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產業調整悄然加速 新港埠經濟初見端倪
2008-11-14 1:4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圍繞武漢新港建設,我市產業調整悄然加速,新的港埠經濟初見端倪。
省社科院黨組書記趙凌云說,武漢已進入了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的時期。能源、鋼鐵、化工、機械等工業,向沿江集聚的效應進一步增強。建設武漢新港,正可順應這一推進區域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在武漢新港的初步規劃中,武漢新港的產業定位為:通過新港建設,發展以集裝箱轉運為核心的物流服務業,以能源、化工、鋼鐵、造船為核心的重工業,以加工、電子等為主的現代制造業,形成專業化的臨港產業化集群。
實現這一目標,作為區域物流中心的武漢,需要更先進的物流服務和港口設施作支撐。因此,圍繞打造港埠經濟,一批港口項目首先在布局上已進行了大調整。
陽邏港區三大作業區,以鋼鐵、成品油、集裝箱和散貨等為主。現有城區的幾個煤炭港區全部搬遷到林四房。屆時武漢新港將承擔全省85%以上的煤炭和石油、90%以上的電煤等大宗貨物調入重任。
港口部署直接帶動的是我市經濟重心的東移。眼下的陽邏港區,武船建設的橋梁鋼基地今年已形成15億元產值的規模,武鋼200萬噸鋼材深加工基地布點陽邏港,中石化武漢80萬噸乙烯工程為主的重化工基地背靠陽邏港,湖北亞東水泥進駐陽邏港,以出口為主的富士康集團公司已投入建設。
武鋼、武石化、神龍汽車等大型企業已形成依托港口大進大出的規模效應。
市港航局相關負責人說,未來新港的產業發展,是通過港城互動,促進陽邏新城和武漢化工新城加快發展,形成葛化港口工貿新城、唐家渡港口物流新城等城市組群,新城總面積將達486平方公里。
據悉,依托青山、陽邏和鄂州現有的產業集聚優勢和循環經濟基礎,我省正在醞釀創建跨區域的青山、陽邏、鄂州循環經濟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