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踐行先試先行開放理念

2008-12-15 16:0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松下的電視、LV的皮包、馬自達的汽車,諸如此類的進口商品,在上世紀90年代初可都是稀缺貨。上海人要想一睹“芳容”過把洋貨癮,有一個地方可去——上海外高橋保稅區里的國際商品展示交易中心,1994年底落成啟用,當時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國際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在上海乃至全國大名鼎鼎。人們趨之若鶩,商品供不應求。 
  爭睹國際名牌風采的知名場所,這只是外高橋保稅區在中國改革開放歷程中創新探索的一個剪影。作為新中國第一家保稅區——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始終踐行著先試先行的開放理念。
  14年先后7次擴容
  改革開放春風吹來,外高橋———這片位于浦東東北部,長江口南緣,方圓10平方公里的“蘆葦蕩”,迎來了大發展的好機遇。1990年9月11日,上海市政府在錦江小禮堂舉行新聞發布會,各國駐滬領事館官員、外商駐滬辦事機構、三資企業負責人以及中外記者共350余人齊聚一堂,國務院有關部門和上海市政府在會上發布了浦東新區開發開放的9個法規等文件。
  發布會上,國家海關總署署長戴杰就《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進出上海外高橋保稅區貨物、運輸工具和個人攜帶物品的管理辦法》作了說明。該文件作為會上由國家海關總署直接頒布的文件,標志著全國首個保稅區———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正式設立。1992年3月10日,外高橋保稅區通過了由海關總署和上海海關組成的驗收小組,會同上海市政府浦東開發辦的驗收,正式啟用。
  外高橋保稅區得到了許多在當時看來幾乎不可思議的“特別待遇”:產品進入境內或運往境外可豁免許可證;可興辦貿易機構經營轉口貿易和第三國貿易;境外人員、貨物出入自由;境外運入保稅區貨物、物品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稅……這是一般經濟特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都無法享受到的優惠。作為全國首例,浦東與其他特區的不同特點,集中在保稅區里體現。
  外高橋保稅區管委會副主任仲偉林說,外高橋保稅區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把全球資本吸引過來投資,目前已累計吸引投資超過157億美元;二是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到這里就業,已創造就業崗位近19萬個;三是每天創造大量稅收,每天為國家創造各類稅收超過1.4億元。
  從1991年至2005年近14年時間內,保稅區先后7次擴容,封關運作面積從4平方公里增加至8.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國際貿易、加工制造、現代物流三大產業功能集聚的重要開發區域,成為連接國內和國際市場的橋梁。
  保持年均30%增速
  無數的第一,推動著外高橋的成長。1992年初,我國第一家外商獨資貿易企業———日本上海伊藤忠商事有限公司經外經貿部批準在外高橋保稅區注冊;1993年9月,全國保稅區第一家中外合資物流企業———上海外紅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在保稅區設立;1993年11月,全國首個保稅生產資料交易市場落戶保稅區。2004年,外高橋保稅區更是與外高橋港區在全國首試“區港聯動”,使保稅物流園區形成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和國際轉口貿易四大功能,實現了與上海各口岸的海運聯動。今年前三季度,物流園區完成進出區貨值434.32億美元,同比增長173%。
  但開放不是一帆風順的,就像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不可回避。受全球經濟增速回落和市場消費需求下降影響,保稅區內部分電子類和汽車零部件類加工企業生產訂單增長乏力,產值出現不同程度下滑,使第三季度工業產值增速較今年上半年放緩15個百分點。
  盡管如此,開發開放的腳步依然不停,未來發展的信心依然不減。今年9月,文化服務貿易平臺正式啟動。到今年底,將有100家跨國企業集團營運中心集聚。目前,保稅區正加緊推進物流園區二期早日獲批,以及倫敦金屬交易所期貨交割倉庫項目的落地。此外,集合生產研發、技術服務、生產營運、成本分撥、維修業務、保稅租賃等功能的0.43平方公里創新園區建設也即將上馬。
  在全國已有15個保稅區中,外高橋保稅區的領先優勢還是相當明顯:主要經濟指標近年來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速。2007年,外高橋保稅區實現增加值819.6億元,經濟增長率達22%,在全國保稅區經濟總量中占44.6%;完成銷售收入5783億元,同比增長21.8%,在全國保稅區銷售總收入中占45.9%;完成進出口貿易額570.1億美元,在全國保稅區貿易總量中占42.9%,三項指標均在全國各保稅區中“一馬當先”。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