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閉潮”如瘟疫般蔓延 珠三角地區或將改變整個產業鏈條
2008-11-1 12:3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0月30日消息,在金融風暴席卷世界的背景下,最近珠三角地區刮起了倒閉潮,小到幾十人的手工廠,大到5、6千人的大廠,幾乎都在一夜崩塌,“倒閉潮”如今在整個珠三角地區就像瘟疫一樣傳播,搞得人人自危,難道這場“倒閉”的潮水真的將淹沒整個珠三角?
倒閉潮的兩位“先鋒”
在這場倒閉潮中,我們最早聽到的大廠倒閉應該是深圳百靈達工廠,百靈達工廠主要從事小家電代工業務,主要面向“歐美、澳洲、中東及東南亞等海外市場”。其核心資產,正是位于深圳寶安的這家工廠。
據報道,百靈達深圳工廠過去數月經營持續出現虧損,而且近期金融動蕩,公司難以取得銀行融資或其他融資途徑,并且其向當地政府租借的物業,也將于10月31日到期,種種原因百靈達最終選擇了清盤退出。
其次,在這場“倒閉潮”中的另外一位的主角就是合俊,被誤傳為“全球最大玩具代工企業”的合俊,再加上被媒體將其與“美國金融危機”聯系起來,有6500名工人的合俊玩具廠倒閉立馬成為各大媒體頭條,各地媒體記者蜂擁而至東莞市樟木頭鎮。
合俊的倒閉是否完全是金融風暴的沖擊造成,記者就此采訪了一名與合俊有著長期合作關系的供貨商,據他所說其實合俊內部管理混亂的跡象在2年前就已經顯現,此外,資金鏈緊張、跨行業發展、盲目擴張都是禍根。合俊的倒閉似乎只是個別現象,不過周圍為其服務代工的小廠商也跟著遭殃,真可謂是“倒了一個,死掉一大片”。
誰將是下一個倒下的?
過去一周,內地港企不斷出現倒閉,并正在波及大型企業。有報道稱,僅10月份上中旬,就有近50家香港企業申請破產清盤,其中既包括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也有像合俊集團、百靈達這樣的上市公司,行業涉及制造、零售、飲食和物流等。
“今年春節時,香港商會曾經估計,今年將有上萬家香港企業倒閉,我們還感到過于憂慮了。”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陳廣漢說:“但現在看來,這僅僅是‘倒閉潮’的開始。”
香港工業總會兼珠三角工業協會副主席劉展灝曾指出,近兩年,珠江三角洲的港資企業全球經營環境越來越惡化。
“近年來,加工貿易、新勞動合同法、環保條例等新政策頻頻推出,以及人工成本和原材料價格持續上升,加上人民幣升值,在金融海嘯的沖擊下,港商出口海外市場的訂單,已大幅回落與萎縮。”
“我認為,這些企業出現問題,金融海嘯僅僅是導火索,而不是主要原因。”中大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林江分析指出,“這跟倒閉企業的經營問題密切相關。”
劉展灝表示,港企未來要加快轉型升級,否則會有更多港商將面臨倒閉危機。
珠三角地區或將改變產業鏈條
事實上,占據著地理優勢的珠三角地區,珠江東岸城市群積極參與國際分工,改革開放30年至今,珠三角地區的幾個重要地區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深圳從低端制造業做起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而東莞、惠州群聚了臺資電腦資訊產業,成為全球最重要的IT制造基地之一。如今,在全球大經濟環境不理想的格局下,珠三角地區勞動力、土地等成本廉價的優勢貌似已經不在靈光。近兩年來,外資企業開始陸續遷往內地、越南等成本洼地,未來的東莞、未來的珠江東岸城市群該何去何從?
"東莞-深圳-香港,不僅僅是地理位置上的密切相連,更為重要的是一條完整的制造業產業鏈。"在珠江東岸的這條產業鏈條上,東莞是制造基地和工廠、深圳是物流和相關服務的中樞、香港則是對外貿易的大門---東莞制造的產品經過深圳,從香港走向世界。從某種程度上而言,莞深港已經成為一個整體參與世界制造業的競爭。
然而在內外交迫的形勢下,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在東莞決定改變當前產業格局,變更為高新科技產業地區的大局下,東莞出現了艱難的轉型期。“倒閉潮”的襲來,一方面是金融危機沖擊的造成,另外也是東莞轉型的極端表現,而處于莞深港這條產業鏈條低端的東莞,其勞動密集型的制造產業,制造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如今正面臨轉變成外向經濟的瓶頸。
東莞產業格局的升級轉型必定會影響珠三角地區其他的城市,而香港臺灣等外貿樞紐的由于金融風暴的沖擊,也會直接的影響東莞和深圳,進一步來說,可以說是催化了東莞的這場產業升級的浪潮。
面對這種情況,企業廠商之間需要的是信任和互相合作,珠三角作為一個區域性經濟發展基地,其中單個地區的發展都會直接的影響到其他的地區的發展,影響整個珠三角經濟的發展,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