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物流企業擴張加速
2008-12-16 20:5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日,九州通集團在京宣布:其國內首個采用自主研發物流信息系統和全程自動化設備的醫藥物流中心——九州通集團北京現代醫藥物流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包括藥品入庫、存儲、揀選、配送在內的各環節均實現自動化作業。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吉林省一家大型醫藥商業公司多邦集團近段時間以來陷入了生存困境。記者在其網站上看到,其下屬企業多邦醫藥藥材有限公司號稱吉林省最大的醫藥經銷企業,營銷網絡遍及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多邦藥業有限公司則是吉林省重點中成藥制藥企業。而今,多邦老板訴訟纏身,門前聚滿了討債者,荒涼的廠房已被貼上封條。
正所謂“東邊日出西邊雨”,同為民營商業物流,卻是悲喜兩重天。在醫藥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企業不可避免地被市場規則淘汰。
資金流結冰?
據一位接近多邦的人士分析,流動資金周轉不靈,可能是導致多邦失敗的最大原因。前期GMP、GSP改造耗費了大量資金,而企業盲目擴張的經營策略等,則是資金鏈斷裂的罪魁禍首。
為何流動資金會周轉不靈?對此,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朱長浩表示,這個問題實際上是醫藥商業發展面臨的最大瓶頸。目前,國內醫藥行業普遍存在應收賬款居高不下的情況。
這一觀點其實并不新鮮,尤其對于一些依靠快批業務崛起的國內醫藥商業來說,利潤和資金一直是困擾其進一步發展的難題。
朱長浩分析認為,實際上,現在一些大的物流公司基本不會有資金供應不上的情況,因為他們一般都有多方面的經營業務。例如一些公司已實現上市,一些具有合資背景,還有一些如九州通有私募資金的支持,但是,應收賬款不斷增加,是醫藥商業的通病。
業內人士解釋說,現在上游供應商對回款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下游終端卻有不同程度的拖欠現象。有的商業公司害怕失去下游客戶,往往采取遷就的態度。一方面是上游企業要求見款交貨,另一方面終端卻拖欠不斷,如果沒有資金做后盾,直接后果就是資金鏈出問題。“并且是銷售能力越強,應收賬款壓力越大,商業的資金鏈也就越脆弱。”
考試大了解到,不少商業公司都將應收賬款作為一項重要的管理項目來抓,一些公司還成立了清欠小組或部門,專門負責應收賬款事宜,以減少呆死壞賬。
建立良好的供應鏈
可以說,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控制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另有業內專家認為,商業與上下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健全供應鏈,才能徹底消除流動資金周轉不靈帶來的隱憂。
去年募集到6000萬美元對于九州通集團壯大規模和上市的順利完成無疑是一股強大的助推力。九州通集團總經理劉兆年表示,他們引資不僅僅是為了尋求資金合作,更希望借助國外成熟企業的經驗,對集團進行全面“診斷”和介入指導,使企業得到更快速的成長。
醫藥行業的供應鏈是非常復雜的,在目前藥品供過于求的格局下,終端的強勢自不必言,而商業的可替代性降低了其議價能力。
醫藥商業必須在經營理念、機制、經營模式、管理以及深度服務上滿足客戶多樣化和多層次的需求。
對此,九州通某管理人士表示,未來九州通希望借助電子商務和物流配送網絡的優勢,進一步整合上下游客戶,并逐步向物流商轉型。同時,盈利方式也逐漸從“利潤較薄的差價”變為“利潤相對高的服務費”。希望通過為制藥企業、連鎖藥店等提供專業的物流配送服務、信息咨詢服務等,進一步延伸企業的經營范圍。
亦有業內人士指出,健全供應鏈是必要的,但如果管理不力,商業發展依然艱難,因為現在醫藥商業的整體利潤率非常低,尤其是醫改等政策,對醫藥商業的影響非常明顯。“整合供應鏈并非一家可以完成,一個企業想獨霸一方市場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醫藥產業鏈各環節只有協作、聯合,才能實現互利與多贏,才能促進醫藥商業的共同發展。”上述人士建議,應出臺更多的針對產業鏈各環節的有力措施,以保證公平的競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