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動員潛力隨經濟實力躍升
2008-12-18 19:4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如果說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是一場戰爭,那么,我國的2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4萬億人民幣的拉動內需投資,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積蓄起來的應對這場“戰爭”的經濟實力。
如果說汶川大地震是一場戰爭,那么,一周時間就緊急動員供給8萬多軍隊、4萬多民兵預備役人員抗震救災所需和救助幾十萬傷員、安置幾百萬受災群眾的物資,讓世界看到了今天中國經濟動員的潛力。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總量增長60多倍,國民經濟動員潛力水漲船高,登上了一個又一個新臺階。
工業“長子”走進市場經風雨
我國國民經濟動員工作隨著戰略環境的變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承擔著不同的歷史任務。
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保家衛國”,我國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的國民經濟動員,保障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1953年,國家計委成立經濟動員計劃局,著手建立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經濟動員體系。20世紀60至70年代,在“備戰備荒為人民”方針指導下,我國在三線地區建成了門類齊全的國防工業體系,在一二線地區建立了軍品動員生產線。這一時期的經濟動員工作,有力地保障了邊境防衛作戰,遏制了可能發生的戰爭。
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動員工作進行了戰略性調整,確立了“軍民結合、平戰結合、寓軍于民”的新路子。作為共和國工業的重要奠基者,國防軍工企業素有“共和國長子”之稱。面對改革開放大潮,國防軍工企業實行“軍轉民”,走向市場經風雨。1979年軍工企業初步嘗試轉型,當年民品產值就達2億元人民幣。1985年后,軍工企業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大力發展民品生產,成績顯著,到1987年,軍工企業民用品產值就達27億元,相當于1979年的13.5倍。目前,國防軍工企業已建成民品生產線470多條,產品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
為使國防軍工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獲得又好又快發展,2007年,我國頒布《關于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的指導意見》,分類推進了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如今,國防軍工企業在“軍品發展絕對優先”的理念下,加強民品反哺軍品,把在民品產業中獲得的優勢和資源充分運用到軍品產業發展之中。
市場“大家庭”分擔儲備任務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經濟動員工作實現了從自我保障到依托市場進行社會化保障的轉變。對一些平時用得不多、戰時大量需要的物資,通過協調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采取合同、契約等方式進行物資儲備,依托市場資源抓好技術和生產能力的儲備。
為摸清社會化保障能力,2003到2004年,我國開展了全國國民經濟動員潛力調查,將涉及到的多個行業的幾十萬條數據導入“國家經濟動員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庫中。近幾年來,國家、省級國民經濟動員數據庫信息正不斷充實,并實現了動態更新。
以契約化實現通用物資保障社會化,拓寬了保障渠道,提高了保障效能,為軍隊騰出了寶貴的周轉資金,實現了保障資源的無形增值。因此,各省市區紛紛動員市場“大家庭”成員,齊心協力承擔物資儲備任務。上海市篩選適合國防需要的民用技術和生產能力,依托重點骨干企業建立6個經濟動員中心;依托重要產業基地和大型企業集團,建立4個經濟動員保障基地。北京、遼寧、山東、江蘇、廣東、福建等省市依托現代物流行業,拓寬戰備物資籌措渠道,發展經濟動員中心和保障基地。
2006年12月,國家發改委和總后勤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舉辦了軍隊戰備儲備藥材地方企業代儲工作簽約儀式。2007年5月,國家軍用食品動員中心在京成立。目前,我國已在裝備、物資、技術以及輔助管理等多個領域,建立了50個國家級的經濟動員中心,經濟動員已逐步形成“骨干在軍、主體在民”的平戰結合、軍民一體的社會化保障體系。
“從工廠到戰場”模式初步形成
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各地經濟動員系統啟動應急機制,食品、藥品、帳篷等災區所需的各種物資迅速從全國各地運往四川,為打贏抗震救災這場硬仗、確保災區群眾基本生活提供了堅強的物資保障。源源不斷運往災區的物資中,一部分是戰備和救災儲備,大部分則是各地經濟動員辦公室組織物資動員簽約單位突擊生產的物資。實踐證明,我國經濟動員“從工廠到戰場”的模式初步形成。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經濟動員以應戰需求為導向,以平時服務、急時應急為契機,依托經濟動員中心和保障基地,積極探索“從工廠到戰場”的經濟動員新模式,并結合軍事演習、搶險救災等行動,組織了多方面、多領域的經濟動員演練和應急支援行動,然后又在’98抗洪、抗擊非典、抗擊冰凍雨雪災害和抗震救災等重大應急行動中逐步完善這一模式,加強這一機制。
2001年以來,我國全面啟動經濟動員預案編制工作,在有關省市開展了國民經濟動員預案編制試點,探索了編制工作規范化的路子。2005年6月國家印發《國民經濟動員預案編制規范化文件(試行)》。近幾年來,依托物流業的發展,我國經濟動員賦予物流業動員功能,著力加強經濟動員中的電子采購、電子目錄、電子商場建設,并對動員資源進行合理分類、科學編碼,實現簡明化、規范化和代碼化,從而極大地提高經濟動員的整體效能,提高了快速動員、平戰轉換、持續保障和綜合防護四種能力,為在新的起點上保障軍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