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信息造就“英雄”
2008-11-12 13:2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對于一個真正的現代企業而言,首席信息官無疑是企業的靈魂所在。 它已經為企業建成了一條“信息高速公路”,當我們的企業學會利用信息的時候,財富也許正在路上。
首席信息官到底是概念還是英雄
幾年前,人們對CEO(首席執行官)這樣的詞語還聞所未聞,但現在,它已經是新經濟中一種炙手可熱的高級職業了。在中國,類似首席執行官這樣的新職業正以驚人的速度產生著。
今年11月份,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了第四批國家職業標準,11個新職業閃亮登場,由此,企首席信息主管 “橫空出世”。
首席信息官英文縮寫是CIO(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按照美國《CIO》雜志的定義:首席信息官就是負責一個公司信息技術和系統所有領域的高級官員。他們通過指導對信息技術的利用來支持公司的目標。他們具備技術和業務過程兩方面的知識,具有多功能的概念,常常是將組織的技術調配戰略與業務戰略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最佳人選。
目前,國外比較大的企業基本上都設有首席信息官這一職位,到2000年底,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52%以上實行了 CIO體制。但中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到目前為止,國內只有聯想等幾家公司有這一職位,這種體制還沒有得到國內企業更多的重視。
CIO:信息造就“英雄”
上世紀80年代,為了有效改善和加強政府部門的信息資源管理,美國和加拿大在政府各部門設立了CIO職務。其在政府部門的成功經驗促使一些大型公司將此新職位引入本企業的信息資源管理之中,企業CIO便應運而生。
企業CIO雖然源于政府部門,但無論在數量、職能、活動范圍、知名度等方面,都已經超越了政府部門的CIO,成為企業信息資源管理的新主角。
“CIO是企業信息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趨勢是企業出現 CIO的推動力,企業之間的競爭加劇直接導致了CIO的出現。”山東瑞華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的邢永杰博士如是說。
縱觀近20年來的有關技術與經濟發展資料,發現CIO的流行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兩個重要背景有關:
一是當人類社會的發展前沿已經從工業化社會進入到信息化社會時,通常的制造業模式已經明顯落伍,出現了以信息資源管理替代傳統的工業流程管理的模式。
二是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進步,使得原來初級甚至是雜亂的信息資源管理,變得十分直觀,進而又催生了企業資源計劃系統的概念的流行。CIO,這個負責通過最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整合公司業務流程的“時勢英雄”應運而生。
信息化程度高的企業,CIO通過運用其掌握的市場信息、技術信息、資本信息、人才信息等,先人一步籌劃市場開拓戰略和管理戰略,從而在經濟全球化的競爭中搶占先機,爭取主動。當今世界,掌握了信息,善于利用信息技術,就掌握了經濟發展的主動權。
CIO:企業“神經中樞”
比爾·蓋茨在其著作《未來時速》中提出:一個組織必須使用數字化信息流,才能快速地思考和運作。他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思維概念?“數字神經系統”,使組織能感知其所處的環境,迅速察覺競爭者的挑戰和客戶的需求,以做出及時的反應。CIO便處于這一數字神經系統的“中樞”地位,他的任務之一就是使企業達到數字化加載的信息共享領先水平。
在新經濟時代,整個企業必須不斷地修改自己的經營模式,與網絡經濟進行對接,其中最大的一個改變,就是把傳統的業務“搬”到網絡上。面對信息時代企業的競爭,傳統的方式已經無法對市場動向做出快速反應并進行迅速決策 ,CIO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CIO有可能成為居于CEO之下的第一副總裁,”邢永杰博士闡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企業CIO應該是企業中的高級職位,屬于企業決策層,是決定企業命運的核心人物,輔助企業的高層決策和長遠規劃。只有直接參與企業的政策制定和決策活動,才能使得信息管理與組織的戰略管理聯系起來,使信息管理的演變越來越靠近決策,走向戰略管理。CIO集戰術和戰略管理于一身,成為企業決策層與信息管理層之間的“紐帶”。
據聯想集團信息推廣總監王彥先生介紹,CIO在該公司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CIO王曉巖女士就是公司的高級副總裁,還是決策委員會成員。
CIO:“多面手”大管家
很久以來,CIO在企業的作用好像僅僅是普通的技術人員,只是簡單地做做計算機維護工作,處理一下日常的辦公自動化設備。雖然CIO來源于信息技術專家,但他已經脫離了“管理信息系統主任” 的角色,上升到“第一副總裁”的位置。瑞華管理資訊公司信息咨詢部馬學軍經理如是說。
但技術專家的角色相對于CIO而言仍然是必備的條件。作為企業信息戰略的構架者和信息系統的規劃者,技術方面的特長為CIO的工作做了基本的鋪墊。CIO之所以進入企業高層,根本原因在于只具備技術背景的“管理信息系統主任”是無法勝任企業信息資源管理工作的。CIO既作為技術專家,又作為企業的高級管理者,這樣才能保證企業信息系統的高效、成功運作。因此,CIO還必須在管理上具有一技之長。所以CIO不再單單是技術角色,而是技術加管理的綜合角色,是一個多面手,屬于“復合型”人才。
一個合格的CIO首先應該考慮的是,業務流程上的每個環節應當如何正確地運用信息來解決業務問題,而不是如何應用信息技術本身。作為企業的決策者之一,CIO必須了解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從信息的角度為企業提供管理的手段和思路,增加企業高層管理的智慧和思想。CIO是信息在技術因素、人文因素和經濟因素三者綜合之下的資源管理的產物,賦予企業管理新的內涵。
CIO還必須懂得環境,善于協調。尋求CEO的支持,定期舉行高層經理聯席會,加強溝通,觀察周圍人的個性、角色,與其他高層管理人員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企業中營造使用新技術的氛圍和環境,激勵員工開發和使用新一輪技術,使每一個員工都能參與IT系統的使用。
聯想集團信息推廣總監王彥先生對CIO的角色進行了概括:信息化的倡導者、建設者、推進者。
如果說CEO(首席執行官)、CFO(首席財務主管)給我們更多是冷冰冰的企業“執法者”的印象,CIO則頗有些感性的成分:有高超的工作技巧,同時又具有相當的人格魅力,是IQ(智商)和EQ(情商)的雙優者。
CIO:開通企業“信息高速公路”
現代企業要正常運營,要靠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暢通,企業的信息化進程和企業流程密切相關。CIO這一職位的設立就為企業開通了一條“信息高速公路”,信息流就是通過這條“高速公路”從四面八方涌向企業決策層。
對外而言,CIO通過對信息的收集、深入分析和有效溝通,進而使信息增值,最終提供更好的決策,對突發性事件進行富于創造性的工作并滿足需求。對內而言,其職責還包括制定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采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對涉及信息活動的各種要素進行合理控制,以實現信息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通過這種企業信息的共享,使企業的信息以知識的形式保存下來。即使出現有人離職的情況,也會有人來替代,不會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轉。”馬學軍經理說,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與知識之間的裂痕阻礙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從信息向知識過度的知識管理工作成為CIO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企業競爭歸根到底就是爭奪信息資源的競爭。只有保持信息來源的通暢及時,企業才會掌握決策的主動權。
CIO:信息創造財富
在北京、上海、江蘇在國內率先啟動了首席信息官計劃后,為加快這一信息化進程,上海所有企業將設CIO,今年全市將有100家工業企業率先設置CIO。即將舉行的山東省首屆CIO高級研修班,也將聘請著名信息化專家和國際著名公司高層管理人員或資深專家顧問到研修班授課。
“對于國內企業來講,企業的信息化管理一直都是一個‘瓶頸’,而CIO的設置正好打破了這種‘瓶頸’。CIO通過對信息資源的充分利用,使其成為企業的資源,這種資源就是企業的財富。”邢永杰博士說。
“通過信息運用,企業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這就是為企業創造的有形財富。”馬學軍又補充說,“一名優秀的CIO本身就是企業的財富。”
總的來看,一些大企業和企業集團、高新技術企業的信息化工作做得較好。聯想、中興、科龍、TCL、海爾、哈飛等企業的信息化工作已進入全面實施ERP(企業資源計劃)階段,實現對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科學整合管理。
據王彥介紹, 聯想信息化的投入已經轉化為直接的經濟效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存貨周轉效率顯著提高,由1995年的72天下降到2000年的22天。按2000年平均存貨余額9.63億元計算,節約營運資金21億元;資金成本以6%計算,相當于2000年節約利息支出1.26億元。
其次, 應收賬款周轉顯著改善。對比1995年應收賬款回收期28天,2000年下降到14天。 按照2000年的應收賬平均余額7.82億元計算,相當于2000年節約資金占用7.82億 元;資金成本按照6%計算,相當于2000年節約利息支出0.47億元。
還有,存貨風險控制。1995年存貨積壓損失占銷售收入比例為2%,2000年下降到 0.19%。以2000年營業額200億元計算,減少損失3.62億元。 應收賬款風險控制:1995年應收賬款的壞帳損失占銷售收入的比例為0.3%,2000 年下降到0.05%。以2000年營業額200億元計算,減少損失0.5億元。
中國CIO:以“概念”的形式存在
中國的CIO概念,經過1998年前后的短暫火爆并歸于沉寂之后,伴隨著“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口號,又一次引起了新一輪的關注,但情況卻依然不容樂觀。在最近一項“CIO生存狀況”調查中,140份有效回復問卷中,只有5%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在名片上印上了CIO的頭銜,有6%的受訪者準備在名片上印CIO,而高達89%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根本談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CIO。
從這些數據來看,中國的CIO還只能算作一種準CIO概念。
調查數據還顯示,在企業進行重要的戰略決策時,42%的受訪者表示,公司的決策層只是偶爾會征求他們的意見;13%的受訪者表示,公司的決策層不會征求他們的意見;而能夠真正參與到公司戰略中國的準CIO們決策中去的準CIO們還不到受訪者的一半。
即便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IT投資上,中國的準CIO們所擁有的權力也不容樂觀:有87%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在企業的IT投資上只擁有建議權,只有8%的受訪者明確表示自己擁有決定權,還有5%的受訪者更是偏執地認為自己沒有任何權力來干預某項IT投資,這種似乎有違常理的過度貶低自己能力的行為,或許是一種宣泄郁悶的極端方式。
這些準CIO們目前工作量最大的還是維持本單位的IT系統正常運轉(占指標權重的66%),但有超過半數的受訪者明顯在加強與業務部門的溝通,而且也試圖參與到制訂企業總體發展戰略中去,同行之間的交流也有明顯的增加趨勢。
但是,中國的準CIO階層遠未達到權利的頂峰,他們仍然在艱苦地向著這個頂峰努力攀登。隨著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戰略部署的實施,中國CIO的日子也許就會好過一些。
信息就是財富(短評)
“ CIO是一個什么樣的代碼都無所謂,企業意識到信息的重要性才是最重要的。”采訪結束時,邢永杰博士再三強調這句話。
雖然CIO的出現并不等于信息化社會,但我們現在卻已經觸摸到了這種趨勢。在這種大背景下,企業競爭歸根到底就是爭奪信息資源的競爭,誰充分占有、利用了信息,誰就掌握了決策的主動權,就能夠形成先進的生產力。
對于一個真正的現代企業而言,CIO無疑是企業的靈魂所在。我們不是對這一新興的職業進行“炒作”,因為實踐證明,信息就是企業的資源,而資源就是企業的財富。
CIO已經為企業建成了一條“信息高速公路”,當我們的企業學會利用信息的時候,財富也許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