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重稅扼住中國緊固件業出口咽喉
2008-12-13 18:5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內緊固件行業危在旦夕 12月3日歐盟決議通過的高額關稅,將使“中國制造”的緊固件在5年乃至更長時間內失去歐盟市場。
12月3日,爭論多時的歐盟針對中國產螺釘和螺栓的懲罰性關稅正式表決通過。歐盟27個成員國在3日投票過程中,以14票贊成、12票反對、1票棄權通過對中國緊固件征收反傾銷稅63%至87%,這一決議有可能導致中國80萬人失業。這對于受金融危機沖擊下的國內緊固件行業而言,無疑是在傷口上狠狠撒了一把鹽。國內緊固件主要出口大。赫憬、江蘇以及廣東涉及反傾銷的企業叫苦連連,生存前景不容樂觀。
“這是把我們往絕路上逼”
作為“工業之米”的緊固件,是工業上零部件的重要組成部分。溫州、寧波和海鹽是國內三大緊固件基地,浙江占據了全國緊固件業的近半壁江山。特別是溫州,作為我國三大緊固件生產基地之一,產品大部分內銷,近幾年來緊固件出口年均保持70%以上的增長,而歐盟一直以來是溫州市緊固件出口的主要市場之一。
據溫州海關統計,2007年溫州市鋼鐵緊固件出口2867.13萬美元,同比增長76.71%,其中對歐盟出口975.79萬美元,占同期鋼鐵緊固件出口的34.03%,同比增長129.65%。今年前十個月全市出口鋼鐵緊固件4041.75萬美元,同比增長69.99%,其中出口歐盟1845.91萬美元,占同期鋼鐵緊固件出口的45.67%,同比增長139.88%。而此次歐盟通過87%的高額關稅,對于溫州緊固件行業連年保持快速增長來說是一次重創。
記者從浙江幾家涉及反傾銷案的企業負責人那了解到,之前中國緊固件進入歐盟只有5%的關稅;2007年,中國企業輸往歐盟的金屬螺絲和螺釘價值達5.75億歐元,歐盟已成為中國此類產品最大的海外市場,F在關稅要提升至63%到87%的額度,這對于國內一些實力本不太雄厚的中小企業而言,是一次致命的打擊。那可能就意味著中國緊固件產品基本上失去了競爭力。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本來臺灣產品比我們成本高,越南等新興國家還沒有形成氣候,現在歐洲客商肯定要向這些地區轉移,我們不僅失去了市場,更將面臨越來越多有力的競爭者”。當記者追問到今年金融危機對國內緊固件行業究竟帶來多大影響時,該負責人激動地回答:“據我所知的,這一波的危機已經讓不少緊固件企業生產規模壓縮2/3以上,現在歐盟反傾銷更是雪上加霜!這是把我們往絕路上逼!”
高額關稅可能引發惡性效仿
歐盟對于中國緊固件行業此次的反傾銷調查,其實可以追溯到2007年。2007年11月9日,歐盟對原產于中國的鋼鐵緊固件發起反傾銷調查。這次立案調查的產品包括木螺釘、自攻釘、其他帶頭的螺釘和螺栓以及墊圈等產品;涉及金額5.75億歐元。中國上千家企業因此卷入官司,涉案企業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蘇以及廣東等地。商務部與機電商會迅速作出反映,第一時間通知了全國鋼鐵緊固件企業,并鼓勵涉案企業積極應訴,最終有120多家企業參與應訴。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緊固件生產國,年出口量不低于150萬噸。近幾年,全國緊固件產量年平均增長率為14.32%,出口量年平均增長率為24.91%,出口創匯年平均增長率為31.95%。專家預測,2010年出口量將超過300萬噸,其中歐盟市場約占30%。
而去年以來,受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等影響,緊固件企業利潤不斷下降。12月3日歐盟決議通過的高額關稅,將使“中國制造”的緊固件在5年乃至更長時間內失去歐盟市場。因此,這起反傾銷案被商務部列為大要案。
從今年2月份起,就有24家浙江緊固件企業組織抗辯游說團趕赴歐盟;11月24日,嘉興市緊固件進出口企業協會代表在布魯塞爾召開新聞發布會,反對歐盟對中國出口歐盟緊固件征收高額反傾銷稅,這是今年嘉興緊固件行業第四次赴歐盟。嘉興市作為這次涉案的主要地區,積極向歐盟發起“無損害抗辯”。反對嘉興市緊固件進出口企業協會副秘書長張峰指出,由于歐盟已將114家申請“市場經濟地位”的中國企業拒于門外,因此不可能拿到最低稅率的裁決。行業無損害抗辯將是最后的“救命稻草”。張峰補充道,“實際上中方企業出口到歐盟的緊固件產品大多是低端產品,與歐盟企業主打的高端緊固件產品根本不構成競爭,完全是互補關系”;張峰還強調,歐盟委員會無視這一事實,執意將中歐緊固件產品視作同類產品,這無疑是為了幫助自己的企業搶占市場。中方律師羅伯特麥克萊恩也駁斥了歐盟企業的說法。根據他掌握的數據,歐盟緊固件生產行業無論是銷售額、利潤還是就業都成上升趨勢。而業內人士聲稱,國內緊固件被征收高額懲罰性關稅,可能會引發連鎖性的反應,導致美國等其他主要市場效仿;而美國緊固件市場約占我出口額的40%左右,這種惡性的效仿一旦發生,中國的緊固件行業將不堪一擊。
不公稅率導致兩敗俱傷
11月4日,據歐委會發布的對中國鋼鐵緊固件反傾銷終裁文件披露,對我企業的反傾銷稅率為:上海集優公司69.9%,蘇州CELO稅率為0,常熟市標準件廠63.1%,東莞金馬公司26.5%,昆山誠和公司82.6%,寧波金鼎公司67.3%,寧波永宏公司81.5%,煙臺安國特稅率為0,其它應訴企業的稅率為78.1%,未應訴企業的稅率為87.3%。這一連串的稅率數據,讓我們瞠目結舌;差異之大,應對不公,使得國內緊固件眾企業憤怒不已。
這次緊固件反傾銷調查,是以意大利、西班牙為主的緊固件生產企業提起的。另外,歐盟已提議免除了兩家歐盟緊固件制造商意大利Agrati公司和西班牙Celo公司設在中國的分廠的相關征稅義務,但不免除中國其他出口商的征稅義務。同時,這兩家歐盟企業還在積極推動歐盟對中國緊固件產品采取反傾銷措施;這使中國企業極其苦惱,因為來自歐盟本土的競爭對手享有優惠待遇。
嘉興市緊固件進出口企業協會律師、中方在布魯塞爾聘請的律師羅伯特·麥克萊恩表示,“在(歐盟)最近裁決的5~6個反傾銷案件中,獲得零稅率的涉案企業只有歐盟設在中國的子公司”;“我們十分憤慨和不理解。”中國緊固件協會秘書長汪士宏說,“投票結果顯示贊同和反對的票數都非常接近,可見歐盟內部的分歧也很大,這是兩敗俱傷的局面。歐盟對自己在中國的企業搞特殊化,這不公平。”
國內緊固件企業的大面積“火燒連營”背后,也預示著“歐盟貿易保護主義”的勢力再次抬頭。相關人士聲稱:“對于這種報復性的貿易保護主義,歐洲人該三思而后行;這類一次性的壁壘不會給中國每年對歐盟2000億歐元的出口額帶來任何影響,反而會因為關閉了通往海外低成本產品的大門而損害歐洲消費者”。
目前,企業不僅僅靠政府政策性的救助和扶持,企業自身也開始采自救措施來度過難關。有些企業開始提升技術,并轉向國內市場,借此規避海外市場劇烈波動的負面影響。如晉億實業(5.47,-0.47,-7.91%,吧),在開發各類高品質及非標準特殊緊固件的同時,拿到了價值10億元的京滬高速鐵路等項目訂單。另外,一些溫州汽車零部件企業開始轉變出口結構,從出口售后市場轉向集售后和配套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