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理政資訊

海關郵運:"小窗口"折射三十年“大變化”

2008-11-25 1:0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改革開放三十年間,小小海關郵運窗口生動又深刻地折射出了中國經濟社會的大發展。進出境郵包內容的變化,真實記載了國人告別物資短缺、提升生活水平的發展軌跡;海關郵運監管標準的逐步調整,生動體現了國家開放搞活的前進步伐;郵運監管量的不斷攀升,全面展示了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蓬勃之勢;海關監管職能和監管理念的轉變,更是鮮活刻劃了服務型政府的成長歷程。從糧油、舊衣服到國際名牌“漂亮的絲巾、五花八門的蕾絲花邊、樣子時髦的滑雪衫……拆開郵包之前,都忍不住猜猜里面究竟藏著什么新鮮玩意兒!鄙虾:jP馮建華回憶道。自從1975年調到上海海關后,馮建華一直在從事郵運監管工作,守在這方小小的郵運窗口已有30多個年頭。“或許是因為國內物質條件較為艱苦,七八十年代,進境國際郵包中最常見的物品是糧油、副食品之類的生活必需品。”馮建華說,“那時候,家有海外關系是很令人羨慕的事情,中國人如果有機會到海外工作,就會省吃儉用,給親戚朋友寄回一些國內市場上買不到的日用品!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內物質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進境國際郵包中的內容也開始升級換代,漸漸出現了營養品、品牌服裝等較為高檔的用品……改革開放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國市場已經和國際市場實現了“無縫對接”,不論是高科技產品還是時尚用品,只要是國外市場上銷售的,在中國市場上很快也能找到。國際郵包中的“主打”隨之升級為高級化妝品、新型電子產品和名牌奢侈品等物品。海關檢查郵包的年輕關員們,在開拆郵包的時候,眼中已經沒了前輩們曾經懷揣的那份新奇。雖然同樣站在海關的郵檢崗位上,雖然每天依然要面對各種琳瑯滿目的進口物品和新型產品,但是對他們來說,這些早已算不上新鮮事物。至于“塵毒費”,也成了青年關員們聞所未聞的“老皇歷”。從“細查細驗”到風險管理改
  革開放之前,上海海關僅設8個部門,沒有一個基層海關,其中就包括郵遞物品監管處,這些機構和業務場所人員簡單、設施簡陋。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如今的上海海關,已成為下設40多個機構,擁有員工近3000人,業務量大、門類齊全的現代化大關。
  七八十年代,海關對郵運進出口的每個郵件都要例行開拆查驗,關員們稱之為“細查細驗”。馮建華記得,當年每逢春節,從海外匯來的大小進口郵包在監管現場堆成小山,海關關員則像打仗一樣,帶著口罩和手套,加班加點的在堆得兩三層樓高的進境郵包中忙碌的穿梭查驗。改革開放后,上海海關加速了現代化建設的步伐。郵辦處的辦公條件也隨之大大改善,設立了專門的倉庫。自1988年起,郵辦處配備了先進的技術設備,完善了以技檢為中心的監管辦法,改變過去手工操作、“細查細驗”的做法,加速了驗放。現在,郵辦處僅出口快件監管崗位,一個關員每天就能辦理一萬個郵包的通關手續,這要放在30年前,是“無法完成的任務”。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郵運渠道“進境量獨占鰲頭”的局面已一去不返,出境郵包量逐年遞增,少數不法分子盯上了中國境內的“好東西”,走私違法暗流涌動,作案手法、走私物品內容和違規郵包數量與三十年前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時至今日,郵運渠道走私的新手法已經決不僅限于普通的“夾藏”———偽報、混裝、夾層、多批次小數量“螞蟻搬家”……這些都對關員的業務能力和海關科技應用水平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戰。為此,海關引入風險管理理念,建立數據庫,對有走私違規嫌疑的郵包實施重點抽查,大大提高了監管效能和通關效率。30年后的今天,在郵運監管渠道,海關查緝的重點已從過去比較單一的“進境反動宣傳品”轉變為毒品、文物、古生物化石、珍稀動物制品等,此外,海關還擔負起了進出境貨物物品知識產權保護的重任,這項職能與發達國家的海關真正實現了“接軌”。從“嚴格把關”向“把關與服務并重”“七八十年代,海關職責比較偏重于‘把關’,”馮建華說,“這和當時的政治經濟形勢有很大關系。開拆所有郵包、實行‘細查細驗’就是那個時代的特殊要求和產物!
  九十年代以后,海關工作在“把關”和“服務”之間努力尋找著平衡點,在嚴格把關的同時,越來越注重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為了適應中國物價水平和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海關郵運監管的尺度也在不斷變化。馮建華說:“這些變化在郵運渠道主要有兩個方面的突出表現。”
  首先是進出境個人郵遞物品限值逐年提高。改革開放以來,海關總署以《公告》的形式對郵運監管現場執行的《進出境個人郵遞物品限值和免稅額》進行了多次調整。舉例來說,對寄自或寄往國外的郵包,在自用合理數量范圍內,每次的限值從1979年的人民幣100元、1987年的人民幣200元、1992年的人民至400元一直到1994年的人民幣1000元,分別進行了4次跳躍式的大幅度調整;對從國外寄進的郵包,每次的免稅額從1979年的人民幣30元、1987年的人民幣50元、1992年的人民幣100元一直到1994年的人民幣500元,調整幅度高達十幾倍。
  其次是國際郵包收寄業務的全面放開。三十年前,上海國際郵包的收寄點僅限四川路郵局一家,三十年后的今天,全市227個郵政支局及其所屬的網點,全部開通了國際郵件的收寄業務,國際郵包的收寄點在上海多達500余個,國內居民甚至在家門口就能直接辦理相關郵寄業務。
  為了更好地實現“把關與服務并重”的職責,近年來,上海海關不斷努力提升關員的業務和隊伍素質。同時,海關加強了對在職關員的業務培訓。不久前,郵辦處就邀請上海市瀕危物種管理委員會的專家和上海市瀕危物種鑒定中心的教授對關員進行了瀕危物種知識培訓;此外,還邀請部分知識產權權利人向關員傳授正版、盜版商品的鑒定訣竅,幫助關員練就一雙發現走私違規違法行為的“火眼金睛”。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