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四個觀念 推動科學發展
2008-12-17 21:5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是適應形勢新變化、滿足人民新期待的必然選擇。我們要引導廣大干部創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堅持四個觀念,進一步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
一是堅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觀念。我們要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實現科學發展的首要任務。要把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從主要依靠增加資源投入和消耗來實現經濟增長轉變為主要依靠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來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堅持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可循環、可持續的發展。同時,經濟增長不等于發展。只有在經濟活動中講求效益和質量,將資源環境等代價降到最低,發展才是可循環和可持續的,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我們要積極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把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術、農業現代化五大領域作為重點,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運用以信息技術為重點的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競爭力;圍繞把城鎮建設成為地區商貿中心城市,規劃建設城區物流中心;加強農村流通服務網絡建設,推進惠民工程。同時,圍繞旅游業發展,充分發揮歷史的、民族的優勢,努力建設現代化、生態型的城市。
二是堅持建設生態文明的觀念。建設生態文明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是推動一地一域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迫切需要。生態文明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既追求人與生態的和諧,也追求人與人的和諧,而且人與人的和諧是人與自然和諧的前提。可以說,生態文明是人類對傳統文明形態特別是工業文明進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類文明形態和文明發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進步。我們要抓住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契機,把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設綠色城市,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力度,進一步加大發展循環經濟力度,進一步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基本形成節約資源能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努力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使人民群眾在“藍天碧水”的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
三是堅持發展為民的觀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我們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實現科學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引導廣大干部牢固樹立“發展為民”的觀念,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關心群眾生活,從細微之處入手,比如建設城市的“光亮工程”,讓背街小巷、居民小區的路燈亮起來;傾聽群眾疾苦,從政治高度著眼,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來抓,建立健全再就業技能免費培訓;積極做好社保工作,城鄉低保要做到應保盡保,低保標準不斷提高;全部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在地域范圍內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積極建設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加快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
四是堅持發展可持續的觀念。“可持續”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我們要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高度,準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矛盾和新問題,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既要考慮當前發展的需要,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既要遵循經濟規律,又要遵循自然規律;既要講究經濟社會效益,又要講究生態環境效益。同時,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整體,從根本上說,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是一致的。局部要服從全局,全局要照顧局部,要兼顧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努力實現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良性互動。我們還要堅持既突出重點,又兼顧全面;既鞏固已有的基礎和優勢,又要著力加強薄弱環節;既善于調動各方面發展的積極性,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又注重持續穩定發展,努力實現發展的均衡性。特別是在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加快和改革攻堅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更一步堅持發展協調可持續的觀念,清楚本地區本地域的地位和處境、優勢和不足,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注重發揮政府在促進就業、調節分配、完善社會保障、實現社會公平、協調城鄉和區域發展、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