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路橋:新的競爭優勢從何來?
2008-12-11 9:5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過去30年,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摸索出“再生資源-專業市場-塊狀經濟-民營機制”四位一體的區域經濟發展路徑。再生資源給工業生產提供了質優價廉的工業原材料;專業市場為中小企業建立了共享式銷售網絡,降低企業生產、經營、交易成本;塊狀經濟,通過專業化分工與協作,使得工業經濟兼具中小企業靈活性優勢和規模經濟優勢;民營機制把路橋人的創業精神、市場意識和經商素質等獨特的人文優勢有效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動力,彌補了基礎性資源匱乏的先天不足。四位一體的互動發展孕育了區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低成本、低價格的比較優勢。但是今年以來,路橋經濟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一方面,由于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和素質性矛盾不斷疊加擴散,在經濟發展初期確立的四位一體路徑面對新的發展環境卻迷失方向;另一方面,隨著高成本時代的來臨,依靠低成本、低價格形成的產業和市場競爭優勢正在逐步消失。在這關鍵轉折時期,路橋經濟應當沿著什么路徑、朝著什么方向轉變發展方式、實現轉型升級?
一、推進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變
在路橋塊狀經濟中,主體產業長期占據“微笑曲線”底部的制造環節,研發、設計力量比較薄弱,品牌經營和營銷網絡建設比較欠缺。對此,要積極應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成長性高的重化工業,推動產業鏈從制造環節向研發、營銷等環節的高端攀升,形成創新能力和競爭力較強、產業層次較高、擁有區域品牌的現代產業集群。
1.以創新為切入點,促進產業鏈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一是突出技術創新。積極建設浙江大學臺州研究院機電研究所、科技孵化基地等區域性產業技術開發服務中心,積極引進先進設備、行業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加快消化吸收再創新,推進核心技術研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破解產業技術瓶頸制約。二是突出品牌創新。從提升產業集群整體實力入手,精心打造“汽車城”、“塑料城”等區域品牌,使之成為路橋經濟的名片;鼓勵企業創建品牌,推動產品從無牌、貼牌到有牌生產的轉變,從自主品牌到知名品牌、國際品牌的提升。三是突出營銷創新。積極運用網絡營銷等方式,開拓新興市場,完善營銷網絡,縮短營銷渠道,提高營銷速度,加快資金周轉,規避人民幣升值帶來的不利影響。鼓勵吉利、吉奧、齊合天地等行業龍頭企業建立自己的國際營銷體系,帶動廣大配套的中小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發揮產業集群的抱團優勢,增強談判話語權,盡可能地降低原材料價格、提高產品價格、擴大利潤空間。
2.以濱海重化工業為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突破口,加強產業集聚平臺建設。立足現有汽摩、再生金屬資源、塑模等五大主導產業的扎實基礎,利用漫長海岸線和天然深水良港,集中精力適度發展再生金屬資源、汽車、造船、石化等重化工業,實現從輕型制造業向重型制造業的升級轉變,把東部濱海區塊打造成為兼具集聚效應和發展優勢的產業基地。
3.推廣綠色制造模式,推進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重化工業消耗大量資源、產生大量污染。路橋土地、能源、淡水等基礎性資源制約突出,環境承載容量有限。切實抓好節能減排工作,推行清潔生產和發展工業循環經濟,是解決新形勢下資源有限性制約和生態環境緊張的必然途徑。從嚴控制“兩高一低”的新建項目,加快淘汰高耗能的落后生產力;狠抓節能減排,全面落實節能減排的綜合性措施,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規和標準,盡可能降低消耗,減少排放;強化區域再生金屬資源、汽摩、機電等產業鏈的關聯度,做好工業循環經濟試點工作,推進“零地技改”,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
4.扶優扶強,優化產業組織結構。大力培育產業集群中的主導企業,扶持一批有核心技術、自主品牌、營銷網絡且經營管理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引導吉利、齊合天地、巨科集團等知名企業推行國際化戰略,培育國際品牌和建立全球營銷體系,向本土型跨國公司轉變。積極培養產業集群中“專精特新”的“小巨人”企業和科技型中型企業,使其在產品研發、技術創新、市場開拓和經營管理上逐步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成為大企業大集團的預備隊。加快實施中小企業成長計劃,為中小企業提供創業輔導、融資擔保、技術開發、信息咨詢、人才培訓等更好的服務,推動中小企業加入大企業的產業鏈和銷售網絡,從而在產業集群內部構筑大中小企業兼備的金字塔狀分工協作體系,以“抱團發展”的力量適應宏觀調控下優勝劣汰的殘酷競爭。
二、推進專業市場向生產性服務業轉變
隨著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和企業自身營銷網絡的迅速發展,專業市場對區域經濟的凝聚力開始弱化。對此,要跳出市場發展市場,把市場、金融、物流等區域優勢整合為產業鏈上的最優配置,提升現代制造業競爭力,實現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互動共促,培育路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支撐點。
1.加快專業市場調整創新,提升現代商貿業。鑒于路橋專業市場已形成的比較優勢,重點發展以優勢產業為支撐的生產資料市場,繼續做大做強以專業市場為特色和載體的現代商貿業。依托金屬資源再生產業,盡快完成鋼材市場遷建,加強銅、鋁等有色金屬市場的發展,加快機械設備市場群的搬遷和改造升級,增強區域金屬原材料供應能力。依托臺州—寧波的沿海塑料產業集群及沿海大石化項目,著力加快臺州國際塑料城建設,并以此為龍頭,不斷拓展上下游相關產業,形成塑料原料、制品、模具、機械相配套的產業鏈,打造全國塑料制品的源頭市場和國際采購中心。同時,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大力發展網上“專業市場”,逐步建立網上“信息中心”和“配送中心”等電子商務平臺,推動網上虛擬交易與實體經濟交易相結合,推動現代商貿繁榮。
2.加快物流基地建設,發展現代物流業。路橋是典型的“貿易加工型”經濟,原材料和商品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經濟快速增長與轉型升級,都需要現代物流業的強有力支撐。西部以迎接2009年甬臺溫鐵路全線貫通為契機,加快甬臺溫鐵路臺州貨站及104國道改建等周邊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公鐵聯運中心等重大物流項目,推進陸上的臺州物流基地建設。東部以濱海工業新城為依托,加快啟動金清漁港、洞頭嘴物流碼頭以及沿海高速公路、東方大道、疏港大道等基礎設施大項目建設,逐步推動臨港型工業與海陸運物流業在海港前沿對接,構筑“西進東出,通港達!钡目焖俳煌ňW絡,與臺州物流基地相呼應。空運以境內現有機場為基礎,配合臺州市加快臺州新機場建設,不斷提升路橋的物流能力和水平,從而實現河、海、公、鐵、空五輪驅動,形成東西兩翼齊飛、地空雙向互動的大物流格局。同時,鼓勵專業市場和生產企業發展第三方物流,用市場化的手段引導聯托運、倉儲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過渡,培育一批規;、專業化的綜合型物流企業。
3.突出金融核心地位,加快區域產業資本形成機制的建立。重化工業是資本密集型產業,高規格和高強度的資本持續投入是產業發展的內在需求。當前,隨著路橋低成本、低價格的產業優勢逐步消失,民間資本逐步脫離傳統制造業并謀求轉型,開始嘗試進入回報率高的金融領域。因此,重點扶持發展特色金融產業,將區域內外企業和居民積累的財富通過各種方式間接、直接地轉化為生產性投資。
三、推進初級市場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轉變
隨著利益多元化時代的到來,從路橋的實踐來看,原先為調動民間積極性,政府放權讓利后發展起來的村辦企業、家族企業,正開始暴露出各利益主體間博弈內耗的苗頭,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制度創新的進程和體制改革的步伐。對此,要在社會法治的基礎上,著力調整理順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解決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構建有利于創業創新的動力機制和支撐體系,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制度保障。主要措施包括:促進傳統企業組織向現代企業組織轉變;大力培育現代企業制度所依托的人才、技術、土地產權交易等多層次市場體系;轉變政府職能和行為方式,建立高效的服務型政府。
在目前狀況下,維護區域經濟低成本優勢仍然是經濟轉型升級的最好選擇。發揮現代產業集群分工協作的優勢,推進產業鏈延伸,促進產業間融合,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動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一體化,減少中間環節,節約區域經濟發展的時間成本;建立現代市場經濟,理順利益主體關系,優化政府服務,降低區域經濟發展的社會成本。另外,發展重化工業,促進路橋制造業向高端攀升,實現低附加值制造向高附加值制造的轉變,搶占產業的價值“高地”;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培育路橋新的經濟增長點;推進技術、品牌、營銷創新,促進價值鏈向“微笑曲線”兩頭攀升,改變路橋產品低價格的競爭策略。概括地說,路橋發展的未來之路,將在維護好、發揮好低成本優勢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創新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性能,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從而以成本低、質量高、服務好的性價比優勢取代原有的低成本、低價格的比較優勢,來贏得區域經濟間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