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物流人才原地踏步
2008-1-21 1:1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國民經濟的穩定快速發展和進出口貿易的進一步擴大,對物流需求的規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引發了對物流人才的大量需求。物流人才緊缺已是個不爭的事實,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企業和物流公司為吸納高層次物流管理人才,提高年薪至十多萬元甚至百萬元,遠遠高出其他專業本科生平均月酬1500元的標準。這一切都表明物流人才的培養已是迫在眉睫,因為物流人才的緊缺直接影響到物流業發展。
預測,到2010年我國本科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約為30-40萬人,物流規劃咨詢、物流外向型國際、物流科研這三種人才在業內最為缺乏。而造成物流人才的緊缺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高等院校及社會培訓機構在人才培養質量方面存在某些缺陷。
引發:物流培訓機構迅速增長及泛濫
物流人才的緊缺催熱了物流培訓市場,記者從物流中國了解到,2001年,全國開設的物流專業本科院校只有1所,而今已經有200多所,就讀物流專業的在校生也由幾千人增至幾萬人。物流專業的高職、高專也隨之增長,在校生達十幾萬人,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培養院校已超過100所。同時,我國物流師職業認證制度也已建立。
但是,物流人才緊缺也帶來了物流培訓市場的混亂。社會上各種物流培訓機構大量涌現,很多不具備做培訓的單位和個人也做起了與物流相關的培訓和資格認證,培訓市場極不規范。社會培訓機構明顯存在急功近利現象,其培訓質量讓人擔憂。
就此記者采訪了物流行業專家朱增光教授,他指出:我國現在對物流人才的培養一般是各高等院校開設的專業培訓、社會培訓和企業定向培訓。而這三種培訓方式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院校的培訓理論多實踐少,操作能力不夠強,知識面也比較狹隘。社會培訓比較混亂,商業成分的攙雜使得培訓質量不過關。企業定向培訓也是為提高企業的效益而定向對員工進行的培訓,為了盡快看到效果,一般企業會抱著“投入少,見效快”的思想,致使受訓員工根本得不到專業理論的提高。這些問題都會對物流業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
朱教授提出,要真正解決人才緊缺問題必須改進我國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首先要做的是完善和優化各大院校的專業培訓體系。全面理論知識,建設更貼近實踐的物流實習基地。塑造真正的物流“準人才“。其次要完善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管理社會各種培訓機構,嚴格控制培訓資質授予權,在職業培訓方面,要重視專業理論知識考查和專業技能考核兩方面。再次是強化那些在職物流人員的理論知識,全面提高他們的素質。人才流動,優化人才結構,促進人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效發揮,達到最佳群體智力效應,也是解決物流業人才緊缺的有效辦法之一。
我國現代物流是在運輸、倉儲、配送、包裝、流通加工和庫存控制等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強調充分運用現代信息系統以最合理、最經濟、客戶滿意度最高地實現物品的社會流通。那么對現代物流人才來說,不僅要掌握物流各項具體功能實現的專業知識,而且要能夠運用現代經濟學的線性規劃、多目標決策等基本知識進行物流規劃,更要能夠運用現代物流信息系統和最新技術以最優的運作方式、效益最大化地滿足客戶的需求。現代的物流人才在營銷方面要有進一步提高,因為物流行業其本身就是一個服務的行業,開拓市場是最基本的要求。而物流業的不斷發展和更新也同樣需要物流人才具備創新能力,能夠靈活處理不同境況下的業務,滿足物流多樣性的需求。
在現代物流人才緊缺的同時不可忽視的另一現象:物流業平庸普通的人員相對過剩。由于物流人才不足、無合適的人才引進,物流企業只能聘用普通的人員。這也就造成了物流業中的大部分從業人員文化素質偏低、專業知識不全面或嚴重老化。帶來的直接后患就是企業經營水平低下,難以適應物流業發展日益國際化的要求。嚴重影響了物流現代發展的腳步。記者從物流中國獲悉,很多物流公司正在裁減物流業中平庸人員,這也給我國物流業造成一定的混亂和矛盾。
不難看出,改進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提高物流人才的培養質量勢在必行。只有培養出真正有能力的高端物流人才,才能有效的促進我國物流業加速發展,從而適應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對物流業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