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都市圈要向“帕累托最優狀態”逼近
2008-12-11 9:5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從德清中興路坐上K588路公交車,半個小時后到達杭州武林廣場站,直接沖到杭州大廈“血拼”——這是今年初,杭州與德清開通全國首條跨區域公交車后,發生在德清人洪女士身上的一幕。
紅色嘉興、藍色杭州、綠色湖州、黑色紹興,四城市以“絕色江南·吳越經典”統一主題在北京甫一亮相就謀殺了各地記者不少菲林——這是今年3月,四城市旅游部門首次抱團參加業內會展;
一條被稱為“杭州二繞”的都市經濟圈高速公路環線大致線路走向已清晰,它不僅圈起了杭州一主三副六鎮,還涉及余杭、臨安、富陽,以及鄰居嘉湖紹——這是近日,杭州市建委和交通局拿出的“二繞”方案。
公共交通跨區域共享、旅游業集體牽手亮相、編制規劃實行互動……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年,杭州都市經濟圈的融合可謂動靜不小。盡管啟動不到兩年的杭州都市經濟圈較國內不少謀劃已久的都市圈而言,還是個“新秀”,不過,就如天津市經濟協作辦公室副主任孫虎軍所說,它“大有后來居上的氣勢”。
近日,推進杭州都市經濟圈工作第三次專題會議召開。在總結前期成果的基礎上,市委市政府又對相關部門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項目為抓手,加大都市圈推進力度將是明年的重頭戲。市長蔡奇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他指出,在新形勢下尤其是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城市間更需要“抱團取暖”,有效地規避化解風險,增強整體對外競爭力。
一直服務于接軌上海、山海協作等國內經濟交流合作的杭州市國內經濟合作辦(簡稱“經合辦”),在近兩年的時間中,以杭州都市經濟圈協調會辦公室(簡稱“圈辦”)的新“身份”在都市圈的建設發展中起到了提綱挈領、綜合協調的作用。會上,經合辦及圈辦主任周開疆作了專題匯報。
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有一個著名理論:如果改變資源的配置已經不可能在不損害任何一個人的前提下,使任何一個人的處境變得比以前更好,這意味著資源的配置達到了最優狀態。杭州都市經濟圈似乎正在向這個狀態靠近。
理論研究不斷深入,“杭州圈”綜合排名第四
“黨的十七大明確把發展經濟圈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提出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突破行政區規劃界線,形成若干帶動力強、聯系緊密的經濟圈和經濟帶’。最近國家頒布的關于長三角發展指導意見中指出,要‘進一步提升南京、杭州等特大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擴大輻射半徑’,這些都是新形勢下對都市經濟圈發展的方向和要求。
發展都市圈,理論先行。在國內外并無合適的現成經驗可借鑒的背景下,圈辦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目前正與浙江大學合作,啟動杭州都市經濟圈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
而上海交通大學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高汝熹提出的都市圈簡單模型,則為杭州提供了更明晰的思路。都市圈的經濟特征和功能特點,要“有一個具有很強的吸引和輻射能力的中心城市;都市圈內部城市結構完整,城市體系特征明顯;第三,各城市之間,尤其是中心城市與外圍城市之間經濟聯系緊密。”
在高汝熹主編的都市圈報告中,按照發育指數、中心城市地位、交通聯系程度等方面綜合評價,杭州都市經濟圈在全國18個都市經濟圈綜合排名為第4位。
“極核”杭州產生溢出效應,節點縣市加快融入
目前,杭州都市經濟圈的框架擬定為“極核+副中心+節點縣”,“極核”指的是杭州,“副中心”則指湖嘉紹。杭州的“溢出效應”已在不少層面顯山露水。
“比方說,杭州發達的商貿業已吸引到都市圈內各地老百姓。如果大家有機會去看看余杭的星級酒店、餐館和咖啡吧,不少客戶都來自海寧、桐鄉。”圈辦有關負責人說,德清的商業街“余英坊”甚至直接起名叫“杭州后街”,這些都說明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已在民間自發流動。
“要發揮杭州極核功能,需要打破行政界限,促進各要素流動。國家拿出4萬億人民幣刺激內需,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加速這種流動,尤其是加速區域交通一體化的建設。”這位負責人認為。
在杭州都市經濟圈3.46萬平方公里區域內,杭州各區、縣(市)正加快融入都市圈步伐。此外,安吉、海寧、桐鄉、紹興等節點縣市都提出了開通公交、打通斷頭路、開展產業合作等融入都市圈的舉措和要求,并主動上門,積極尋求與杭州的全方位接軌。余杭擬聯合周邊四個縣(市),建立一個杭州北部都市圈的聯席會議,旨在共同推動都市圈北部產業帶一體化進程。
在推進杭州都市經濟圈工作第三次專題會議上,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蔡奇指出,要發揮杭州作為省會和特大城市的優勢,歡迎兄弟城市參與西博會、動漫節等杭州重要活動以及來杭辦展。杭州市副市長佟桂莉則強調,要保護兄弟縣市的積極性,對節點縣有利的項目要重點扶持,讓他們切實感受到融入都市圈的共贏和互利。
發展規劃呼之欲出,四層工作機制落實
發展杭州都市經濟圈首先該從哪里切入?“規劃先導”是顛撲不破的真理。由杭、湖、嘉、紹四市共同委托省經濟規劃院編制的《杭州都市經濟圈發展規劃》,已經第二次市長聯席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現正在聯合四市按程序報批。
在總體規劃出臺后,四城市將各自編制分規劃。交通、旅游、產業等專項規劃也將適時編制。
此外,建立四個層級、自上而下的協調工作機制也是杭州都市經濟圈進行的有益探索。四個層級分別為“市長聯席會議的決策機制”、“都市經濟圈工作會議的協商機制”、“都市經濟圈主任辦公會議的議事機制”及“專業委員會專題合作的執行機制”。
尤其是最后一個機制,成為了“杭州圈”在國內經濟圈中與眾不同的創新亮點。兩年來,已有規劃、旅游、商貿、金融等10個專委會陸續建立,成果遍地開花。比如,在目前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杭州金融仲裁院擬于近期掛牌,切實為杭州都市經濟圈各城市企業提供法律支持。明年,還將有教育、科技、文化等加入杭州都市經濟圈專委會隊伍。
在杭州、湖州分別成功舉辦過市長聯席會議之后,明年,杭州都市經濟圈第三次市長聯席會議計劃移師嘉興,這必將成為都市圈發展新的引擎。
打好“三張牌”,務實推進都市圈項目建設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國平強調,加快構建杭州都市經濟圈,要打好“三張牌”:服務牌、發展牌、民生牌。要打好這幾張牌,點對點的項目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抓手。
“跨區域的項目合作是杭州都市經濟圈建設的重要載體和實質性任務。它可以是共興產業或者會展品牌的軟項目,也可以是交通基礎建設、打通斷頭路的硬項目。”圈辦一位負責人表示。
目前,包括規劃編制、產業合作、環保執法、數字電視合作項目、醫保聯網結算、人才培訓等24個合作項目,已由各牽頭單位認真實施,進展良好。
此外,另一批新的項目也正在向有關部門報批,其中不乏廣受關注的焦點。在工程建設領域,包括錢江通道接線工程、運河二通道、杭長高速杭州段的推進;在商貿合作領域,包括建立商貿品牌信息服務平臺、實現商貿促銷互動等;在公交一體化領域,有關部門正在研究能否實現杭州都市經濟圈公交卡互通。由圈內四城市以及相關地區共同參與編制的《杭州都市經濟圈區域社保卡、公交卡統一技術標準研究》已起草完畢。
加強都市圈產業和市場聯動,完善平臺搭建,實現品牌共樹,也正在成為節點縣市的迫切需求。據悉,海寧市已向圈辦提交抱團打造“杭州灣家紡品牌工程”的申請,其內容包括注冊地區商標、舉行設計競賽和產業發展論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