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鋼貿企業過“冬”秘笈
2008-11-11 13:4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王京 發自上海
每當鋼鐵行業 “嚴冬”到來的時候,“洗牌”便會成為業內十分關心的話題。行業過“冬”,首先凍死的必然是一批中、小型鋼貿企業,這是多數人對記者說的一句話。然而,上海楊浦鋼貿商會秘書長黃世益并不這么認為,近日,本報記者有幸專訪了這位有著獨到見解的秘書長。
現代物流報:面對鋼市行情嚴重低迷,已經被視為步入“嚴冬”的中、小鋼貿企業是否面臨“洗牌”?
黃世益:目前“嚴冬”的確已經來臨,但業內洗牌的對象并不應該僅僅鎖定在中、小型鋼貿企業身上。俗話說,大有大的難處,小有小的難處。其實,企業是否被洗牌,并不在于其規模大小,而重在企業自身體制的好壞,如果把企業視為人的話,資金就是維持企業運作的血液,斷了資金的企業就像失去血液的軀體,倒是在所難免的。
當前,我國經濟大勢也是支持中、小型企業發展的。從我們熟知的鋼鐵供應鏈上的情況來看,短短十年左右的時間,我國鋼材年產量便從破億噸升至今年預計的5.2億噸,隨著產量的增多,鋼鐵流通量也在增加。據統計,在年產量破億噸的時候,大概有70%的鋼產量是依靠市場流通的,充其量不過為8千萬噸,而今年鋼產量破5億噸,就按50%在市場上流通的話,總量也將高達2.5億噸以上,因此,利用行業低迷來整合中、小鋼貿企業的說法是不客觀的。
當然,正如業內共識,今年上半年中、小鋼貿企業贏利情況還是不錯的,只要能夠有充分的過“冬”準備,是不會輕易被洗牌的。
現代物流報:當前這一形勢下,從中、小鋼貿企業自身來講,您認為應該如何應對這次早來的“嚴冬”?
黃世益:一般這時候,大企業會以資金織就厚棉襖來順利過“冬”,中、小型鋼貿企業,雖然資金少,織不了厚毛衣,但也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一件貼身小棉夾來過 “冬”。更何況,過“冬”并非僅僅只有靠多穿棉衣這一種方法,還可以有其他多樣形式,譬如加強運動(保持企業的不停運作)等。
另外,從心態來看,對于中、小鋼貿企業來說,最難能可貴的就是"堅守",而不是日日夜夜擔心被洗牌,所謂生意難做年年做,只有堅守才有出路。
雖然小的企業規模小、人手少,但是他們的開銷也少,風險也小。譬如,在鋼市行情好的時候,一個商家就像一臺播種機,隨意在各個鋼市里設立門店;一旦遇上行情不好,也完全可以根據門店的經營情況,撤掉一些不能自負盈虧的門店,為整個企業運作降低成本,這樣一來,便輕松地為過“冬”積累下充實的糧食。
當然,趁著在行業過“冬”期間,中、小鋼貿企業倘若能夠堅持變壓力為動力,以創新理念為導向,發掘新客戶群體,適當進行相應的產業升級,久而久之,也會順利發展成為來年的大戶。
現代物流報:作為業內專家,你認為當前中、小鋼貿企業該怎樣來把握市場行情,關注哪些市場信息?
黃世益:往往行情在回調過程中,鋼廠銷售壓力增大,鋼貿商利潤空間面臨負增長的風險,此時密切關注二線鋼廠的價格變化將有益于行情的把握。
鋼貿商在我國鋼鐵供應鏈上本有著“蓄水池”般的調節功能,然而伴隨今年鋼價的大起大落,庫存減少,調節功能也減弱,供銷壓力上移到了鋼廠,對此不同的鋼廠也自然有著不同的反應。
鋼廠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上市的大鋼廠可看做一線鋼廠,中、小型鋼廠是二線鋼廠,而一些調坯軋材廠只能稱為三線鋼廠。在鋼市行情不好的時候,往往一線鋼廠資金運作情況良好,價格依然堅挺,即使做出調整也是象征性的,極少出現大幅調價;三線鋼廠因為不自產鋼坯,所以當鋼坯價與成品價產生倒掛就會失去生存空間,在生產一噸虧一噸的情況下只能停工;而此時二線鋼廠既沒有一線鋼廠雄厚的資金實力與靈活的資金運作能力,也不像調坯軋材廠那樣在高價鋼坯前表現無能,二線鋼廠的鋼坯是自行冶煉的,生產成本控制能力遠高于調坯軋材廠。
因此,二線鋼廠就像在風浪中里的漁船,為了不空船而歸,常常會根據行情變化及時做出相應調整,這種調整主要集中體現在出廠價上,尤其是近兩年從三線鋼廠發展起來的二線鋼廠的產品,往往會在行情回落時通過價格競爭的手段來占領市場份額,因此,中、小鋼貿企業應注意關注二線鋼廠的價格變化,以此把握眼前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