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品牌不硬出口商臨時“抱佛腳 ”
2008-11-2 13:2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備受金融危機煎熬的山東出口型企業近日終于松了半口氣:從11月1日起部分行業提高出口退稅率讓他們有了喘息的機會。但這一利好在嚴峻的現實面前顯得十分有限,要想松一口氣,另尋出路開拓市場成為山東出口型企業必須的選擇。 內外兼修 一個都不能少
“加上這次的一個點,紡織出口退稅率今年已經提高了3個百分點。這樣,像去年下半年因出口退稅下調兩個點損失的2000萬美元可以避免,還可有1000萬美元的利潤,這真稱得上雪中送炭。”10月24日,青島即發進出口有限公司出口部宋女士告訴導報記者。只是,面對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和國際金融危機越來越多等不確定因素,這一利好作用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出口企業所面臨的困境:出口受阻,內銷難做。
宋女士說,針對當前出口回落的問題,董事長陳玉蘭確定了“即發要兩條腿走路,國內市場要開拓,國際市場也要繼續做大”的思路。2007年,青島即發在越南設立的服裝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投產運營,二期工程日前也已啟動。對內則大力開拓國內市場,培育即發自有“品牌”。據了解,目前,即發的品牌“JAS-FEEL”(佳斯菲爾)已亮相濟南泉城路。
“紡織業受當前國際經濟形勢影響最大,出口退稅回調3個百分點對企業來說是個利好,但作用有限。”山東省紡織工業辦公室行業管理處劉永勝副處長24日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據劉永勝介紹,山東紡織企業當前有1/3盈利,1/3持平,1/3虧損。前三季度,山東省紡織服裝出口117.2億美元,同比增長15%,增幅同比下降2個百分點。劉永勝告訴導報記者,前三季度,山東紡織工業受市場影響,月度出口增幅起伏較大,最低的2月(-1.1%)與最高的4月(26.5%),相差近28個百分點。
劉永勝表示,山東紡織業大型企業居多,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顯著,抗風險能力也較強。但紡織業發展到現在,單一依賴國際市場的生產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市場需求,企業必須盡快尋找到可進可退的出路。目前,包括即發、孚日等大企業集團都開始探索國內外兩條腿走路的模式,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這一過程將是緩慢而艱難的。
借力新渠道
事實上,不只是紡織企業,感受到轉型艱難的山東五金行業也開始探索如何借力渠道擴大內銷量。
文登威力工具集團有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活扳手生產商,其出口綜合部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受金融危機影響,企業產品出口從過去的80%降至目前的50%。提高出口退稅雖然可緩沖部分損失,但利好有限,目前企業已開始下功夫開拓國內市場。”
而與每一家出口企業一樣,文登威力向內轉也面臨著自有“品牌”和渠道問題。據介紹,目前文登威力集團擁有“威達”、“威力達”等品牌,但由于長期以來80%以上的產品出口,其品牌在國內五金行業知名度并不高,渠道建設也較為薄弱。為了盡快打開國內市場,文登威力采取了國內“貼牌”的方式,加入了全國五金采購聯盟,將產品出售給全國五金采購聯盟,再統一貼全國五金采購聯盟品牌“世聯”牌。據知情人士介紹,全國五金采購聯盟擁有國內五金機電最大的“世聯”營銷網絡,通過集中供、求信息,整合所有需求商采購訂單,進行統一采購,統一定價,統一品牌,再由全國各地的經銷商來分銷。目前,“世聯”營銷網絡在國內各省、市、地區有近30家經銷商。
“加入全國五金采購聯盟對于迅速提高出口企業國內銷量不失為一種好的方式,但對于規模較大的五金企業來說,打造自有品牌和網絡仍然是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山東省五金商會秘書長樊云昌告訴導報記者,作為全國第5大五金出口省,山東三成的五金企業目前面臨生存困境,山東知名企業五金企業櫻花、地恩地、文登威力等大型企業的出口產量由過去的80%銳減30%。上半年,山東五金行業利潤同比下降了20%。近兩年,五金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利潤已經開始低于國內市場,特別是隨著國際市場需求的趨緩,國內市場將成為新的市場爭奪點,山東五金機電企業要搶得先機,必須盡快改變大出大進的粗放增長方式,打造自有“品牌”和網絡渠道。(記者 吳淑娟 濟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