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近水樓臺:福建成“大三通”橋頭堡

2008-11-24 1:4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福建特有的“五緣”優勢(地緣近、血緣親、文緣同、商緣廣、法緣久)是其他地方無法替代的,將繼續保持先行優勢 
  ■本報記者 李晉田 陳衍水 
   “大三通,對我們臺商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消息。”福州臺協鼓樓片區主任鄭德汐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開門見山。他說,福建臺商非常看好“大三通”,對“大三通”后福建的發展也有很好的預期。 
   鄭德汐告訴記者,福州是大陸離臺北最近的省會城市,距離僅200余公里,比臺北到臺南還要近。空中直航后,福州飛臺北只需45分鐘,往返費用約1000元人民幣,而目前他通過“小三通”走“馬尾—馬祖—臺北”往返費用約1800元人民幣,時間則需4個小時。現在他大約一個月回臺北一趟,12月底兩地直航后,便可回臺北過周末,家人往來也變得十分方便。 
   2008年11月4日,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和海峽交流基金會(下簡稱兩會)在臺北簽署四項協議,這對于與臺灣隔海相望的福建來說,無疑充滿了巨大的商機,引起了福建各界的強烈反響。從政府到民間、從臺商到普通百姓,大家普遍認為“大三通”將給福建的發展注入強勁活力,為閩臺交流合作開辟更加便捷的通道。 
  閩臺交流將更加便捷 
   鄭德汐十分關注海西經濟區的建設,他說,隨著海西戰略的全面推進,福建的基礎設施、投資環境都將有很大的提升,相信在“大三通”后福建的優勢會更加凸顯,閩臺交流合作會向科技、研發、產業對接等深層次發展。 
   “大三通后,福建與臺灣其實已經沒有距離感了。”廈門臺商林先生說,閩臺間的“24小時生活圈”已不再是概念,特別是到廈門就像在自己家,文化相通,語言相通,感情融合,溝通順暢。他認為,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熱絡,臺商到福建投資將會形成一個新的熱潮。 
   福建與臺灣的地緣優勢最為明顯,福建與臺灣平均距離100海里,最近距離只有72海里。分析人士認為,福州、廈門航點將成為兩岸直航的熱門航點,福建將為兩岸人員交往、經貿往來提供一條省時、省錢、方便、快捷的通道。 
   繼續發揮“先行”優勢 
   按照此次兩會簽署的協議,海運方面大陸將開放63個港口(含港區),空運方面大陸開放21個客運航點。面對大陸多個城市同時對接臺灣,有人擔憂福建的優勢會被弱化。 
   針對這樣的擔憂,福建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楊益生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這種看法是不全面和膚淺的。他認為,從表面上看,福建特有的“小三通”變成普遍的“大三通”,“特”的優勢變沒了。其實不然,福建特有的“五緣”優勢(地緣近、血緣親、文緣同、商緣廣、法緣久)是其他地方替代不了的,而“普”又能促進“特”的進一步深化和提升,福建依然可以繼續保持先行優勢,而且這種優勢會隨著三通的全面開放愈加明顯。 
   “兩岸合作,福建先試先行”,近年來,福建提出在兩岸產業對接、農業合作試驗、直接往來通道建設、旅游雙向對接和惠臺政策實施等方面,著力先行先試,構筑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臺。 
   對此,楊益生表示,“大三通”后,閩臺交流合作還有很多方面可以保持“先行”的優勢:一是海峽游變成可能,可以開發海上游艇、海上觀光、海上運動等旅游項目,將促進海峽東、西岸旅游圈的形成;二是農業縱深合作前景廣闊,由于閩臺兩地地理、氣候等自然條件十分相似,而臺灣農業也需要福建這樣的腹地,福建將成為承接臺灣農業島外發展的主要區域;三是人員交流更加頻繁,福建是臺胞的主要祖籍地,“大三通”后將進一步推動臺胞絡繹不絕赴閩探親訪友、尋醫問藥、投資貿易、旅游觀光等;四是基礎設施上會有一些突破,“大三通”后,列入規劃的“京臺高速公路”、“京臺高速鐵路”建設將進一步提速,兩岸熱議的“廈金大橋”、“海峽隧道”也將成為可能,閩臺間交通暢通無阻可期實現;五是海峽西岸經濟區向海峽經濟區的轉變,兩岸將構建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順暢通道。 
  打造“黃金(165,3.64,2.26%,吧)通道” 
   “兩會達成協議后,我們正在組織落實各項實施方案。”福建省交通廳副廳長馬繼列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福建除繼續創建“小三通”客運優勢品牌外,還將致力于打造兩岸經貿交流的“黃金通道”,爭取在兩會協議生效的第一時間(12月14日),將現有經日本、香港中轉的四條集裝箱班輪航線直接開通進入臺灣本島;將現在福建沿海經日本、香港中轉的不定期散雜貨航線直接開通進入臺灣本島;將現福州、廈門與高雄港的兩條集裝箱班輪試點直航航線裝載兩岸貿易貨物,直接通關入島;力爭今年底實現福建貨船直航澎湖。 
   目前,福建沿海所有一類口岸全部對臺開放。福建省交通廳三通處有關負責人認為,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主動著手開展與中西部省份的對接工作,完善港航及鐵路設施建設,加快出海大通道建設,把福建建設成為大陸中西部省份的對臺主要通道。積極發展海峽閩臺滾裝運輸,把福建打造成大陸和臺灣間的滾裝運輸平臺。 
   此外,還要積極推進對臺散雜貨中轉業務。鑒于目前臺灣還沒有20萬噸級以上的大型碼頭泊位,福建將加大建設力度,盡快完成25萬噸-30萬噸的大型散貨碼頭,為今后臺灣的礦石等散貨進口提供中轉服務。 
  兩岸三通,福建已做好準備 
   此間,福建方面已多次對外表示,對于兩岸三通,福建省已做好準備。其實,福建一直在致力于閩臺間的合作交流,僅今年11月份,福建就相繼舉辦促進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的“海峽兩岸藝博會”、“海峽兩岸文博會”、“海峽兩岸花博會”、“海峽兩岸茶博會”。 
   福建各級政府、有關部門都在密切關注兩岸三通,相關領導也分赴各地港口調研。兩會簽署協議的第三天(11月7日),福建省政府就召開了“大三通”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兩岸全面“三通”的對策措施。 
   在福州,記者先前參加的一次新聞通氣會上,福州市副市長梁建勇就表示,對于兩岸三通,福州已經進行了好幾年的準備,并在這幾年大力投資建設碼頭、港口、公路和高速公路,興建了17個泊位的港口、一個億噸位的碼頭,“兩岸三通,福州已經準備好了”。 
   目前,福建省已成為對臺合作最為密集的地區,有一個經濟特區(廈門),四個臺商投資區(馬尾、海滄、杏林、集美),一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全省),一個海峽兩岸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三明),兩個臺灣農民創業園(漳浦、漳平);福建吸引臺資項目、臺資金額,以及與臺灣的貿易額,都位居各省市前列,閩臺農業合作位居第一。 
   可以預見,福建提出的“海峽西岸經濟區”和“建設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區”在“大三通”的背景下會加速發展,福建作為“大三通”后橋頭堡的作用已愈加顯現。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