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庫存重壓的鋼鐵物流
2008-11-18 14:4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以前5000多元/噸的中厚板,現在能給到2000多元/噸就不錯。但就是這樣,我們的成交量也不多。已有一段時間沒有新的成交業務了。公司猛增的庫存已成不爭事實。”電話那頭,上海程億物資有限公司的林先生頗為無奈地對記者說。
與林先生類似,不少鋼材流通企業也經歷著同樣的陣痛。一位在天津從事鋼材流通生意的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在公司庫存中,高價位進的貨所占比例較大,就算現在減少進貨量,但下游廠商需求不足、出口訂單少之又少,雖說鋼材庫存增量不大,但很難消化。
日漸惡化的需求市場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CFLP)11月3日公布的10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中得到了一定反映。根據該指數:產成品庫存指數自7月份以來持續攀升,9月份首次上升到50%以上,10月份又上升了0.9個百分點,達到51.4%。產成品庫存指數持續攀升,并連續兩月達到50%以上,可能預示著制造業需求不足,產品滯銷、庫存積壓現象較為嚴重。
在供應鏈管理的理念中,科學的庫存管理一直是企業新的利潤源,但在目前,庫存很可能演變成企業新的虧空……內外夾擊庫存想不高都難鋼
鐵產業鏈如同多米諾骨牌,某個環節稍有變化,整個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不想出現震蕩都難。
上海永樂家用電器有限公司算是供應鏈末端企業。11月11日,該公司北京分公司物流經理方浩透露:“目前公司多的就是庫存,而且已大大超出了正常水平。俗話說的‘金九銀十’在今年完全沒有體現。就算采用降價方法進行促銷,將如此多的庫存消化掉也非易事。”
為何國內家電待銷量會出現猛增?“出口量銳減是原因之一。”方浩告訴記者:“以空調行業為例,除美的、格力兩家企業年報利潤為正數外,大部分空調生產企業的年報數均大幅縮水。其中,出口量銳減成為關鍵因素之一。”
方的消息間接印證了中國家電協會理事長霍杜芳的說法。
據霍杜芳透露,今年以來家電業面臨嚴峻形勢,電冰箱、空調、微波爐等家電產品近兩三個月來出現了少見的產量同比負增長的局面。去年出口額超過10億美元的11大類主要產品中,電風扇、電取暖器和微波爐三種產品出口量出現21%、11.9%和2.1%的負增長;空調器、壓縮式電冰箱、洗衣機、吸塵器四種產品的增幅也不同程度大幅回落。一直以來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家電行業再現了出口危機。“而此時,對于生產企業來說,出口量減少,產品自然會轉向國內市場。當行業內絕大多數產品由出口轉內銷時,庫存的猛增也就成為必然。”方浩如是說。
庫存猛增不限于供應鏈末端的經銷商,身處供應鏈中下游的家電制造企業的庫存也在增加。
盧立新,安得物流公司總經理。身為美的集團下屬物流企業負責人的他坦言,目前不少制造企業的庫存都很高,家電制造行業也不例外。“家電制造業原材料30%以上都來自鋼材,面對節節上漲的原材料價格,不少家電制造企業都提高了原材料庫存標準。”增加了原材料,不能堆著不用,加大生產成為必要措施,產成品庫存也隨之增加。“由此也就造成了家電制造企業庫存驟增的現狀。可以毫不客氣地說,目前家電制造業的庫存量整整高出了正常水平的50%。”
面對目前尚未完全消化的庫存,作為熱軋和涂鍍的需求大戶的家電制造業,哪里還敢再度購進原材料,削減原材料采購量成為必要舉措。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上海程億物資有限公司等鋼材流通企業會出現庫存高企的現象。
林先生所在的公司處于供應鏈中游,在這個從事國際貿易的業內人士看來,目前鋼材生意慘淡除猛增的庫存導致國內企業需求不足外,外部需求持續走弱也是原因之一。“在我國經濟基本面不變的大前提下,老客戶的訂單至少應該保住,但從目前情況來看,能不取消訂單的客戶已鳳毛麟角,國外需求銳減。”
無獨有偶,同樣是做鋼材生意的李先生也遇到了同樣的困境。從該公司近期業績看,歐元區已幾乎沒有鋼材采購欲望。美國客戶也基本停止了鋼材貿易。印度、巴西和越南都開始集中毀單,而部分越南客戶8月以來竟然反過來向我國企業推銷中國出口的鋼材。據蘭格鋼鐵11月11日消息,截至今年10月底,越南鋼材積壓達340萬噸,總值達23億美元。
你難我也難流通商舉步維艱
也許此時,鋼材流通的冬天已經到來。
在山東聊城大東鋼管市場,曾經排著長龍提貨的場景已不復存在,冷冷清清成為目前該市場最佳的形容詞。在石家莊鋼材市場,一位經銷商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賠光了2000多萬元,他們甚至打算把前兩年賺的錢也拿出來,渡過難關。
今年3月份起,受成本增加影響,鋼材價格一直呈上揚趨勢,這已為下半年價格暴跌埋下隱患,剛剛步入下半年,市場拐點隱現,但業內對此并未引起足夠重視,直至9月下旬出現暴跌,鋼材流通商此時應對,已措手不及。
與此同時,當鋼價處在上半年的上升通道時,鋼廠“嚴格控制向市場的鋼材供給量”,經銷商惜售,流通企業屯貨,后兩者都積累了大量庫存,成為鋼價暴跌的另一推手。鋼材流通中,一級代理可以從鋼廠拿貨,而一些手上有終端客戶卻無法直接從鋼廠進貨的小經銷商則從一級代理處批到鋼材,賣給終端,賺取差價,俗稱“搬磚頭”。
當鋼材流通企業感覺到真實需求萎縮時,他們實行少進多出,消耗庫存。而當需求萎縮的信號被放大時,曾經大量囤積的庫存也就讓價格下跌成為市場普遍現象,而當需求信號被進一步放大時,手中有鋼成了最危險的事情,經銷商為加速拋貨而爭相降價,形成兵敗如山倒的崩潰之勢。
現在的沈陽北塔鋼材市場銷售商李佳已經打消了屯貨以備春季漲價再買的念頭,畢竟能賠10塊錢,比賠20塊再出手要強得多。
誰能破題
與2008國際海運(中國)年會類似,不久前第六屆中國鋼鐵產業鏈戰略發展與投資峰會也異常火熱。從鋼鐵生產企業到鋼鐵流通企業;從機械制造業到家電生產企業;從造船業到金融投資業,600多名代表紛紛探聽著市場行情,然而誰也不清楚這個寒冬要持續多久,對于誰能破題的提問,沒有人能給出最終答案。
業內專家稱,供應鏈節點過多且信息不對稱是我國鋼鐵供應鏈的主要問題。如果在幾年前就認識到此問題,盡量壓縮供應鏈上的節點,且整個鏈條上的企業實現信息共享,就有可能避免上述現象的出現。
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初步計算,到2010年底約需投資4萬億元。業內專家表示,希望這4萬億元投資計劃能提振鋼鐵流通商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