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鐵路發展戰略的新標志
2008-12-1 17:1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全路干部職工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鉚足干勁為拉動內需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奮力大干的關鍵時刻,《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08年調整)》由國家批準正式頒布實施了。這是中國鐵路發展歷程中的又一件大事,是加快推進鐵路發展戰略的新標志。
2004年1月國務院批準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以下簡答《規劃》),是國務院批準的第一個行業長遠規劃。這一《規劃》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鐵道部黨組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著眼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經過長期的調查思考,把解決鐵路近期的突出矛盾和實現長遠發展目標結合起來,制訂出的一個具有前瞻性、系統性和經濟性的路網規劃。《規劃》的批準實施,充分反映了黨中央、國務院對鐵路發展的高度重視,表達了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對鐵路發展的熱切期盼,對于盡快緩解鐵路“瓶頸”制約、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運力支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使中國鐵路現代化進程從理想變為現實,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規劃》實施以來,鐵路以前所未有的氣勢開啟了加快發展的新階段,以客運專線、區際干線、煤運通道、西部鐵路為重點的大規模鐵路建設全面展開。青藏鐵路于2006年7月提前一年建成通車,大秦鐵路重載運輸取得重大成果。2006年成功實施的鐵路第六次大提速,實現了既有線時速提升到200公里、250公里的世界一流水平;京津城際鐵路在北京奧運會前通車運營,開啟了中國自主設計建設具有世界一流水平高速鐵路的先河。到2008年年底,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7.9萬公里,預計完成客運量14.5億人、貨運量33.1億噸,較2003年年均分別增長8.4%和8.2%。鐵路運輸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增強。
盡管如此,目前,我國鐵路發展的速度仍然落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路網整體能力和服務質量依然難以滿足全社會日益增長的運輸需求。隨著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進一步深入、國家宏觀經濟結構的重大調整、區域經濟和城鎮化發展速度的加快以及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加劇等因素的較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對鐵路發展的要求越來越高,《規劃》已不適應新的形勢要求,必須實事求是地進行調整。為進一步落實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的“加快鐵路發展”的要求、更好地對接2007年11月國務院批準的《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確定的鐵路發展新目標,鐵道部歷經2年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編制了調整方案草案,邀請路內外專家和國家有關部門、各省市自治區多次組織召開規劃調整方案論證會,對調整方案進行反復修改完善,形成了《中長期鐵路網規劃》調整方案。
調整后的規劃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結合我國的國情、路情,對《規劃》進行了統籌協調和系統優化,主要有4個特點:一是主要繁忙干線實現客貨分線,建設發達的快速客運專線網,迅速釋放既有線的貨運能力,形成人便其行、貨暢其流的運輸格局。二是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進一步加大區際和西部國土開發性新線建設力度。三是貫徹國家能源戰略,全力構建煤炭南送東運的多通道運輸體系。四是注重科技創新、系統優化,更好地發揮干線與樞紐、移動設備與固定設施協調配套的鐵路網絡優勢。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萬公里以上,復線率和電氣化率分別達到50%和60%以上。
新規劃的公布實施,不僅對于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綜合交通網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也對當前加快鐵路建設、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具有現實的指導作用,必將對推進我國鐵路現代化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產生積極的重大影響。
新的藍圖已經繪出,新的前景鼓舞人心。我們一定要認清形勢,振奮精神,緊緊抓住鐵路建設與發展的黃金機遇期,自覺肩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莊嚴使命,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以科學的態度和務實的作風,扎扎實實地抓好新規劃的實施,開創和諧鐵路建設的新局面,推動鐵路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上水平,為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提供強有力的運力保證。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一個布局合理、結構清晰、功能完善、銜接順暢的鐵路網藍圖,一定會在我們手中變為美好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