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服務商VS遠洋承運人:賺錢誰更牛
2008-1-16 1:1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榮 華
最近兩年全球絕大部分遠洋承運人經營的貿易航線集裝箱班輪運量不減,可謂捷報頻傳。遠洋承運人提起公司業績,三句不離集裝箱運量和年收益大增長,但一提起公司純年利潤,卻大多遮遮掩掩,更不愿意提到公司年投資回報率。全球有不少集裝箱班輪異口同聲稱2006年虧本,敢于公開說自己2006年賺到大錢的全球遠洋承運人幾乎是鳳毛麟角,主要原因不外乎成本增高和班輪運力過剩。
丹麥A.P.·穆勒馬士基集團高級副總裁兼集團營銷市場部經理托馬斯·奧丁說,全球遠洋承運人2006年收益普遍下滑與全球集裝箱運輸供求關系平衡失調有關,更重要的原因是集裝箱運價大幅度下滑,只要全球集裝箱平均運價提高或者下跌1%,全球集裝箱承運人運費年收入即可增加或者減少1.85億美元。A.P.·穆勒馬士基集團2006年集裝箱總運量達到670萬 FEU,運量業績不錯,偏偏虧損純利潤5.68億美元,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集裝箱運價沒有上去。如果不是因為馬士基集團經營的集裝箱港口碼頭2006年經營狀況良好,年利潤增長32%,達到9 900萬美元,還有集團于2006年出售17艘舊集裝箱船舶,收益6億元,A.P.·穆勒馬士基集團2006年業績會更慘。此外,A.P.·穆勒馬士基集團信息技術系統功能在2006年上半年還沒到位,并購鐵行渣華也在一定程度上過多耗費集團本來應該用于提高集裝箱運輸客戶服務質量、降低成本和提高經濟效益方面的精力,這一系列因素也是2006年業績慘淡的原因。鑒于此,托馬斯·奧丁副認為A.P.·穆勒馬士基集團2007年集裝箱運輸經濟效益不會出現大起大落,并且一定比2006年好。
但值得關注的是,全球物流服務供應商的財務業績卻格外輝煌,而且在2007年上半年繼續強盛,投資回報率頗高。從2006年年初以來,全球物流服務行業繼續大增促使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目前遠洋運輸業務不如物流服務行業容易獲得更大的盈利。
全球物流服務供應商經營特色目前并不僅僅停留在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而且還根據客戶的新要求,提供包括貨運管理在內的與物流規模經濟緊密聯系的諸如一站式以及一步到位專項服務。但是全球物流供應商從2005年年底以來頻繁進行的大規模收購兼并活動正在進一步促進全球物流服務行業的巨大變革,其中包括PWC Logistics于2005年12月并購GeoLogistcs,組成目前的Agility;德國敦豪(DHL)于2006年并購Exel;Kuehne + Nagel于2006年4月并購ACR Logistics(其前身是Hayes);Deutsche Bahn于2006年1月并購BAX Global,成立Schenker;Geodis于2007年1月并購TNT Fregiht Management;Apollo Magement于2007年1月并購TEN Logistics,成立CEVA Logistics;CEVA于2007年1月并購EGL。
Kuehne + Nagel首席執行官彼得·烏爾柏表示,現在全球客戶傾向于一站式以及一步到位服務,因此物流服務供應商應該緊跟市場動態,把物流服務業務擴大到全球海陸空范圍。而遠洋承運人,尤其是其經營的集裝箱班輪公司的業務能力過于集中在海運服務,頗有把雞蛋放在一只籃子里的悲壯模式,集裝箱班輪公司的其它范疇方面的服務能力即使具備,也嚴重不足。殊不知航運行業從巔峰到低谷的循環性太強,遠洋承運人在大力發展集裝箱班輪公司船隊的同時,必須更加積極地開發物流服務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