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市救贖:鋼鐵儲備PK現代物流
2008-12-12 16:5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鋼鐵行業或許馬上將迎來一場“另類”的救贖。
近日,國家將建立鋼材儲備的消息在坊間頻頻流傳,“相關的方案已經上報政府相關部門”。受此傳聞影響,近期鋼材開始走強,尤其是熱軋品種出現強勢反彈。
“國家建立鋼材儲備從長遠來看將不利于現代鋼鐵物流的發展。”中華商務網華瑞市場研究中心主任、新華社鋼鐵行業特邀分析師馬忠普對本報記者駁斥該政策的可行性,“現在政策并未出臺,而且實施目的還并不明確,如果是出于調整價格,維持市場供需平衡等目的并不可行”。
但是,目前對鋼材儲備對于調整價格的作用,業內也有贊同的聲音,認為國家建庫從近期來看可以起到啟動生產的作用,從長遠來看可起到“蓄水池”的作用,減少因供需關系和人為炒作帶來的價格波動。
在鋼鐵行業嚴重虧損的情況下,國家進行鋼材儲備,政策的受力點在哪里?從長遠來說實施這一政策的效果是平抑市場波動的“蓄水池”?還是阻礙鋼鐵物流運轉的“絆腳石”?
庫存積壓,政策出臺?
近來,國內鋼材價格大幅下跌,大部分鋼鐵企業減產、停產,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近日表示,金融危機引起需求市場下滑,鋼鐵業產能已經供大于需。“庫存積壓嚴重,鋼鐵全行業已出現虧損。”
上海蓋群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東勇對此深有體會,“這次鋼市價格下跌如此兇猛,已出乎了常人意料,不僅鋼貿商積壓了大量庫存,部分一線鋼廠也各自有上百萬噸的庫存,當然還不算港口的。”
據業內人士透露,寶鋼庫存通常是要分給下屬鋼鐵貿易公司,這也對寶鋼下屬貿易企業帶來一定的虧損。
上海舜業鋼鐵集團總裁薛長江對本報記者證實,“近期鋼價的暴跌,已讓整個鋼鐵流通行業很受傷。”
現在的庫存積壓,資金鏈緊張已經成為全行業包括鋼鐵物流領域的“死穴”。
同時,國務院近期明確提出,“將加大重要物資、資源的國家收儲和商業收儲力度,增加和充實物資儲備”,在此背景下,“國家鋼材商業收儲方案”也開始積極醞釀。
“國家一旦儲備肯定要向一些鋼廠或者大公司訂貨,這樣的話就能使得一些有實力的鋼貿商能在危機時刻有回旋之力。” 上海頂天鋼鐵發展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陶先生對本報記者分析,不過具體的情況要看國家未來的儲備計劃。“原來好多鋼廠都停修了,近來聽見這個要儲備的風聲,很多鋼廠又動起來了,所有人都想去搶這個金元寶。”
在談及鋼材儲備對價格的穩定時,上海另一位鋼貿商對本報記者表示,“如果國家能通過一定量的鋼材儲備來穩定市場價格,我們歡迎。”現在的鋼鐵行業也確實需要一定的國家利好政策來“解渴”。
目前,國家和地方先后對白糖、棉花、大豆、玉米等品種展開了規模不等的收儲政策,如今收儲的范圍從農產品擴展到了金屬,例如,云南省收儲100萬噸有色金屬礦產品和50萬噸化肥。
鋼材儲存 或阻物流?
“鋼材并不同于煤炭、石油等原料資源,鋼材屬于產品,國家對戰略物資進行儲備,鋼材不應該屬于此行列。” 在馬忠普看來,除去戰略儲備因素,國家通過鋼材儲備來穩定市場價格,維持供需矛盾,并非解決目前鋼市低迷的最佳良策,而且鋼材儲備具體操作也并不容易,儲備時間超過二三個月就會生銹。
同時,馬忠普認為,國家建立鋼材儲備從長遠來看也不利于現代鋼鐵物流的發展,現代的物流發展就是要求能夠“物盡其流、物盡其用”,而將鋼材進行儲備則是與現代物流相違背。
據業內物流專家分析,現代的物流觀念是消費通過流通決定生產,市場決定一切,此時,國家將產能過剩的鋼材儲備起來,則是通過控制資源的投放與供應,而并非發揮流通的作用刺激消費,而最終來實現市場平衡,仍舊是產能過剩之后,依靠倉庫儲存來解決。
這本身就是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重生產、輕流通觀念帶來的思維慣性,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首席顧問丁俊發對本報記者表示,“發達國家都是流通帶動生產,大流通帶動大生產。而目前就我國鋼鐵行業的現狀來說,則剛好相反是生產主導流通。”
在近期全國生產資料流通行業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座談會上,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表示,“要加快生產資料流通現代化的步伐。促進生產資料流通行業又快又好發展是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保持良好經濟發展態勢的重要舉措。”
事實上,國家對鋼材儲備并非沒有先例,過去在計劃經濟時代,大量生產資料都是從全國調配,物資實行集中統一,分級管理。在談及由此帶來的弊端時,原物資部副部長桓玉珊形象形容“鋼架上都長了南瓜”。
“當時國家在沈陽、天津等地都建有中儲庫,而在最后,中儲庫的冷軋等產品都是以低于市場200多元的價格拋售的。”馬忠普說,如果國家現在進行鋼材儲備,在將來釋放也存在困難,隨著國家鋼材產能的不斷增加,勢必要打破將來的供需平衡。
但是,目前對鋼材儲備業內也有贊同的聲音,認為國家建庫從近期來看可以起到啟動生產的作用,從長遠來看可起到“蓄水池”的作用,減少因供需關系和人為炒作帶來的價格波動。
熱點炒作 刺激鋼市?
針對鋼材儲備,業內也有異見認為,這是投資者的惡意炒作或與未來的鋼材期貨上市有關聯。
中銀國際以及天相投顧報告分別指出,“傳言更可能是投機者為推升鋼材價格的蓄意炒作”,“利好傳聞有助于炒作熱點的轉移”。
據上述陶經理證實,目前鋼材儲備傳聞在業內已經廣為傳播,鋼價也因此利好消息暫時反彈。
而針對鋼材儲備與未來上市鋼材期貨的關聯,中銀國際指出,與鋁、銅、鋅等基礎金屬不同,鋼材不是在金屬交易所交易,這使得政府很難在市場上出手存貨。
期貨投資經理李靜遠對記者表示,“目前的鋼材儲備與期貨并沒有直接的聯系,國家進行鋼材儲備的話,也更多是出于對資源的控制以及對價格的穩定。”
南華期貨分析師李泊也認同這種觀點,認為雙方并無太大關系,而且現在的倉儲庫不可能作為未來的期貨交割倉庫,雙方有著本質的區別。
“目前傳言的確使國內鋼價有所上升,然而,可持續的反彈仍將取決于需求,但目前需求并沒有回升跡象。”
針對目前的鋼市,馬忠普建議,行業的回暖需要市場環境的寬松,而這需要國家經濟的全面拉動,只有下游需求回升,鋼市才可能徹底回暖。
“當前鋼廠首先要控制產量,其次國家可以提供更寬松的貸款政策,增加企業的流動資金,緩解流通資金不足。”馬忠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