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經濟危機增加生產成本 厚利多銷才是生存之道

2008-12-17 21:5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對企業最大的影響在成本。 
  □ 生產原料成本上升。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PPI(生產價格指數)開始一路狂飆,居高不下,甚至在今年8月份創下10.1的新高。多數消費品企業原料成本上升了30%左右。
  □ 勞動力成本上升。最低收入限定,勞動合同及社會保險制度的嚴格施行,各生產企業的勞動力成本平均增長70%以上,部分城市甚至上升了一倍。
□ 物流、包裝、耗材成本不斷上升。根據某企業內部計算,從2008年年初開始,其物流成本上升了20%左右,包裝及耗材成本上升了30%左右。 
  與PPI走向相反的是,在國家宏觀調控之下,CPI(消費價格指數)從今年年初開始逐步走低,在8月回歸到4.9。這意味著,原料、勞動力、運輸等環節漲價帶來的成本上漲,無法傳導至消費者。企業的銷售毛利將會越來越低,甚至入不敷出。
  這種影響對國內的大眾消費品廠家尤甚。以國內方便面業為例,由于棕櫚油(資訊,行情)和面粉價格不斷上漲,幾乎所有的方便面企業都面臨虧損。據某品牌的計算,每賣出一箱袋裝方便面,企業將虧損5元,賣得越多,虧得越多。
  中國企業已經身處危機之中。
  薄利多銷的末日
  在最近這個經濟周期里,中國是價格低廉的“世界工廠”。在全球經濟鏈條里,中國企業處在一個最低環節,工人工資最低,賺取的利潤最少。從這一輪的宏觀調整看,國家在有意識地通過經濟手段調整產業結構。認識到這一點,對企業的未來生存及發展的戰略至關重要。
  我國營銷已經發展了30年,但國內絕大多數企業仍然停留在成本競爭層面上,成本和價格的競爭是主旋律,不少企業依靠血淋淋的價格手段壯大起來。“薄利多銷”,是這一時代市場競爭的不二法則。
  銷售停滯時,價格促銷成為我們首選的營銷方法;買贈、底價供貨,成為我們對渠道商的最大賣點。我們所謂的“品牌”,目前仍然只停留在知名度層面,少有能為企業帶來可觀的品牌溢價。
  然而,當下一個經濟周期到來時,“薄利多銷”的成本競爭法則正在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
  □ 消費者的品牌消費行為越來越多。許多奉行低價法則的企業忽然發現,顧客們似乎變得不喜歡低價了。以前,他們對低價趨之若鶩,現在,盡管你的價格已經放到了最低,但他們權衡再三,往往還是會選擇那些表現得更好的品牌。
  也許在同等量級的品牌中,價格會左右他們的選擇,但沒有品牌支持的低價,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放棄。這也揭示了為什么格力空調價格高企,卻仍然是市場上表現最好的空調品牌。
  □ 低價銷售行為等同于慢性自殺,不具有永續經營的能力。低價銷售導致的低毛利,無法支撐企業在產品升級、研發上的投入,也無法向優秀的職業經理人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因此,企業將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低毛利導致無力研發,缺乏有競爭力的新產品推出,老產品也不得不降價以獲得銷量,直至虧損。
  有人會問,為什么格蘭仕、沃爾瑪的低價策略能奏效呢?殊不知,“價格屠夫”出身的格蘭仕,也基本上全面放棄了低價策略,主推光波系列高端產品;沃爾瑪的“天天平價”也不過是表面上打著“低價”的幌子,實際上卻是“高低定價”的伎倆。
  □ 中小企業打價格戰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中小企業沒有生產上的規模優勢,先天性不足,無法抗衡大型企業的制造成本;它們可以利用法律監管的空子,獲得相對較低的人力成本,但隨著相關法規的逐步落實,這一優勢將逐漸消失。
  因此,不管從消費環境的變化,還是成本分析的角度,中小企業如果仍抱著價格戰不放,是注定沒有出路的。
  厚利多銷才是生存之道
  為什么中小企業始終無法放下“價格戰”?原因很簡單,它們大多對研發、銷售高端產品沒有信心。
  事實上,對于大多數大眾消費品而言,進入門檻本不高,也不要什么高科技,產品升級并不是中小企業無法逾越的障礙。
  一個上海小型化妝品企業的真實案例,或可揭示危機下生存發展的真諦。
  “花妍”(化名)是一家上海小化妝品品牌,經營多年,網絡比較穩定,但年銷量不過2000萬元左右。
  2007年下半年,“花妍”開始面臨嚴重的危機。
  首先,上海市將最低工資標準定在960元/月,同時嚴格要求企業為員工繳納規定的社會保險,支付員工加班工資。以前一個工人成本700多元/月,現在成本上升到1400元左右。
  其次,各種包裝材料、生產原料都上漲了30%左右,長途運輸成本上升了20%以上。
  總經理算了一筆賬,按照目前情況,“花妍”一年下來將凈虧損100多萬元。
  存亡關頭,幾次管理層會議之后,“花妍”決定轉型:
  □ 產品研發。經過市場分析,“花妍”決定開發一種全新產品——“黃金”系列。該系列推出一種新的護膚概念:白天護膚,夜晚養膚。這一理念得到了相應的中醫理念支持,在消費者調查中也獲得了比較高的肯定。
  □ 價格策略。“黃金”系列產品的定價高于原來“花妍”產品價格70%,作為“花妍”品牌最高端產品推出。
  為了支撐這一價格體系,“花妍”在產品瓶形外觀設計、外包裝設計、廣告宣傳等方面都做了比較大的投入,使得產品形象與價格相得益彰。
  □ 銷售策略。以往,“花妍”的訂貨會獎勵都是采用訂貨返利或買贈政策,刺激經銷商進貨;推出“黃金”系列后,“花妍”決定取消所有的貨物獎勵或返利政策,而改為銷售服務支持。
  比如,經銷商一次訂貨10萬元,將得到“花妍”公司專業推廣團隊半個月的服務。在這半個月期間,這個推廣團隊將在當地市場舉辦各種路演、促銷活動,并負責培訓經銷商隊伍。半個月后,“花妍”公司隊伍撤出時,經銷商的人員已經能獨立策劃、組織像模像樣的活動了。
  取消銷售獎勵政策之初,經銷商抵觸情緒較大。“花妍”公司抓大放小,選擇了兩個重點市場作試點。努力之下,兩個試點市場月銷量均實現了1倍的銷售增長。
  2008年,“花妍”公司開始在全國市場主推“黃金”系列產品。由于“黃金”系列毛利空間要大大高于原來的產品,加上“花妍”公司推廣團隊的貼身輔導,“黃金”系列的銷量迅速攀升。
  截至2008年8月,“花妍”公司銷售額已突破2000萬元,同比增長97%,其中“黃金”系列銷售占比43%,成為“花妍”公司厚利多銷的主力產品。
    (作者單位:西南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