提高市場競爭力。大型二產企業在完善內部物流系統的基礎上,逐步把物流系統與生產制造系統分離開來,推進主輔業務分離。有條件的企業,可把分離的物流系統組建為有行業特色的物流企業,并為其他企業提供物流服務。鼓勵企業實行物流業務外包,委托給第三方物流企業經營,促進物流的專業化、社會化。抓好邯鄲鋼鐵、開灤煤礦、冀東水泥等一批大型二產企業剝離物流業務試點,在試點基礎上逐步推廣。
  (二)提高流通企業物流效率。
  流通企業要加快運用現代化的物流技術,實現供應鏈一體化的物流配送服務,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經營效率和服務質量。大型批發企業要利用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加快商品周轉,努力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批發服務的附加值。大型零售企業要建立自己的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提高企業物流效率,并為其他各類企業提供物流服務。中小型零售企業要逐步把商品采購、運輸、倉儲、加工、整理和配送等物流業務分離出來,交由第三方物流企業代理。加強配送中心建設,積極發展各種形式的配送服務。
  (三)培育壯大第三方物流企業。
  放寬市場準入,取消對物流企業經營范圍的限制,促進現有運輸、倉儲、貨代、外貿、批發和零售企業的服務延伸和功能整合,加快傳統物流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變。積極發展農產品、生產資料和醫藥等行業物流。鼓勵運輸、倉儲、配送、貨代、多式聯運企業通過參股、兼并、聯合、合資等多種形式進行資產重組,擴大經營規模。逐步培育一批服務水平高、國際競爭力強的跨國、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大型專業第三方物流企業。
  鼓勵和支持第三方物流企業與工商企業之間的合作,共同構建物流服務體系,實現物流企業經營主體、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和物流服務形式的多樣化,滿足工商企業的綜合性、全過程物流服務需求。
  (四)積極發展大宗商品和特種商品物流。
  重點發展糧食、煤炭、鮮活農產品、冷凍(藏)食品和藥品等商品物流系統改造項目,拓展大宗商品和特種商品的運輸通道,形成高效便捷的運輸網絡。圍繞發展訂單農業,加快鮮活農產品儲藏、加工和冷凍運輸設施建設,促進鮮活農產品物流配送的發展。開展化學危險品物流研究,建立健全化學危險品物流安全管理體系。開展廢棄物回收物流體系研究,鼓勵資源再生利用,保護環境。開展應急物流體系建設研究,形成能夠應對自然災害、流行疾病爆發等突發性事件的應急物流服務體系。
  六、保障措施
  (一)深化體制改革。
  一是改革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等部門管理體制,打破行業分割,減少進入運輸、貨運代理業務的限制,推進運輸市場化進程。
  二是改革商業、外貿、糧食、棉花、供銷等行業管理體制和倉儲經營體制,鼓勵倉儲功能從企業中分離出來,促進倉儲設施和業務的物流社會化。
  三是改革現代物流企業登記注冊的管理方式,除法律、行政法規有明確規定外,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要求,取消各種前置性審批,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提高辦事效率。
  (二)進一步擴大開放。
  一是放寬物流市場準入。按照我國加入WTO的承諾開放物流市場,引導外商投資逐步由物流基礎設施向交通運輸、倉儲服務、信息服務等專業化物流服務領域拓展。逐步擴大外商直接投資的范圍,按照國家規定及時調整外商投資股權比重。允許外商和民營資本投資現代物流業,參與國有物流企業改組改造。
  二是加快引進國外先進的物流技術和管理經驗,通過借鑒、學習和合作盡快消化吸收。吸引國際知名物流企業直接投資落戶我省,并在我省設立商品采購中心和配送中心,鼓勵省外物流企業采用多種形式與省內大型物流企業展開合作。
  三是采取多種形式,鼓勵省內企業與國外物流企業合作,加快物流服務“走出去”步伐。建立溝通國際的物流網絡體系,拓展直接進入國際市場的分銷渠道,促進我省物流企業參與國際物流服務市場競爭,推進國際化進程。
  四是加強內陸口岸建設。進一步完善我省陸運口岸功能,實現與海港、邊境口岸的直通,將其延伸至內陸城市,提高我省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程度,拉動我省外向型經濟發展。
  (三)加快技術創新。
  一是加快開發現代物流技術。充分調動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的積極性,積極支持和引導物流科研工作,加強應用性物流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物流企業研制開發的各項費用計入管理費用。
  二是加快推廣應用現代物流管理技術。推廣供應鏈管理技術為核心的物流服務方式;推廣應用當代國內外先進實用的交通運輸技術,提高運輸質量和效率;推廣應用現代物流自動化技術、信息化技術,提高運輸、倉儲、裝卸、加工、整理、配送等環節的效率。
  三是重視現代物流管理技術在農業和農村的推廣應用,逐步建立現代農村服務體系。鼓勵農產品生產、加工、運銷企業應用現代物流技術,發展農產品從產地到銷地的直銷和配送,發展農業生產資料和農村生活消費品的連鎖經營和統一配送,為農民提供方便實惠的產前、產中和產后物流服務。
  (四)強化區域合作。
  加強以京津冀為重點的區域物流合作,建立健全非政府間的橫向協調機制,組建區域性行業協會和企業聯合會,推進區域內物流基礎設施的集約利用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促進區域大交通體系、統一市場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實現資源共享。加強港口物流基礎設施的對接,修建連接各大港口的環渤海鐵路和高速公路。謀劃建設曹妃甸通往天津、滄州、石家莊等地石油化工骨干企業的輸油管線。改革區域內交通線路、特別是高速公路收費方式,實行區域內一費制,減少收費站卡。完善農產品“綠色通道”,由三地交通、農業、公安、林業和監察等部門統一標準、統一編號、統一發放“綠色通道通行證”,簡化手續。
  (五)加大政策扶持和人才培養。
  一是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各級政府設立現代物流業發展引導資金,發揮其鼓勵、引導和放大作用,用于支持重點示范物流企業、重大物流基礎設施、物流人才培訓、物流基礎理論研究、物流科技研發和物流標準體系建設等項目。建立和完善全省現代物流重點建設項目庫,實行滾動管理和分級管理,省重點聯系50個左右大型物流項目,給予引導、扶持和推動。積極引導信貸資金更多地投向現代物流業,鼓勵融資擔保機構為現代物流企業提供信貸擔保,支持骨干物流企業特別是大型第三方物流企業上市融資或利用境外資本。
  二是提供必要的建設用地。對列入省重點的大型物流項目,在符合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的前提下,按照倉儲、運輸等相關行業標準協議出讓土地。對利用舊倉庫、舊廠房改造為物流項目的,可減免土地出讓金。鼓勵各類企業將倉儲設施遷出主城區。
  三是幫助物流企業降低運營成本。流通企業使用的大型冷藏、冷凍和各類生產加工設備,以及列入省規劃的大型物流園區、大型配送中心,其用電、用水、用氣價格,與一般性工業企業標準并軌。
  四是培養現代物流業發展所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堅持在校教育與在職教育相結合,本地培養與引進吸收相銜接,以物流策劃人員和物流信息系統開發人員為重點,加強物流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高等學校要加大對現代物流業和電子商務類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條件成熟時成立專門的現代物流高等學校,或在本科院校設立物流學院。強化職業技能教育,開展物流師職業資格培訓與認證工作。加強物流科技和理論研究工作,強化物流知識培訓,做好對物流從業人員的崗前培訓和在職培訓。
  (六)提高通關效率。
  邊防、海關、檢驗檢疫、稅務、外匯等部門要在有效監管的前提下,簡化審批手續,優化口岸通關作業流程,實行申辦手續電子化和一站式服務,對進出口貨物實施“提前報檢、提前報關、實貨放行”的新模式,減少各種收費,降低貨物運輸和裝卸成本,提高內外貿貨物的中轉能力。推廣應用“口岸電子執法系統”,建立大通關信息平臺,積極推進大通關工程建設。依托貨物集散地和加工貿易企業相對集中的地區,積極爭取國家保稅物流中心試點,拓展保稅物流功能,給予稅收和外匯管理等配套政策,積極穩妥地推動保稅物流發展,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七)加強組織領導。
  加強綜合組織協調,建立河北省現代物流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省發展改革委和省商務廳為召集人,省科技、公安、財政、人事、交通、信息產業、工商、物價、國稅、地稅、統計、通信、郵政、檢驗檢疫、海關等為成員單位,負責提出現代物流發展政策,協調各地物流發展規劃,研究解決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等。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省發展改革委,負責日常工作。各部門要抓緊落實國家九部委《關于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研究制定實施細則,認真組織實施。加強物流統計核算工作,建立和完善物流統計指標體系。
  發揮中介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成立河北省現代物流協會,引導物流協會履行服務、自律和協調職能,發揮在規劃研究、規范市場行為、統計與信息、技術合作、人才培訓和咨詢服務等方面的中介作用。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