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拱北海關:一扇窗見證開放30年

2008-11-25 1:0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毗鄰澳門,處于關境前沿的珠海拱北口岸,從1978年全年59萬人次的旅客流量,到2007年的7969萬,30年發展巨變可謂翻天覆地。
  對外開放的窗口從這里打開,旅客流、貨物流、信息流……源源不斷,生生不息。南海漁村珠海,站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潮頭,開始了蓬勃發展的30年。在珠海經濟特區把守國門的拱北海關,不斷改革創新,支持特區建設和地方(珠海、中山)外向型經濟發展,見證和促進了改革開放。筆者在拱北口岸,從一名“老海關”的采訪中,重溫這扇“窗”打開的場景。春節大忙郭
  蕾,現任拱北海關駐閘口辦事處(行李物品監管處)副主任。在拱北口岸工作了27個年頭的她,回憶起改革開放初期,首先提到的是“春節大忙”。1979年1月,這一年的農歷新年到得特別早,來自珠江口的海風無遮攔地吹。落成快兩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拱北海關旅檢大樓的平房內,玻璃窗透過陽光,撒著和煦的味道。
  宋慶齡手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拱北海關”金色大字樹立在拱北口岸,經過澳門古老關閘逶迤穿行,從境外準備到內地的旅客,拖著大件小件的行李,吵吵嚷嚷,排著長龍,有些焦灼地等待著過海關。行李中的物品,透漏著外部世界的新信息。
  這一年的春節,從拱北海關過關的旅客迅速增加。19歲,經過半年的入關培訓、剛剛走上旅檢崗位的郭蕾,與口岸查驗臺上的算盤,同樣被卷入大忙潮的快節奏中。
  一名西裝筆挺的華僑開始登場。在亂糟糟的行李中,郭蕾詳細問話。當然少不了問此行的目的:“是到珠海會見來自內地的親屬?”“還是探望邊境居民?”
  目的不同,自然驗放標準不同。會見內地親屬,糧食和副食品免稅3公斤、征稅5公斤。后者免稅只有2公斤、征稅限于3公斤。
  糧食和副食品只是一個開頭,幾十件衣服、鞋襪、頭巾、床上用品、衣料、包括橡皮筋、火石在內的日用品,全部鋪到查驗臺前的涼席上,堆成小山。幾個小凳子,是給點數的關員休息用的。
  伴隨著旅客登場,查驗臺上,滿是汗漬手印的小算盤劈劈啪啪響起來。郭蕾纖細的手指來回撥動,三上三,三下五去二,三去七進一……
  算盤是最基本的計稅工具。出國出境不容易,回鄉探親更不容易。過關旅客,手提的,身穿的,盡可能用盡免稅指標,甚至不少還打些擦邊球,藏些涉稅的物品。13個稅目,6個稅級,稅率從20%到200%不等。“免稅手表1只,自行車1輛,收音機1架;可征說手表1只,收錄機1架……”關員根據對外貿易部的驗放規定詳細點數。近30年后,郭蕾向筆者提及了特殊的“四種人”名詞,筆者翻查了資料,這四種人是:華
  僑、中國血統外籍旅客、定居中國的外國僑民以及出國探親的中國公民。
  四種人,從境外輸送新潮奇缺物資的主力軍。學習知識的時代1978年,不到19歲,皮膚白皙,扎著一雙大辮子的下鄉知青郭蕾,靦腆走進中山縣知青辦,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報名海關招干考試時候,對海關的概念是一片空白。
  經過6個月海關業務的刻苦學習,這批“洗腳上田”的知青終于完成了向海關干部轉變的過程。
  從干訓班畢業后,1979年1月14日,她正式參加工作,憑著這股拼搏勁,她業余時間不停學習英語會話,各種方言,商品知識。那是個百廢待興的年代,對外開放的國門從拱北口岸打開了一扇窗戶,海關的業務量猛增,拱北口岸當年的旅客流量就增加了2倍,為了應對越來越多講不同語言的旅客,拱北海關旅檢部門的老海關就積極地充當起了教員,教說英語、汕頭話、潮州話。1979年后,中國海關的制服,開始多了海關的元素。壓有“海關”字樣的銅扣,紅底金字長方形的“中國海關”證章,讓站在檢查臺后的郭蕾覺得渾身是干勁。旅檢改革:管得住,通得快海
  關的改革從旅檢開始。在海關歷史上,1979年至80年代初期,“人人過篩、件件開包”,是對細查細驗的形象解釋。以1979年拱北口岸日均客流來分析,從早上7點開關到下午5點30分,平均每小時有200名旅客進境,進境的幾條通道每分鐘至少要驗放3人,每人都攜帶了大包小包的行李物品,多的是挑上一擔。中午,拱北口岸進境的旅客稀少起來,在出口通道,經過半天舟車勞頓、從廣州和佛山趕到拱北口岸的出境旅客就多了起來,郭蕾就被抽調驗放出境旅客。
  這樣的查驗到80年代中期已成絕響。改革的車輪滾滾向前,海關在對外開放中迸發活力,“快速檢查、抽查、重點檢查”,“紅、綠通道制度”,新型檢查設備的應用,集約化管理模式,所有的旅檢改革都從羅湖口岸、拱北口岸走向全國,郭蕾也全部參與其中。“管得住,通得快”,海關在口岸改革查驗模式的同時,也注重提高監管效率。郭蕾記得,為提高查驗效率,海關在80年代配備了酷似床頭柜的金屬探測器和X光機,走私物品很快現形。一次,一女子帶了菜干過關,關員覺得不對勁,但怎么都看不出疑點,把菜干提到X光機前一照,菜干里藏著20多只金戒指。2008年9月,當筆者走進日均流量23萬人次的全國第二大陸路口岸———拱北口岸時候,每分鐘就有100多名包括內地自由行旅客、澳門阿婆、非洲黑人在內的旅客,從眼前撲面而來又轉瞬遠去時,試圖捕捉一些異常的眼神已經讓我眼睛發脹。
  現場旅客川流不息,從海關旅檢通道正常通過的時間也就十幾秒鐘,可疑旅客卻被關員屢查屢中。郭蕾告訴我,現場挑選旅客重點檢查,只是海關在口岸進行監管的眾多手段之一,借助高科技監控設備和風險分析的手法,可以讓走私無所遁形。
  今年8~9月,工作在拱北海關的關員特別忙碌。奧運期間,郭蕾作為處領導停休在口岸值班。所有旅客行李100%過行李機檢查,所有海關通道打開,旅客分流排隊,增加檢查機,機關人員被安排抽調現場支援。每秒鐘,同時數件行李從傳送帶上被X光機掃描,有經驗的關員盯著顯示屏幕,判斷是否有可疑物。郭蕾有時也會走到關員旁邊,看圖像,然后溫和地說:“對,盯緊點,不要松懈!”三十年的旅檢情結在
  澳門回歸前落成的、龐大的拱北口岸新聯檢大樓,穿過二樓縱橫交錯的走廊,2022房間,拱北海關駐閘口辦事處郭蕾副主任接受采訪的時間有限。電話鈴聲時而響起,請示匯報問題的科長敲門,而她只要有時間,就去現場走走。
  她帶著慣常的溫和笑容,眼神和藹地走在她一直工作了27年的口岸現場。
  在海關工作的30年中,她僅僅有3年離開拱北口岸旅檢現場,這在拱北海關現任干部中,是唯一的。2007年,她又回到拱北口岸,有人不理解,她說,干旅檢的,就是要能吃苦,回來,能創造更大的價值。分管旅檢現場后第一天,她走到了關員查驗臺前,走進了征稅房,聽關員的心底話,向處領導班子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很快,旅檢現場通道秩序變了,現場面貌改觀了,對當天多次往返旅客,郭蕾憑借豐富的經驗,提出一套分流整治的辦法,關員的士氣更加振作。懷著對海關旅檢崗位濃厚的情結、深沉的愛,拱北海關駐閘口辦事處全體關員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輝煌,今年奧運期間,他們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獲得海關總署表彰。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