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下中日韓同患難共應對
2008-12-16 21:3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應努力將當前金融動蕩可能對世界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推動區域貿易投資便利化,促進地區合作 ■見習記者 王月金
在全球金融危機下,中日韓三國經濟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波及,12月13日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日本福岡舉行,會后發表了《國際金融和經濟問題的聯合聲明》,為扭轉世界經濟下行趨勢并使其重回可持續發展軌道,中日韓在金融和投資貿易合作方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金融合作進一步加強
三國領導人強調進一步加強區域合作以應對金融市場動蕩的重要性,并確認在“清邁倡議”的基礎上,擴大雙邊貨幣互換規模,以有效地監測本地區經濟與金融市場。
此前,韓國央行同中國人民銀行簽署了1800億元(約合26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加上目前的40億美元,雙方貨幣互換整體規模將擴大到300億美元。日本政府也確定了大幅擴大與韓國貨幣互換的基本方針,擴大后金額達300億美元,相當于目前金額的兩倍。
雙方貨幣互換通過本幣互換可相互提供短期流動性支持,為本國商業銀行在對方分支機構提供融資便利,可以降低籌資成本、降低匯率波動的風險,同時促進雙邊貿易發展。
就目前的形式來看,雙邊本幣互換協議體現雙方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危機的意愿,并以此增強市場信心、促進地區金融穩定。專家建議,由于金融危機以后的匯率風險尚未消除,美元的走勢前景不明,這些互換協定應該延續。
此外,中日兩國是世界上持有美國國債最多的兩個國家,盡管兩國的情況略有不同,但從整體上說在這場危機中中日兩國的利益是一致的。中日兩國攜手擴大對韓國貨幣互換規模有利于穩定東亞金融市場,并加快了東亞一體化的進程。
不僅如此,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會議上倡議,擴大財金合作,探討擴大三國間雙邊貨幣互換規模,加強三國在東盟與中日韓(10+3)金融領域的合作,加快“清邁倡議”多邊化進程,盡快建立區域外匯儲備庫,推進亞洲債券市場建設,加強三國央行間合作。
投資貿易合作有新發展
2007年中日貿易和中韓貿易分別達到2360億美元和1599億美元。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而日韓雙邊貿易額已超過800億美元。
中日韓在經濟上均為出口導向型,三國經貿關系近年來不斷加深,中國是日、韓的最大貿易伙伴,日本是韓國第二大進口國,三國經濟相互依存,一方受損,三方都會受到影響。
但在金融危機面前,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三國領導人一致認為,應努力將當前金融動蕩可能對世界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推動區域貿易投資便利化,促進地區合作。
為此,三國領導人重申《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宣言》和《利馬APEC領導人全球經濟宣言》中關于投資和貨物及服務貿易的承諾。為反對保護主義,三國政府將繼續努力,促使多哈發展議程盡早取得結果。
三國領導人還提出,“推動區域貿易投資便利化,促進地區合作,在未來12個月內,應避免對投資和貨物及服務貿易設置新障礙,避免采取新的出口限制措施,避免采取與WTO原則不符的措施刺激出口。”
不僅如此,三國還就貿易合作的具體行動達成一致,三國領導人決定,將通過在東亞建立一個無縫鏈接、環境友好、兼顧安全與效率的物流體系,以促進三國貿易的便利化和經濟的增長。
未來經濟合作有望進一步深化
中日韓三國在此次會議上確立了“三國伙伴關系”,溫家寶表示,本次會議確立了三國伙伴關系,并將三國領導人單獨舉行會議機制化,標志著中日韓合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觀察人士分析,隨著今后中日韓具體合作行動計劃的落實,這次峰會將開啟三國合作的新里程,為東亞經濟穩定與和平發展增加有力的一筆。
至于未來經濟合作如何加深中方建議,繼續就中日韓自貿區建設進行聯合研究;盡早達成一個平衡、務實、共贏的投資協議,提高相互投資合作水平;推動建立三國間物流體系。開展海關合作,保障和便利貿易往來;探討建立三國工業合作磋商機制。
此外,2009年中國經濟政策新舉措也得到了廣泛認同,三國領導人強調實體經濟領域合作的重要性,確認了促進增長、擴大內需措施的重要意義,決心密切加強三國合作,為實現亞洲自身可持續增長做出努力。
據悉,除了發布國際金融和經濟問題聯合聲明,這次會議還發表了災害管理聯合聲明和合作行動計劃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環保、科技、文化、地區與國際事務等各領域的合作,以進一步促進東亞一體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