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進入全球供應鏈的“門票”
2008-1-17 12:1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陳炳山
一個關于盲人質檢員的故事,讓200多位供應商明白了世界一流企業(yè)的產品質量是怎樣“吹毛求疵”的。1月8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小虞來南京參加依維柯供應鏈管理研討,講了他的親身經歷。
2001年,他帶著中國七八家汽車企業(yè)到澳大利亞,參觀了20多家企業(yè),印象最深的是最小的一家公司,只有50多名工人,卻是世界名牌汽車的長期供應商。該公司的活兒說起來非常簡單,就是在做好的汽車方向盤上蒙上一層皮。但這家企業(yè)的質量管理非常特別,在正常的檢驗程序之外,最后把關的是兩位盲人。他們用比一般人敏感得多的手,把蒙好皮的方向盤仔細摸一遍,只要感覺到產品有一點瑕疵,馬上從合格品中剔除。從盲人手上過關的方向盤,用戶在“手感”上再也挑不出毛病。
張小虞說,如果中國企業(yè)能從這個故事中得到啟示,更加注重產品質量,就能更快地融入全球采購的供應鏈。
這幾年,中國已經開始大步融入全球供應鏈,世界跨國公司紛紛將中國納入全球供應體系。菲亞特中國公司總裁鄭顯聰說,到2010年,菲亞特在中國的采購額要達到15億歐元。菲亞特集團正逐步將全球采購的份額向中國轉移,來自中國的采購,在菲亞特以百億歐元計的采購訂單中,將來要占三分之一。
現(xiàn)在中國企業(yè)主要靠低價格進入跨國公司的全球供應鏈,專家認為,這不是長久之計。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lián)合會副會長戴定一表示,現(xiàn)在中國很多人還不熟悉“全球供應鏈”這個概念,簡單地把“供應”理解成采購員的事情。但是,“采購”在國際上被分成三個等級:最低檔的是“侃價”式采購,那是采購員做的事情;中間檔次的采購,關注的是價格以外的增值服務;最高層次的采購,就是跨國公司做的“全球供應鏈”管理,實際上這些公司的主要工作不是去買東西,而是在選擇供應商、開發(fā)供應商降低成本和提高質量的能力。
“全球供應鏈”向中國延伸,這個巨大的蛋糕,中國企業(yè)怎么拿?鄭顯聰說:“質量搞不好,什么都別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