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補差追溯難補鋼貿商“氣血不足”

2008-12-11 11:2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記者 文珊
    12月1日,馬鋼對11月下旬涂鍍產品價格實施“追溯措施”:基于11月份出廠價格,鍍鋅21~30日廣東地區補差400元/噸,其他地區補差300元/噸;彩涂21~30日所有地區補差1000元/噸。以上均為含稅,執行日期自12月1日起。同時對11月21~30日螺紋鋼廣東地區追漲50元/噸,上海地區追漲220元/噸,其他地區追漲270元/噸;高普線上海地區追漲200元/噸,其他地區追漲250元/噸;11月11~20日普碳圓鋼退補120元/噸;以上均為不含稅,調整為發貨量的三分之一。
    近來,國內部分鋼廠針對今年前期鋼市跌宕起伏、行情“倒掛”、流通商大幅度虧損的實際情況,作出了給予適當追溯補差的政策……
    今年尤其是下半年以來,國內鋼材市場漲勢行情走到盡頭,呈現“大起大落”跌宕起伏態勢,較長時間的行情“倒掛”,給訂鋼廠“期貨”的代理商上了深刻的一課。
    在這場鋼鐵全行業的寒冬中,本可以充當緩沖器的鋼材貿易商因為自身損失慘重的原因,不得不大量拋售鋼材,反而成為了鋼價“殺跌”先鋒的角色。
無奈殺價銷售鋼貿商無所適從
    河北永鑫鋼貿公司張經理對本報記者說:“現在鋼材生意都不是很好做,貨都無法賣出去,所以前段時間市場價格也是一跌再跌,很多商家為了出貨也就難免一再壓低價格,打起了價格戰。”
    “前段時間,一家老客戶突然給我下了一個定單,我給她報了個價格,不過她卻說價格貴了,因為我們的貨相對于現在的市場價格而言是貴了一些。”一位貿易商在網上發了一張訴苦帖,他無奈地說:“我跟這位客戶解釋了情況,但是客戶跟我說:‘讓我采購你的鋼材是不可能的,因為市場上的價格不可能是這么多,我還希望你能夠給我一個相應的折扣價格,畢竟,現在生意不是很好做。’唉!因為現在價格一再下跌,我們也只能順應的去降價”
    在鋼材價格較長時間處于價格趨低,銷量不旺的情況下,不少經銷商已視這些“鐵疙瘩”為“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一位網名為“暢意三江水”的業內人士認為,鋼鐵終端用戶也抱著觀望的態度,也在想著什么時候是價格的谷底,現在買了,那豈不是虧大了,所以,有些有實力又囤有大量庫存的鋼貿商,自己大幅殺價銷售以降低后期的風險,因為價格跌到什么時候才是底,大家心里都沒數。
    現在鋼貿商是有生意想做,又不想做,做了也虧,不做可能虧得更多,真正是無所適從。
“買斷”式代理讓鋼貿商“寒心”
    鋼貿商做鋼廠的代理商,本意是密切與鋼廠的關系,能采購到鋼廠的“一手貨”,以其價格的優勢贏得合理的利潤,然而,在實際運作中,部分鋼廠代理制充其量是一個“買斷”式代理,其實只是買賣關系。
    張經理對記者說:“想當初,鋼貿商要當鋼廠的代理商,并非一件易事,鋼廠要考察了解,提交書面資料,包括企業規模、經營品種、批量、支付能力、主要流向等等,經過一段時間試運行,鋼廠才發給‘代理證書’,有的還鄭重其事發銅牌,鋼貿商還將銅牌懸掛在醒目的地方,以示它的‘身價’。”
    “代理商簽合同付錢,鋼廠發貨,在資源供不應求時,即使付了全款,資源也不一定能拿到,甚至個別鋼廠可以單方面取消合同,催貨也不一定到。而當市場處于跌勢部分鋼廠卻提前發貨,將風險向代理商轉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分析師對本報記者說:“買斷”式代理并未真正體現“互惠互利、風險共擔、雙方共贏”市場化運作機制,代理商在部分鋼廠強勢面前,基本上處于弱勢地位。
    經銷商作為“夾心”的群體,還要面對來自下游客戶的壓力。上半年好不容易賺的辛苦錢,現在全部倒貼給價格的“倒掛”上,可謂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當然,部分鋼廠考慮到訂“期貨”代理商實際情況,出臺了追索、補差政策,只要達到鋼廠的要求,按政策補差,算是對代理商的補償。
“補差追溯”給鋼貿商補了什么?
    12月1日馬鋼對11月下旬涂鍍產品價格實施“相應措施”:基于11月出廠價格,鍍鋅21~30日廣東地區補差400元/噸,其他地區補差300元/噸,現廣東地區0.5mm執行價4656.6元/噸,1.0mm執行價4270.5元/噸。基于十一月出廠價格,彩涂21~30日所有地區補差1000元/噸,現彩涂0.5mm執行價5803.2元/噸。以上均為含稅,執行日期自12月1日起……
    “鋼廠給予貿易商適度的價格補差,能夠緩解價格‘倒掛’嚴重程度,但不可能僅靠鋼廠的補差消除 ‘倒掛’現象。”上海五波鋼結構材料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任慶平對記者說:有些鋼廠實施價格追溯制,當市場價格下跌的時候,貿易商虧本了,鋼廠給予一些價格的補差,但這種補差只能減輕貿易商的因價格“倒掛”造成的損失,十補九不足,顯然只靠鋼廠的補差追溯,來消除“倒掛”不現實,也不可能。
    而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分析師對有關鋼廠出臺追溯補差政策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部分鋼廠在今年上半年以“成本推動”為由,大幅度上調出廠價,“高成本、高價位”,將部分下游企業推向了“懸崖峭壁”,成本無法承受,客觀實際是:自今年二季度起,部分下游企業出口(如家電行業)趨緩甚至是負增長,對鋼材需求逐步減少,然而,少數“央企”大鋼廠二季度、三季度,持續大漲出廠價,四季度10月份堅持開 “平盤”不跌,市場上哪有只漲不跌的鋼材,這為鋼材現貨市場暴跌埋下了伏筆,10月份部分品種鋼材行情像 “江水潰堤”一樣一瀉千里,“上午跌、下午再跌”,有的品種鋼材跌幅高達20%以上,為歷年來所罕見!這反映了少數鋼廠的定價機制與市場實際反差太大。如果出廠價以穩為主,穩中趨升,相對平穩,部分鋼廠就不必“追溯補差”。
    在他看來,供求規律、價值規律、競爭規律是市場經濟三大基本規律,它在市場機制下,用“看不見的手”調節市場,基本經濟規律人們只能運用它,不可能改變它,更不能“消滅它”,今年九十月份市場暴跌,原因復雜,最主要的是:需求減少,庫存上升,供大于求,市場只能跌價;二是在上半年“暴漲”中有些鋼材品種,價格嚴重背離價值,擠掉價格內泡沫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跌價,從某種意義上說:“暴漲”中獲取的高額利潤,在追溯補差中“回吐”出來是合理的應該的,因為市場經濟是講行業“平均利潤率”的,訂期貨流通商為鋼廠推銷鋼材,總不能“白干”為鋼廠“買單”吧。
    少數鋼廠上半年大幅上調出廠價有不合理的成份,那么,為啥能維持如此長的時間呢?
    他分析,原因是國內鋼廠的集中度相對較高,在定價中比較強勢,定價“話語權”基本在鋼廠手中,它的下游相對處于弱勢而言,所以,鋼鐵生產企業尤其是“央企”大鋼廠要負擔起社會責任,在定價中要加強調查研究,聽取流通商、終端用戶的合理意見和建議,制定出比較貼近實際、貼近市場出廠價格,這對供應鏈上各個環節都有益處,因為保持鋼材市場相對穩定對各方都是有利的。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