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天寧:厚積勃發正當時

2008-12-21 13:0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改革開放的“常州之歌”中,貫穿始終的“天寧樂章”令人回味——綿柔深長,但不乏大江東去的激越;厚重平實,卻跳躍新鮮亮麗的音符。天寧的魅力也在于此。作為重要的中心城區之一,天寧自改革開放以來,秉承務實厚德、科學發展理念,經濟社會發展厚積“勃”發,既讓人感到老城區的溫暖舒適,更有蓬勃向上的生機活力。 
  30年風云際會,天寧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區、開放開發、城市化、可持續發展”等發展戰略,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結構調整邁出新步,區域形象明顯提升,各項社會事業穩健前行,走在了全市改革開放前列。
  自強不息 托起現代都市之魂
  作為城市的中心城區,天寧的發展定位、發展思路,始終是歷屆黨委政府重點思考的問題。堅持解放思想、把握時代脈搏、尊重發展規律,是天寧人始終不變的信念。
  某種程度上,天寧寺和紅梅公園就是常州的代名詞,是外地客人來常必去的地方。但改革開放之初,由于缺少配套設施,文化旅游不成氣候,許多客人只是“白天看廟、晚上睡覺”。針對這種情況,在以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的新一輪城市產業競爭之中,天寧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積極建設文化名勝景觀區。一方面借勢運力,進一步完善交通和綜合功能,搶得了發展先機;另一方面積極配合,在紅梅公園開放、天寧寶塔落成中主動、優質、高效服務,助推了產業高地的形成。
  如今的這片區域,文化與商貿比翼齊飛,成為城市未來與歷史交叉的象征地,是廣大市民和游客觀光購物、休閑娛樂和品味文化生活的好去處。天寧寺和紅梅公園,功能日漸完善,每天吸引大量人流;文化宮和天寧商圈,新興時尚,商機無限;附近的和平路,是常州最重要的“金融街”;前后北岸正實施改造,在保護中讓傳統文化綻放出巨大的商業價值。
  在加快發展的過程中,天寧人總是緊跟時代腳步,踏準發展節拍,在第一時間吹響解放思想的號角,以創新的思維謀劃城區的科學發展。改革開放之初,天寧在多領域探索市場化發展路子,激發全社會的創造力;上世紀90年代起,天寧開始探索服務業與工業“雙輪驅動”,并加快實施城市化戰略;進入新世紀,全區深化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理念,統籌協調各項事業,不斷提升城區現代化建設綜合水平。
  在國內很多城市,都能看到“紅星”和“月星”的賣場。從天寧走出的兩大家居業巨頭,引領全行業,遍布全中國,極大地提升了常州的知名度。天寧的貢獻可見一斑。翻閱常州改革開放大事記,我們看到:天寧曾發出全省第一家個體營業執照“高鈞記五金加工作坊”,由此拉開民營經濟大發展的序幕;建成全省第一個大型小商品市場——迎春市場,由此播撒常州專業大市場的星星之火;建成并投產全市第一個街辦外向型企業——常州餐具廠,由此打開常州產品出口海外的廣闊空間……
  自強不息,托起現代都市之魂。改革開放以來,天寧的發展既有速度更有質量,成為展示、提升常州形象的重要窗口。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區財政收入始終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初步形成了以特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的城區經濟體系。
  轉型升級 做強做優中心城區
  改革開放30年,天寧無論是貢獻額還是影響力,都始終是全市發展舞臺上的“名角”之一。其中關鍵,就是把握好發展的“變與不變”——在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不斷賦予城區產業新內涵。
  針對人口多、土地資源缺乏、環境容量有限的“硬制約”,天寧近年來審時度勢,加強自主創新,力促經濟轉型升級。區委、區政府明確提出,要立足區域資源要素特點和產業優勢,加快騰籠換鳳和拆舊建新,堅持現代服務業和特色制造業“兩輪驅動”,著力在空間布局、發展模式、產業結構、體制機制等方面取得突破。
  盡管服務業比重在全市率先達到58%,但天寧并不滿足。區委、區政府清醒地認識到,天寧服務業與先進地區比,規劃起點和發展層次還不夠高,目前業態以傳統商貿為主,缺乏集聚度更高、競爭力更強、服務功能更完善的現代服務業項目。全區的當務之急,是主攻服務業規劃,科學定位發展方向,目前規劃的天寧中心城區以完善功能配套為主,重點發展休閑購物、金融商務、現代物流、數碼創意、文化旅游;城郊結合部主要為生產型企業服務,大力發展物流等。要通過大力趕超,力爭到2009年全區服務業比重達到60%。
  大項目,大投入,正引領著天寧現代服務業的新一輪大發展。蘭陵片老城改造全面啟動;萬都金屬城、鑫美吉特假日購物公園、科技五金城推進順利;青洋路“物流走廊”加快成型;“兩站”廣場改造項目呼之欲出……天寧通過項目帶動,使樓宇經濟、賣場經濟、現代物流、品牌連鎖經營等邁上了新臺階,全區還推進萬博北岸城等項目建設,加快北環路裝飾一條街、勞動中路數碼一條街、博愛路機電一條街等特色街區的擴容提升工作等。
  通過積極發展低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城區工業,天寧近年來在制造業結構調整上也跨出關鍵步伐。電力裝備已成為天寧的一張新“王牌”,伊頓森源、西電帕威爾電氣等一批技術含量高的實力企業扎堆園區,極大地推動了全區電力裝備業發展,使行業規模總量、運行質量持續提高,去年完成產值、利稅分別占全區工業的22%和31%。
  針對具備傳統優勢的紡織產業,天寧優化產業結構,著力推進清潔生產、循環模式等,提升技術裝備水平,艾貝、旭榮、東高、恒基、伊思達等一批優勢企業加速轉型擴張,產業集聚、企業集群效應更加明顯。此外,天寧還集中優勢力量,壯大新能源產業,目前正加快推進源暢光電、亞瑪頓光伏玻璃、天華新能源等項目。
  隨著“雙輪驅動”的進一步深化,天寧的產業結構更輕更優,為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今年全區預計將完成有效投入126億元,實際到賬外資2.15億美元,外資項目平均利用外資達2600萬美元。
  以人為本 改革成果惠及百姓
  去年,天寧茶山街道開創政府倡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社會化養老體系,被省市領導高度評價為“茶山模式”。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天寧就辦起了省內第一家民辦公助城中托老所,并在勞動東路辦起了全省第一家市級老年公寓。
  這種務實和韌性,讓天寧不需要喊多少口號,就獲得了群眾的口碑。紅梅公園敞開擴建中,動遷戶孫頂昌看中一套二手房,但房主要他預付5000元定金,孫頂昌害怕夜長夢多,又拿不出這么多錢,急得團團轉,工作組人員當即連夜籌資幫他墊付;家住北環的范志剛老人,常年被高血壓、冠心病困擾,每年住大醫院至少花費1萬多元,現在他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申請了一個家庭病床,有點頭疼腦熱的就給社區醫生打電話,一年算下來總共花費才3000多元,方便更實惠……一個個鮮活的鏡頭,折射出天寧這個大家庭的溫暖與和諧。
  讓老百姓共享發展成果,使公共財政的陽光灑遍城鄉。改革開放以來,天寧始終堅持惠民富民,以基礎促特色,以特色創品牌,在教育、衛生、群眾文體生活、社區建設上都走在全市前列,社會的文明度不斷提高。目前,天寧率先全面解決征地農民保障問題,成為全省首個徹底解決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地區。
  實現天寧環境的現代化、人性化,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轄區群眾的普遍訴求。近5年來,天寧堅持“整體規劃、綜合開發、連片造城、環境優化”的思路,加快舊城改造步伐,推進“陽光拆遷”,改善了近萬戶群眾的生活條件。同時全區新建擴建了41條主次道路,建成開放了薔薇濕地公園、翠竹公園、五一廣場等公共綠地,綠化覆蓋率達42%,整治了36個老小區、88條背街里弄、45條河道,讓城區功能日趨完善,百姓生活煥然一新。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天寧的外來人口不斷增加,對于這些新市民,天寧同樣張開懷抱,真正讓他們“走進天寧就是家”,目前城區70%的新市民子女就讀于天寧。
  大道無形 科學發展永無止境
  大河流日夜,慷慨歌未央。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天寧人自覺地以開拓進取的姿態,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邁上新的征程。
  瞄準“經濟總量五年翻番,綜合競爭實力進入蘇南縣市區前20名”的目標,天寧將自身定位于蘇南主城區“第一方陣”,著力建成常州特色制造業集聚區、城市中心商貿區、文化名勝景觀區和現代生態居住區。
  天寧實現目標的路徑,就是傾力打造“五大高地”。
  一是科技創新高地,推進與大院大所大學的產學研合作,推進新動力創業中心三期建設,加速孵化一批科技創新企業,建好企業研發與上市融資平臺,提升企業的裂變發展能力。
  二是都市工業高地。天寧正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創新創業的步伐,促進伊頓電器、源暢光電、金源銅業、常藥、四藥、西電高壓開關等高新技術旗艦型企業加快發展,加快開發已簽約的產學研合作項目,支持企業建設研發、檢測中心,爭取到2010年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的產值占到規模工業總產值的40%以上。
  三是城市商貿高地。圍繞文化宮商圈和火車站廣場的大規劃,天寧正建設完善以中高檔產品為主的城市中心商貿區,同時加快蘭陵、麗華、青龍等一批城市副中心的建設。
  四是現代物流高地。進一步提升青洋路現代物流走廊,加快建設金屬城、汽車城、食品城和裝飾城,爭取到2010年,沿青洋路建成3到4家年營業收入超100億的專業大市場。
  五是生態人居高地。全區將分南北兩塊,南部從老運河到中吳大道,北部從關河路到龍城大道,建設城南、城北兩個現代一流生活片區,切實提升城市形象和百姓的居住環境。
  宜將凱歌化青史,厚積“勃”發正當時。天寧的新故事,還在路上!天寧的新奇跡,拭目以待!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