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亟尋突圍之路
2008-12-2 9:0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世界金融危機在全球的肆虐和蔓延,其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也日益顯現。據統計,今年1~9月,我國成品鞋出口62.7億雙,同比下降2.76%,出口金額209.6億美元,同比增長14.2%。
有業內人士預測,金融危機造成的連鎖反應以及對實體經濟可能帶來的影響和破壞,使我國鞋類產業中存在的問題集中顯露和爆發出來,我國制鞋業在經歷了20多年的高速發展后進入“嚴冬”。
曾經“步步高升”如今舉步維艱20多年來,我國鞋類出口一直以驕人的成績保持著持續高速增長的態勢,年增長率幾乎都保持在2位數,直至2006年出口增幅開始回落,并在今年2月首次出現負增長。
有專家分析表示,其實我國鞋類出口出現頹勢的原因不僅是由于國際上嚴峻的經濟、貿易環境,間接致使一些主要貿易國市場反傾銷等貿易保護措施頻發和來自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退稅率下調、加工貿易政策調整等一系列壓力,更是因為大環境的惡劣而導致產業結構中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突顯的結果。
記者日前從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得到消息,今年4~7月,商會在東莞、溫州、泉州、莆田等地調研時企業普遍反應目前的困境是前所未有的。不僅出現一些小型企業支撐不住而停產、倒閉的現象,就連有些大企業也不得不轉戰地產、制藥、物流等其他產業,通過產業多元化來化解風險。
大部分中等規模的企業表示,今年企業的主要目標不是求發展而是求生存,通過裁員、縮減規模等方式來控制經營風險,熬過難關。
攻堅難亦是再次騰飛的關鍵
記者在采訪過程亦發現,在這樣的形勢下,有撐不住關門倒閉的企業,有縮減規模勉強生存的企業,也有在當前的危急時刻,勇敢面對迎接挑戰的企業。成都艾民兒皮制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時表示,加快資源的優化配置,完成企業自身的結構性調整和轉型,是突出經濟蕭條的重圍,化危機為機遇的關鍵。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德國和意大利分別設立品牌設計研發中心和信息中心的艾民兒,立志要催生高品質的中國制造,打造中國高檔奢侈名牌。不僅要在國內市場同世界知名品牌一爭高下,還將企業目標定位在國外市場,準備用十年的時間在全球布局建立30家高檔專賣店。
面對這場不期而至的經濟危機,我國鞋業在快速發展中積壓多時的矛盾也集中暴露出來,如:生產企業規模較小,行業意識不強;出口增長以數量為主、整體利潤率低;出口市場過于集中,易引發貿易摩擦;國內市場不規范、自有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缺失;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匱乏等等。
其實,不僅是艾民兒,許多闖出自身發展之路的企業的經驗歸納起來就是推行市場多元化戰略,在鞏固和優化原有的市場基礎上,繼續開發和探尋新的市場機遇和經營模式,以及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技術競爭力,實現產業升級,打造自主品牌,提高企業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的能力。
而另一家鞋類企業也在危機中看到了機遇,其表示可以充分利用此次世界經濟蕭條的機會,實施對內對外的重組兼并戰略,加快國外技術和品牌尤其是國際化高端設計技術人才和設計機構的引進。
作為行業組織,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正在積極協調各方面力量,希望幫助企業重振信心。商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正在建議有關部門上調鞋類出口退稅率和出口貼息。同時對有自主品牌出口,和在國內外創立自有品牌的企業以及實施國際人才引進和國內人才培養儲備戰略的企業予以政策方面的鼓勵和資金上的補貼,幫助中國鞋業的發展實現質的跨越和突破。
有專家認為,目前中國鞋業將不可避免地出現一次行業結構性的調整和產業優化重組,這既是行業發展階段上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當前嚴峻形勢下要擺脫困境的必然選擇。也唯有經歷過這樣的陣痛,才能成就一批擁有一流設計、技術、材料和人才的新型高品質的國際化制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