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快遞資訊

DHL強力擴張

2008-12-17 21:3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DHL公司中亞樞紐中心項目不久前宣布竣工。DHL 快遞大中華區域總裁許克威先生表示,“中亞區樞紐中心擴建后,我們能提供更快捷、更有效率、更精準的服務,大大加強了DHL在亞太地區的運營能力。” 
  這是跨國物流公司在中國國內的又一大事件,聽起來似乎是個好消息,但對業界來說,是幾家歡喜幾家憂。 
  瞄準中國市場 DHL尋找機遇 
  過去30年來,國內物流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并成為我國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產業之一,尤其是隨著宏觀經濟政策環境的改善,物流業進入了快速的發展軌道。但是隨著國內民營企業間競爭的加劇和以DHL為代表的一批外資物流巨頭的入侵,多家民營企業深陷虧損夾縫求生。 
  繼上海一統、廣州翔盈等快遞公司先后因加盟之禍相繼倒閉后,國內民營快遞龍頭宅急送也面臨窘境。10月初,宅急送于危急中開始了大規模的“優化整頓”行動,5000多名員工被迫以“放長假”的名義離開工作崗位,該部分員工占宅急送總員工人數的25%左右。此外,宅急送還把20余家公司的管理權上收,將部分業務分拆并重組,以減少成本。從云端跌落谷底的命運同樣演繹在民營物流第二——申通快遞身上。 
  近期對于DHL洽購申通快遞的流言在業內傳得沸沸揚揚,對此,《亞洲財富論壇》記者采訪了申通快遞北京分公司經理麻先生。麻先生在接受采訪時否認了這一說法,“申通快遞根本沒有被DHL收購,也沒有與DHL合作的打算。雖然之前曾有過洽談,但我們目前并沒有該計劃。”麻先生告訴記者,國內幾家物流企業的日子都不好過,現在物流業成本很高,目前多家物流企業一直是低價在做,雖然申通現在業務量還在,但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再加上國外企業的擠壓,使得快遞業利潤非常低,“走一步看一步吧,我們在觀望,面臨危險”,麻先生無奈地表示。 
  一時間,從民營到外資,從加盟到直營,一團迷惘和失望的陰云在國內快遞業上空揮之不去。面對國內物流市場的不景氣,國際物流龍頭們早已虎視眈眈。DHL快遞亞太區首席執行官唐睿德曾對媒體表示,“我們要在機遇來臨之前先行投資,這樣才不會錯過客戶的下一輪增長需求”。為了進一步擴大在中國國內的物流市場,近幾年DHL加快了在中國的投資步伐。 
  建造樞紐爭搶國內“蛋糕” 
  德國DHL公司是全球快遞、洲際運輸和航空貨運的領導者,全球第一的海運和合同物流提供商,同時也是在中國成立最早的、經驗最豐富的國際航空快遞公司。 
  剛剛建成的中亞區樞紐中心位于香港國際機場,總投資額為2.1億美元,是亞洲首個大規模的自動化快遞樞紐中心。擴建后的面積增加一倍至35000平方米,相當于大概120個網球場的面積,預計今年可處理4000萬件貨件。擴建后,中心內先進的自動化設施每小時可處理75000件文件及貨件,較擴建前每小時35000件的處理量增加114%。通過自動化運作,處理貨物的時間由12分鐘降至7分鐘,大大提升了DHL在中亞的運輸能力。 
  除此之外,DHL還于2007年11月在上海浦東動工修建了北亞轉運中心,計劃將于2010年落成。建成后的上海轉運站將進一步完善DHL亞太區的運輸網絡布局,通過中國香港、泰國曼谷、韓國仁川、新加坡、澳大利亞悉尼的DHL轉運樞紐,把遍布亞太地區的五十多個口岸緊密聯系起來,為客戶提供更加高效和靈活的快遞和物流服務,與香港的中亞區樞紐中心互相配合,共同處理區域內貨件,進一步提升運營效率。這也將使中國長三角地區的客戶受益更多。 
  修建樞紐、建立轉運中心,DHL的戰略腳步步步逼進,目標直指中國國內市場。11月,DHL對外宣布將重組持續虧損的美國快遞業務,從明年1月30日起,停止其空中和地面的美國國內快遞服務,業務重心將全面轉移到國際快遞服務上。退出美國國內業務后,中國將成為DHL快遞全球業務量最大的市場。 
  記者從物流協會獲知,近幾年DHL在中國的業務增長率為35%—45%,2004年第一季度與2003年第一季度業務同比增長速度更是高達50%。隨著DHL在中國國內投資力度的加大,其在中國的發展速度將會持續加快。相對于FedEx、UPS等其他幾個快遞巨頭而言,DHL的先發優勢不可忽視。在其他公司準備起跑的同時,DHL已經筑好了自己的戰壕和壁壘。 
  DHL快遞亞太區首席執行官唐睿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的戰略目標是成為亞洲和中國規模最大的國內業務參與者。” 
  攜手民企 國內物流企業尋求新起點 
  在跨國物流巨頭們風華正茂的同時,國內物流界卻面臨著青黃不接的尷尬處境。“快遞業一向是商務活躍度的晴雨表,經濟整體不佳,快遞業首當其沖。”廣州物流協會秘書長張強對記者表示。張強指出,合并或許是行業走出困境必由之路。“不少企業已嘗試通過收購、聯合或內部整合的方式渡過難關。只不過在經濟預期不佳的情況下,各種合并的過程都將是極其痛苦的。”申通快遞經理麻先生在接受《亞洲財富論壇》記者采訪時透露,申通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選擇與其他公司合并的,但如果真的有需要,會首先考慮國內企業,如中外運。 
  除此之外,國內物流企業也正在想盡辦法拓展自身的空間。EMS于8月1日推出了北京和天津兩地指定區域間上午寄、下午到的“京津當日遞”業務,但其價格仍高于聯邦快遞;前段時間,北京郵政還與交管聯手,打造“自編自選車牌”服務,車主在選定車牌號碼后,車管所將在兩到三個工作日內通過郵政速遞將車牌送往指定地點;順豐速運以前主要開展“24小時以內,20元以上”的快遞業務,但近期也已開始承攬 “24小時以上,20元以下”的業務。 
  為保障我國國內物流業的正常運營,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文件。“十一五”規劃明確了“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提出了“十一五”期間的五大任務,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規范國內物流業。商務部2006年開展的《外資進入中國物流業的影響及其政策建議》課題研究建議,政府有必要進行物流業的進入規制,一方面防止外資企業壟斷某些領域,獲得超額利潤;另一方面防止外資企業通過掠奪性定價,摧毀中小物流企業。 
  10月23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開始首次審議《郵政法》修訂草案。根據該草案,我國擬建立快遞業務經營許可制度,嚴格快遞業務市場準入。草案還明確“國務院規定范圍內的信件寄遞業務,由郵政企業專營”。政府部門對物流業的深入調查研究,對鼓勵扶持國有和民營快遞企業的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